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研究比较
2016-11-10李长奎
李长奎
(辽宁省盘山县医院,辽宁 盘山 124000)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研究比较
李长奎
(辽宁省盘山县医院,辽宁 盘山 124000)
目的 分析探讨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尾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动力髋螺钉,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更快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上端上外侧的大转子以及下内侧的小转子之间发生骨折[1],该病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等因素相关,总体来说,老年人的发病率更高、且女性高于男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2],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中通常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案,但是具体的手术方式有多种,选择哪一种术式是临床中探讨的重点。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研究,分析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方式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取得较好的临床成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症状以及X线片确诊,满足相关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尾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入院日期尾数为奇数的患者进入观察组,尾数为偶数的患者进入对照组。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63~84岁,平均为(72.35±6.73)岁,其中左侧肢体骨折21例、右侧肢体骨折23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63~86岁,平均为(72.378±6.92)岁,其中左侧肢体骨折20例、右侧肢体骨折24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和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立刻对其进行皮牵引或者是胫骨结节牵引将内翻畸形症状纠正,对位骨折断端,持续进行3~5 d[3],直到患者出现好转。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诊断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严重脏器疾病以及禁忌证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手术方法为:患者采取仰卧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通过C臂X线机的辅助复位,然后在患者大转子上方切口,将关节组织逐层分离,暴露出转子顶端,然后实施钻孔,将T型把手以外侧7°左右的角度插入到骨髓腔中,使用空心针将骨髓腔钻开,选择合适的髓内钉插入到骨髓腔隙中,不进行扩髓,在患者的股骨头中上方、中央以及远端进行螺钉固定,并进行锁钉,如果患者是稳定性骨折,可以使用动力性固定。在C臂的透视帮助下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
对照组患者应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同样采取仰卧位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患者股骨粗隆上外侧进行切口,分离组织之后将股骨粗隆和股骨外侧暴露出来,在股骨粗隆下方插入导针,保持10°前倾角、135°颈干角,侧位导针在股骨头正中、正位导针则在下方1/3的位置。在机器的透视帮助下拧入拉力螺钉,将侧方钢板套入,查探钢板的贴附情况,完成后固定远端皮质螺钉,将导针取出之后拧入尾钉。在C臂X线机的辅助下检查固定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连续应用3 d,术后12 h开始进行抗凝治疗,以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1.3效果的评判标准:患者手术完成后使用Harris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具体为:疼痛占44分、关节功能47分、关节活动5分、另外关节畸形4分,总分在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评价为中、<70分患者评价为差。总治疗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患者例数×100%。
1.4统计分析: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16.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的形式表现,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后的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35<0.05)。见表2。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很多,主要分为顶板固定和髓内固定。本文探讨的动力髋螺钉手术属于顶板固定系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方式的弊端不断展现出来,其抗旋能力差,患者内固定受到较大的应用,容易导致股骨头被螺钉切割、甚至出现畸形愈合、内固定脱出等现象[4]。股骨近端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方式,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抗旋能力,且手术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扩髓,减少对患者骨质的伤害[5],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我们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后的临床指标对比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1]陈述祥,刘彦,陈丽君,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评价[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4,35(2):177-181.
[2]张雄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髋动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0):1710-1711.
[3]胡元斌,虞堂云,王静成,等.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131-132.
[4]廖家成,连银川.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20):3001-3003.
[5]胡福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926-1927.
R683.42
B
1671-8194(2016)27-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