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研究

2016-11-09姜莉华张丽

中外医疗 2016年28期
关键词:基底节血肿微创

姜莉华,张丽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山东济南250001

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研究

姜莉华,张丽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山东济南250001

目的探究、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7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通过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病死率及治疗前后GCS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病死率4.71%(4/85),对照组病死率7.06%(6/8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7.09±2.38)分,治疗后为(9.83±2.34)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6.22±2.74)分,治疗后为(8.35±3.61)分;两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经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CT定位;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HCH),属于脑血管病中发病率和病死率、病残率较高的病症。当前,国内、外较多的医学机构中,这类病症的发病率均呈上升的趋势不断发展,而约为70%的存活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残疾症状[1]。HCH多在情绪激动、排便和屏气用力、精神紧张的状态下发病。脑出血前没有明显的症状,且发病急骤,数分钟~数小时发展到高峰。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昏迷、排便失禁。该次研究,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7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这类病症患者实行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近年来收治的17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男52例,女33例;年龄区间66~82(74.5±5.6)岁;平均出血量(48.72±5.91)mL。对照组男49例,女36例;年龄区间64~80(72.8±5.4)岁;平均出血量(46.45±5.87)mL。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实行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结合患者的CT扫描情况,在血肿最大的层面后1/3的位置,1/3相交的位置作一靶点,并应将主要的血管、神经行走部分避开。首次,抽血量应控制在30%内。再将尿激酶置于生理盐水中,合理的注入患者的血肿腔部分。然后,merit实行2次引流。对于脑室存在出血症状者,应进到脑室外实行引流术。完成手术后,加强CT复扫处理,针对血肿低于10 mL者/血肿完全消除者,可将引流管拔除。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30 d后病死情况、治疗前、后GCS评分情况。

1.4统计方法

该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死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病死率4.71%(4/85),对照组病死率7.06%(6/8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两组GCS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后,两组GC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GCS评分的对比[(±s),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GCS评分的对比[(±s),分]

组别GC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85)对照组(n=85)7.09±2.38 6.22±2.74 t P 9.83±2.34 8.35±3.61 3.172 0.00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即为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这类病症的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均非常高,为急性脑血管病症中最为严重、多发的病症之一,且主要的发病人群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速度快、病情发展迅猛等特点,进而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构成直接的威胁[2]。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症状:躁动、昏迷和嗜睡,以及严重头痛等。这类病症早期的主要表现为两侧瞳孔减小。脑水肿更加严重时,血肿就会扩大,这时瞳孔散大情况出现。如果患者的脉搏减慢,血压就会升高,这时患者的中枢神经易于产生衰竭症状。

当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尤其为老年患者,因为自身的年龄、身体体质所致,使得自身的生理功能降低,手术的耐受性较差。由此能够看出,老年患者并不适合使用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3]。临床方面对脑出血治疗的方式较多,而实行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时间较长,且会产生较大的创伤,术后易于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情况。而通过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临床疗效较佳,并能使得手术治疗中的风险、术后并发症情况等降低[4-5]。经CT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早期能够确保止血的效果,并避免扩大血肿的范围,将颅内血肿部分彻底清理干净,防止血肿对颅内压构成压迫。除此之外,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确保在引流血肿量的过程,确保颅内灌注的压力,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不会构成严重神经功能损伤,文奎[6]的报道中认为,经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易于产生较多的并发症情况,患者的手术创伤较大。研究显示,任何手术的时间,均会对患者的预后构成直接的影响。为此,需及早实施手术治疗,并严格控制手术的时间,以减少对脑组织所构成的继发性损害,避免扩大血肿的范围[7]。

该次研究中,需要完善的内容:实验研究的数量较少,虽然研究结果显示,经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较好,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水肿情况,缓解患者脑部血肿症状。然而,研究的样本数量并不多。为此,还需对该院更多相同病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实行深入的核查;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对患者的出血位置实行严格的分析,这也使得研究的样本存在一定的偏倚问题,不可系统且全面明确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的适用人群。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30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GCS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7.09±2.38)分,治疗后(9.83±2.34)分,改善效果明显。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GCS评分同样优于对照组的(8.35±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王立江等人[8]的相关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82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与46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的术前术后GCS评分比较情况,研究结果中,微创组术前GCS评分为(7.07±2.36)分,术后(9.57±2.73)分。常规开颅组术前(6.30±2.77)分,术后(8.33±3.13)分。微创组术后GCS改善明显优于常规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该次研究结果相近。由此可见,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采取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并能清除患者的颅内血肿,控制血压的效果较为理想。同时,还可使得患者的血肿压迫下降,有效维持患者的颅内灌注压力。控制病死、病残情况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预后。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可达到操作简便、缩短患者手术时间的效果,且不会对患者构成严重的创伤。

总而言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通过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姜昊,张燕,郭松韬.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8):41.

[2]叶锦威.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6例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3):3046-3047.

[3]武保华,尚永宁.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7):23-24.

[4]梁恩,谢锡忠.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4):3145-3147.

[5]刘佳,郭琴.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631.

[6]王鹏.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探讨[J].医学信息,2016,29(2):79-80.

[7]李优文.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疗效[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8):68-70.

[8]王立江,张吉荣,韩光良,等.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91-394.

Clinical Stud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by CT

JIANG Li-hua,ZHANG Li
Jin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Internal Medicine,Jinan,Shandong Province,250001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by CT.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170 cases of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in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hospitalization,each of 85 cases.Observation group by CT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craniotomy hematoma removal treatment,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of clinical results.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71%(4/85),the control group was 7.06%(6/85),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GCS score(7.09±2.38),after treatment for(9.83±2.34);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GCS score(6.22±2.74),after treatment for(8.35±3.61);GCS sco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treatment.After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treatment by CT,the clinical effect is better,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CT positioning;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R651.1

A

1674-0742(2016)10(a)-0188-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28.188

姜莉华(1978.2-),女,山东青岛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2016-07-10)

猜你喜欢

基底节血肿微创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