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译模因论看英汉习语文化意象的传递

2016-11-10邹洋

人间 2016年29期
关键词:源语模因习语

邹洋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1)

基于翻译模因论看英汉习语文化意象的传递

邹洋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1)

模因承载着本质性的文化特征,并传播着文化。翻译模因论即从模因论视角研究翻译问题。习语中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模因,英汉习语中的文化意象模因翻译可以通过保留意象模因、替换意象模因和增减意象模因等方式来实现。

模因;翻译模因;文化意象模因;习语翻译

一、引言

“模因”首次被提出是英国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他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首次运用这一概念Blackmore认为,模因与基因相似,是一种文化信息单位,主要通过模仿而进行传递。模因单位小到一个理念,大至一种文化。随着模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一门新的学科“模因学”应运而生。习语是语言和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习语中的文化意象也是一种模因,翻译模因论也同样适用于指导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

二、模因与翻译模因论

安德切斯特曼在其著作《翻译模因论——翻译思想的传播》中首次将模因论引入到翻译研究中来。切斯特曼用模因指代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单位,并用超级模因指代较大的概念单位,而用模因池来隐喻翻译概念的集合地。在切斯特曼看来,翻译本身以及翻译理论所涉及的相关概念或观点都可统称为翻译模因,翻译模因包括翻译的理论概念、规范、策略和价值观念等。他把翻译研究看作是模因论的一个分支,并尝试用模因论来描述翻译现象。通过研究,他发现在翻译理论的进化过程中,一些翻译模因由于不受欢迎而被淘汰,有些翻译模因风行一时后被替代,另一些翻译模因则最终存活下来。因而模因的传播并非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发展过程。

三、习语文化意象模因在翻译实践中的传递

1.文化意象模因保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人民的实际距离虽然没有丝毫改变,但人们的对世界的感知,对事物的把握,对全球信息的掌控已经日益相同。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一部分习语在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上所传递的文化信息都是相同或相近的,也就是说,这些习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意象模因。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可以采用直译法,用目标语中相应的文化意象模因直接替换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模因,英汉习语中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to stir up a hornet’s nest(捅马蜂窝),thick-skinned(厚脸皮),eat the bitter fruit of one’s own making(自食其果),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bad egg(坏蛋),swear black is white(把黑得说成白的)等。以上英汉习语在文化意象模因上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即喻体和喻义上对等,所以翻译时直接直译过来,把源语文化中的意象模因直接移植到目标语中来。

2.文化意象模因替换。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社会和地理环境以及时代的差异,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两种语言中有很多习语所反映的是各自的民族和地方色彩。这种现象在翻译习语时是常见的,有的意象模因是中国文化所独有,而有的意象模因只存在于英语文化之中。根据模因论,模因具有复制和变异的特性,在翻译过程中,对于这种文化意象模因就不宜采取直译移植的方法,而应替换文化意象模因,使得源语和目标语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狐假虎威(an ass in a lion’s skin),瓮中之鳖(like a rat in a hole),对牛弹琴(Cast pears before the swine),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bbit)等。上面的翻译实例中,虽没有将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模因直接移植到译语文化中来,但可以采用译语中具有相同功能的文化意象模因来翻译,使译语读者产生同源语读者相同或相近的效果,从而有效地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3.文化意象模因增减。有时,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无法跨越的,文化缺省的现象不可避免。在习语翻译中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源语中虽然没有某个文化意象模因,而译语中的某些文化意象模因不但能传达相同或相近的信息和含义,而且生动形象;二是源语中已有的文化意象模因,在目标语中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化意象模因。习语翻译中如遇到以上两种情形时,不妨采用增加文化意象模因和省略文化意象模因的方法。

(1)凤姐笑道:“我看你厉害,明儿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红楼梦)

“What a terror you are,”protest Hsi-feng,smiling.“Don’t complain next time you’re in trouble if I put on the screws.(杨宪益译)

(2)他必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语不发。”(《骆驼祥子》)

He’s sure to ask questions but I’ll hold my tongue to begin with.

例(1)的译文增加了源语中没有的文化意象模因“put on the screw”(板上钉钉),形象生动地把王熙凤刁钻、蛮狠的个性刻画出来。例(2)中原文“徐庶入曹营”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典故,属于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象模因,英语文化中找不出相应的意象模因来替代,故译文省略了原文中的意象模因,用“ hold my tongue to begin with”准确表达“一语不发”的含义。

四、结语

英汉习语中文化意象的传递可通过模因的保留、替换和增减等方式实现。模因论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它与相关理论的跨学科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翻译模因论在英汉习语的翻译研究中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1]谢朝群,林大津.Meme的翻译[J].外语学刊,2008,(1):64-65.

[2]Blackmore,R.The Meme Machin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57-66.

[3]Chesterman,A.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7.

[4]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80.

[5]包惠南.文化语境与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58

[6]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161.

H059

A

1671-864X(2016)10-0201-01

邹洋(1991-),女,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语言学硕士,南华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源语模因习语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模因论分析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