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P协议达成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潜在影响

2016-11-04张慧颖

北方经贸 2016年8期
关键词:亚太地区美国

张慧颖

摘要:TPP协议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简称,也被称作“经济北约”,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美国的积极推动,TPP的发展在不断壮大,必定会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应该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转移;进行产业升级;实施“一带一路”的合作战略。

关键词:TPP协议;亚太地区;美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8-0001-03

一、TPP的产生与背景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是目前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原名叫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事实上,TPP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2年10月,由新西兰总理Helen Clark,智利总统Ricardo Lagos和新谈判并签署协议。2005年7月,通过APEC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签订“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SEP),且在2006年5月28日正式生效。因该协议的初始成员国有四个,又被称为"P4协议”。协议要求缔约方要相互给予承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投资等各方面提供一定的优惠并期待往后能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同年5月1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对新西兰和新加坡正式生效,接着,智利和文莱纷纷在2006年11月8日和2009年7月1日正式生效。

2008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外高调宣布参与TPP谈判,随后澳大利亚、秘鲁等也一起被邀请加入。2009年11月,美国全方位主导TPP谈判,并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改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开始步人高速发展阶段。到2010年,越南和马来西亚也成功加入TPP协议的谈判,TPP进入“P9”谈判时期。2011年11月,日本宣布加入TPP谈判。截止2015年10月,TPP成员国数量合扩大至12个,APEC成员中有超过半数的成员国参与其中。据2014年统计,TPP的GDP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40%,人口数只占到全球的13%。

二、TPP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一)TPP的主要内容

TPP协议起源于P4协议,2010年3月,墨尔本已全面举行首轮谈判。到2014年2月,TPP协议的各成员国已进行了20次谈判。其所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由20个条款构成,详见表1-1。另外,各项条款的门滥设立比较高,要求也非常严格,协议主要包含货物贸易、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服务贸易、环境、投资和劳工等各个领域。TPP的具体内容参见表1-2。总而言之,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详细的要求和严格的规定。如,在货物贸易领域,要求成员国打破关税壁垒,进行关税减免,无一例外;在知识产权领域,要加强对互联网供应商和药品专利的保护;在金融服务领域,利用“负面清单”的办法来限制金融的业务范围,提高透明度,对金融服务加强保护,来保证金融市场的完整和稳定;在服务贸易领域,进行服务贸易创新,所蕴含内容范围要广泛,能够覆盖所有的贸易情况;在环境领域,要保护渔业,林业和频危物种,积极参与调查违反环境的行为;在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环境,减少投资限制;在劳工领域,要捍卫广大劳动者的权利。

(二)TPP协议的目标

根据TPP协议的计划,在2015年消除各成员国之间交易的货物商品关税,冲破传统的贸易协定,打破贸易投资壁垒,全面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合理解决各参与国之间敏感产品的问题,保证各成员国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各成员国贸易关系高标准、高水平的区域性协议,它在21世纪成为了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协议的“模范协定”,给全球贸易提供了新的标准。

TPP谈判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是建立一个全方位高水平的多边协议,来解决许多亚太地区贸易协定中出现“意大利面碗效应”现象的问题,利用TPP各成员国间的自由贸易,来达到通向亚太自由贸易的目的。二是建立一个有创意的、特别的贸易新形式,让原先具有“意大利面碗效应”现象的贸易机制变得更为合理,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和感染力的整体。

三、TPP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形成中国出口产品与TPP成员国的产品的竞争压力

中国出口产品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中国出口的产品无法达到TPP协议的高要求;二是TPP参与国之间打破传统的贸易壁垒,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使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和福利增加,而中国目前尚未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中国将会面临着贸易转移的风险。换句话说,就是TPP成员国只会从中国进口低成本且高效率的产品,而中国的那些高成本和低效率的产品将会被其他TPP成员国替代,造成了中国先前的贸易市场会向TPP成员国转移。TPP的新兴经济国在全球市场上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TPP新兴经济国实施零关税过后,将快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会大力发展和投资本国的优势产品,将会大大地削减我国的竞争优势。

