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
2016-11-08赵静
赵静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2)
政法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
赵静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2)
政法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又具有普遍性的群体,他们是大学生,也是未来公检法队伍的可靠后备军,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直接关系到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又关乎着人民的财产安全、社会的有序发展和国家的繁荣稳定。利用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2015年3359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造成原因是多样的,有家庭、学校及社会,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本文重点从学生管理的角度提出加强政法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心理问题;影响因素;SCL-90;心理健康
政法队伍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及自身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公职人员不仅应当有强健的体魄,更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应对目前多变的社会局势和复杂的社会问题。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作为恒重的两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政法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政法干部队伍培养出一批素质过硬、心理健康、同时兼具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
一、我校新生心理健康现状
从我校整体抽取2015年入学的在校新生共3359人,其中男1208人,女2151人,平均年龄20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了解调查对象的心理情况,该量表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反映心理疾病症状的因子组成,因子≥3一般认为被测试者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根据图表1,对我校共3359名新生的调查和统计发现,单向项目平均分≥2时,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恐怖、敌对及躯体化,且各项目的检出率除躯体化外均超过了百分之十,强迫症状的检出率更是高达29.8%。平均分≥3时,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所占比率分别是4.2%、2.6%和1.6%。从各因子阳性项目数来看,我校2015年入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及偏执等几个方面。
图表1新生心理健康状况(N=3359)
从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次调查结果中阳性筛查率最高的因子为强迫症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家庭父母对子女提出了方方面面的要求,但没有给予心理方面应有的关注,反而强加个人意愿,造成很多学生心理长期压抑以至于形成强迫行为或意念。(2)人际关系敏感,新生入校后往往抱有强烈的交往欲望,但又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与人意见不一、或者产生矛盾,从而影响到大学新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3)偏执,自身带有偏执特质的这类学生,往往在其成长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他们意见不同时,易产生敌对情绪,善猜疑,夸大事实等。他们在发现校园的学习生活与自身设想的情境不相一致时,就更加容易用一种投射性思维去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一味的抱怨以致产生负面影响。(4)焦虑,新生在入校以前,一直处在家庭的保护伞下,他们多缺乏独立自理能力,在进入校园生活后,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问题,从而导致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5)抑郁,在本次调查的学生当中,抑郁比例相对来说不太严重。也和原始数据的采集时间有很大关系,新生入学仅有一月有余,他们主要处在军训生活期间,并未经历同学间的竞争、沟通、融合,内心没有积压负面情绪,抑郁程度也相较其他各因子得分低。
二、不同特征人群SCL-90各因子程度比较
根据图表2可知,除敌对、偏执以外,各因子“无”阳性表现均为男性比例较大,女性在强迫、焦虑因子中,阳性程度为“中”以上的比例更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男性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女性。原因在于,第一,男性自古以来被赋予更多的责任、义务,同时男性的性格特征也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第二,家庭和社会要求女性在性格形成上以柔美、内敛为主,女生在传统期望中的样子进一步限制了自我的形成,而追求两性平等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女性更大的压力,这就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发展,对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图表2不同性别学生SCL-90各因子严重程度比较
由于政法院校学生今后职业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这就要求他们具有更强的抗压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养成需要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前就完成。在本次量表数据中,我们可以算出,3359名参加测试的大学生中有510名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占总数的15.2%,这些数据表明,当前我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三、影响政法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构成
大学是学生个体心理趋于成熟与稳定的关键时期,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政法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及学生个人。
1.学校因素。学生成长、成才过程里,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学校里度过,校园环境、专业及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学生管理方式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新生在入学后,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而根据我们的测量数据显示,在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首选求助对象里,依次为父母、自己、亲密朋友、同学、老师、其他及心理咨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大学新生的心理断乳期尚未完全结束,二是同学、老师在入学初期还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心朋友”。而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健全,因此在政法院校需要大力改善校园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大意义上为学生服务,贯彻育人为本的治学理念。当前,我校已在学工部门下设服务于全体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活动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人员,每年度有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月,及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疏导。
2.社会因素。大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因为地区间的文化差异,校园成为了一个不同文化的集中地,同学交往之间,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极易造成心理阴影,影响心理健康。同时,由于出身不同,学生群体中有家境优渥的,也有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而贫困生极易因为经济状况不佳而不自信,出现人际关系矛盾而造成心理困扰。
3.家庭因素。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对每个人的一生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性格的养成,三观的树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十分注重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学校作为教育主体,需要和学生父母达成良性的互动和沟通,发挥双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与学生父母一起携手培养优秀的政法人才。
4.自身因素。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面对相同的问题、挫折,不同性格特色、不同人生观的学生会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在遇到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困难时,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试着去积极面对问题,调节不适的心理,释放压力从而解决问题。
四、构建政法院校良性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学生管理建议及对策
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政法院校需要不断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的专业教育要结合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采取不同的宣传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疏解心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试能力;第二,要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提升,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通过日常的心理健康团训、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专题咨询与辅导,同时让学生参与一些现场模拟、沙盘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抗压和反应能力。第三,学生管理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个性培养,要注意时刻调整自身的管理方式,虽然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性和强硬的作风是目的,但是还需要及时帮扶有困难的学生。作为学工系统工作人员,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一旦发现学生有任何困难和问题,要第一时间去帮助学生解决。第四,根据本次量表测试显示,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具有现实意义,新生入校的心理普查工作不能丢,不能轻视,只有及时的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同时,设置班级的心理委员,健全宿舍长联络制也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个别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积极地与家长联系、沟通。
[1]袁帅.某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7).
[2]赵岩,王江洋.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
[3]吴娜.警体训练对公安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跟踪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4).
[4]王刚.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探[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2).
[5]曹军.如何强化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责任编辑:毋斌
G641
A
1674-1676(2016)05-0043-03
赵静(1987-),女,陕西乾县人,西北政法大学馆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