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语文教材 开发学生思维

2016-11-08陆维莲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30期
关键词:发散补白学生思维

陆维莲

摘 要:发展学生思维是小学语文整体能力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并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留下许多艺术空白让人回味,这就给读者提供了创造的余地。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空白、文章疑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填补“空白”,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开发;发散;求异;补白;学生思维;语文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学生思维是小学语文整体能力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并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留白”的地方很多,可以说无处不在:有的出现在课题中;有的出现在标点处;还有的就是在文章中使用的是描述性的语言,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留下许多艺术空白让人回味,这就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其实,这也正是教师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留白”,开发学生的思维呢?

一、抓住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文中通过描写桥身上龙的两种不同的形态来突显桥的美观。在学生理解文本以后,我在屏幕上再次出现赵州桥正面的图案,并设疑:赵州桥两侧的石栏板上都刻着精美的图案,你能想象出赵州桥上还会刻有什么形态的龙吗?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得到了训练。有的说栏板上刻着两条正在嬉戏的龙,龙头互相缠绕;有的说刻着两条龙尾缠绕,两头相向,嘴里含着一颗珠的龙;还有的说刻着两条互相追逐的龙,后面的那条龙前爪搭在前面那条龙的背部上……经过合理的想象和拓展,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懂得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二、抓住教材“空白”,开发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空白”,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对教材的“空白”进行补充。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例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文中的第四段详细描写了作者看荷花时想象的画面,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动态的描写,让读者读了不禁浮想联翩。在文章段尾处,作者别有深意地用了一个省略号,实际上是留下了需要读者想象的余地。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读通句子,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及时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除了蜻蜓和小鱼,还有谁也过来告诉“我”什么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小蜜蜂过来告诉我它准备要去参加一个比赛采蜜的活动;有的说小青蛙过来告诉我它要去参加唱歌比赛;还有的说风儿过来告诉我,它们准备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旅行……在这个填补“空白”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了作者的情感,还开发了自己的求异思维。

又如,教学《咏柳》这首古诗,在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我马上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除了剪出细细的柳叶,还剪出了什么呢?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有的说剪出了青青的小草,有的说剪出了红红的桃花,还有的说剪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学生自由想象,发表见解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地填补了文章空白,也准确地把握了春天的特点,还理解了这些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在这个瞬间被激发出来了。

三、抓住文章疑点,发散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发散学生求异思维的体现。

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老师的问题一出,下面的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这些不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吗?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又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问学生:“句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后回答:“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我继续追问:“你能想到的生活中的不确定有哪些呢?”刚开始时,学生一阵沉默,不一会儿又开始交头接耳,悄悄地和旁边的同学交流起来。后来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答案多种多样。如家人生病、父母出差、考试失败……在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发生碰撞擦出火花的过程中,不仅感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还促进了求异思维的发展。

四、抓住文章脉络,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其实,不管是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里面所反映的事物间的各种关系都是从词句中体现出来的,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教学中,教师能抓住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如教学《科里亚的木匣》一课,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科里亚和妈妈埋木匣、挖木匣的事情,而且要让学生了解科里亚和妈妈为什么要埋木匣和挖木匣,并且“埋”和“挖”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把学习语言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开发学生的思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巧用语文教材,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州镇城东小学)

猜你喜欢

发散补白学生思维
浅析发散学生思维的方法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让数形结合浸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