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药行业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培训策略浅析
2016-11-04冯高创
冯高创
摘要:开展涉药行业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培训,提高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药品监管系统人员的药学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拓展执业药师及广大药学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空间,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涉药行业;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8-0157-02
一、涉药行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一)制药产业做大、做强需要大量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制药产业是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也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源头。据前些年权威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7 000多家,已经成为世界原料药生产大国,能够生产1 500种原料药,且多个药物品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说,制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我国缺医少药的局面,基本上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的用药需求。同时,制药产业也是典型的高回报行业。制药业与其它制造业相比,利润率一般会高出5%以上。据统计,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2万8千多亿元。这说明我国的制药产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基础。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药产业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呈现多、小、散、乱的特点,产品结构趋同、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二是企业研发能力不强,生产的药品以仿制药为主,真正意义上的新药数量屈指可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小。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制药产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技术密集产业,而缺乏高素质人才和核心科技正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同样也是制药产业发展的瓶颈。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制药业的科技人员数量不到从业人员的2%,而在国外,一些大公司的研发人员已经达到员工总数的25%。因此,要实现制药产业的大发展,把制药产业做大、做强,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我们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药学人才。
(二)药品经营企业提升服务水平需要大量高素质药学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药学服务的品质,不仅要求有药可用,还要求得到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以前那种浅层次的、商品介绍式的简单药品咨询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需求。为了确保人民群众获得安全合理的用药指导,新医改政策、药店配备使用执业药师政策陆续出台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指出:规范药品临床使用,发挥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国务院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要求: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
然而,我国执业药师的数量严重不足,高素质执业药师更是极度缺乏。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4月,全国共有19万多家社会药店注册了23万多名执业药师。尚有大部分药店未配备使用执业药师,对于切实有效保障指导公众安全合理用药存在较大差距。截至2016年4月,全国已注册的执业药师学历分布情况:研究生6 037人,本科87 833人,大专95 762人,中专88 33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注册执业药师总数的33.8%,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持续下滑。截至2016年4月,全国已注册的执业药师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占比仅为59.2%。执业药师学历、专业水平尚需提升。
我们的执业药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因此,一方面需要积极培育壮大执业药师和药师队伍,另一方面需要下大力气,大幅度提高现有药学人员的素质,开展在职教育培训。
(三)医院药师工作职能的转变需要大量高素质药学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药学部门工作的重点是药品调剂配发、药物制剂和药品采购供应。这些工作都属“药剂”范畴,工作模式是保障供应,工作内容是以药品为中心来开展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药大量增加,目前全球处方药已超过1万种,我国也已达七千多种,药物和药物治疗几乎囊括了当代所有的高新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用药知识不足,临床医师在进行药物治疗时,正确、合理选用药品方面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医院药师必须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与医师、护师一起共同为病人的药物治疗结果承担责任,以保护病人不受或减少、减轻与用药有关的伤害。要求药师工作从对物转变为对人,门诊药房调剂工作要从窗口服务型向药学知识服务型转变,从具体操作型向药学技术服务型、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转移。
放眼未来,工作职能的转变和工作责任的增加,对我们习惯于传统工作模式的人来说,充满了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我们医院药师必须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把自己培养成能为病人提供良好药学服务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四)提升药品安全监管水平需要大量高素质药学人才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断健全,药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和药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和法制保障。我们对药品研究、生产、流通等环节实行了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制度,从全过程加强药品质量安全控制。一是推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物GLP)认证。二是推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物GCP)资格认定。三是实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品GMP)认证。四是实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品GSP)认证。1999年,我国颁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逐步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国家不断加大药品安全监管的财政投入,重点提高药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但是,无法回避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种国际性药品的不良反应,往往是美国FDA发布后,我们才跟进发布;一种新药,如果获得了美国FDA的市场准入认证,基本上就能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而我们自己的新药认证,没有多少国家理会。我个人认为差距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在于药品监管系统缺乏充足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二、大力开展涉药行业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培训
(一)大力宣传开展在职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是知识快速更新的社会。涉药行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行业。这就要求涉药行业从业人员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行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我们看到,在发达国家,许多人是边工作边求学,白天工作、晚上上课,工作日工作、周末上课,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再去大学深造,拿学位。同时,发达国家也有浓厚的读书氛围,火车上、飞机上、地铁上、公园里随处可见埋头读书的人。这实际上就是创新型国家的特征。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涉药行业从业人员,也要适应这种工作与学习互相交织的生活。有关部门、企业也要通过文件、电视、报刊、网站、微信(博)等宣传渠道,积极宣传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帮助涉药行业从业人员积极主动地进行在职教育培训。
(二)优化教育培训形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是开展在职博士、硕士学位学习。博士、硕士学位教育可以帮助从业人员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为开展相对专业化的研究奠定基础。从业人员在选择时,要与个人志向和工作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顺利毕业,也有利于学以致用。
二是开展赴国内、外大学短期课程培训。赴国内、外大学开展短期教育培训,可以帮助从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三是开展博士、硕士课程班学习。对于感觉参加国家正式考试有困难的从业人员,参加博士、硕士课程班学习是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
四是开展本、专科学历学习。这对于知识层次较低的从业人员,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果有条件,可以到学校旁听课程,会有更好效果。
五是开展短期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短期培训,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打开工作局面的有力抓手。
六是以申报研究课题形式,组成研究小组,针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课题研究是推动工作开展、锻炼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积极创造条件,调动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一是砍掉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使每一位从业人员,都有学习的时间。二是实行教育培训费用单位支付,或者个人、单位共同支付的方法,个人与单位协商服务年限作为补偿,以减轻个人负担。三是政府、企业等有关部门对坚持参加教育培训、取得优异工作成绩的从业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参加教育培训。四是把教育培训与任职资格、年终考核、职务晋升等挂钩,使教育培训形成刚性的制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