(二)TPP将削弱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影响力

在过去十几年里,中日和东南亚地区贸易关系密切,我国的贸易重心主要都放在东亚合作上,在东亚贸易中占领着重要地位。美国主导TPP并竭力推动TPP的谈判,其目的是重返亚太,实现“再平衡”目标。其TPP谈判会削弱我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影响中日韩的贸易发展,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地位也会受到重大影响。日本在亚洲合作上不希望受到中国的威胁,希望削弱中国在亚洲的贸易地位,加上受到“钓鱼岛”等一些政治敏感问题的负面影响,使中日关系越来越复杂。日本便从加入TPP之后就淡出“东亚共同体”,寻求美日同盟,其目的是将中国排除在新格局之外,由日本与美国来共同建立亚洲秩序,使得中国目前的形式相当被动。

(三)对中国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形成冲击

美国主导的TPP新规则为未来的世界贸易指引着方向,新规则不仅包括原产地规则和零关税规则,还包括了知识产权规则、环境和劳工标准等方面规则,而中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必须去面对且接受这些新的规则。尽管TPP中的新规则是中国未来贸易发展所需要的,但是从目前的中国经济体制来看,在短期内对我国的贸易发展不但不起促进作用反而起到了一些阻碍作用。

四、我国应对TPP的策略

(一)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转移

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是靠劳动力成本。但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其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地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优势也在急速降落甚至位于劣势的形势。TPP协议达成后,TPP协议的零关税原则让中国与TPP新兴经济体面临着不公平的竞争,使中国面临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压力也越来越大。TPP新兴经济体的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其发展正在蒸蒸日上,而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已如日落,位于下落阶段。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中国应该实施产业转移策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向TPP新兴经济体转移,这样中国不仅可以得到TPP协议中零关税的优惠待遇还能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进行产业升级

尽管中国出口的产业结构已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升级,但中国目前仍无法去达到TPP所要求的高标准,然而TPP所要求的高标准也是未来全球贸易发展的目标,中国作为全球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无法不被TPP的高标准牵制。当前,中国新转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其技术的含量不高,产业附加值也比较低。而TPP协议达成后,在TPP成员国中,不仅发达经济体的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竞争力,连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着很大的竞争优势。TPP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有着零关税的优惠待遇,发达经济体必定会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一些劣势的产业,而新兴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必定会从劳动力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如果中国还不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不仅在高新技术市场上争不过TPP的发达国际家,还会在劳动力市场上输给TPP的新兴经济体。因此,中国产业进行升级迫在眉睫,应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端发展,使之不会成为劣势产业,跟进TPP的高标准,降低对劳动力产业的依赖性,引进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和管理策略,对创新和人力的投资增加,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差异性,提升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向国际市场输出高质量和高科技的产品。将TPP带来的挑战转为倒逼中国产业转型的优势。

(三)“一带一路”的合作战略

TPP谈判达成后,将打破传统的关税贸易壁垒,实现高度的贸易自由化,尽管中国不是TPP成员国,但是却不能避免受其影响,若中国不能参与全球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那中国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地位将会受到影响。

“一带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简称,“一带一路”涉及范围甚广,不仅包含了西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经济体,也包含了西欧等发达经济体。我国以更为开放的“一带一路”合作战略来削弱TPP协议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加深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合作关系,扩大中国对周围国家的影响,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除此之外,促进亚欧经济一体化的“一带一路”合作战略的新机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促进了我国与亚欧国家在经济上的交流,形成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互惠区域性贸易和投资的建立,使中国在经济合作上扮演起了领导角色,可以帮助沿线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间经济合理的分工与合作。

猜你喜欢

亚太地区美国
亚太地区AI系统支出额持续增长
2017年底亚太地区私人财富总额将首次超越西欧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促进亚太地区创业教育的举措与倡议
超越未来,亚太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