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仙人十五爱吹笙 学得昆丘彩凤鸣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辽仙人吹笙瓷执壶

2016-11-04于奇赫

收藏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执壶宿松县克利夫兰

□ 于奇赫

仙人十五爱吹笙 学得昆丘彩凤鸣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辽仙人吹笙瓷执壶

□ 于奇赫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13年,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北部的韦德泻湖,一直将“为了所有人的利益直到永远”视作其使命与目标。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拥有超过43000件包括中世纪欧洲与日本、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在内的艺术藏品,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是美国东部最为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是一座由Hubbell & Benes事务所设计的、采用白色格鲁吉亚大理石建成的、具有古典建筑主义风格的现代博物馆。博物馆的成立得益于实业家何曼・B・赫尔伯特、约翰・汉廷顿和贺瑞斯・凯莱的捐赠,总计耗资125万美元建造而成,这些创始人建立的捐赠基金至今仍然在继续支持博物馆。馆内的中国文物涵盖玉器、瓷器、书画、青铜器、服饰、杂项等多个门类,其中不乏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品。

在众多来自中国的古代藏品中,有一件约翰・L・塞弗伦斯基金会捐赠的、高21.20厘米的仙人吹笙瓷执壶,博物馆将该壶的年代鉴定为辽代。该壶造型精美,设计精巧,整体造型为一女仙人吹笙的形象。人物头部的冠状饰物内是注水孔,花瓣状发髻后有蜻蜓状垂尾饰物。人物双手捧笙于胸前,笙做为壶的流。在笙的底部与仙人的口部之间用吹管相连,十分自然。仙人的背后有一个纤细的壶把。壶体做成人体形状,用深入浅出的“半刀泥”方式刻划的方式勾勒出仙人的衣袖与裙带的形状与褶皱,并且用深褐色在人物头发和裙带处进行描绘,并且在开襟处饰以植物纹。壶的底部用花卉造型的瓷土代表鞋子,十分雅致。仙人双目半闭、樱嘴微抿,给人以妙相庄严的感觉(图1、2)。

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形壶,在甘青地区的彩陶中就能见到带有人头的陶壶与贴塑裸人陶壶,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的意义。后来到了唐代又出现了胡人抱囊的瓷壶。辽宋代青白瓷中不乏器形优美的执壶流传于世,耀州窑有类似执壶传世,但是壶的腹部要细很多,所以我国经过考古科学发掘的这一类人物形象造型的执壶十分少见,仅发现了两例。在1994年1月11日,安庆市宿松县东郊发现了一座古墓葬。根据墓志记载,墓地为北宋第四代皇帝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的墓葬。该墓共出土瓷器20多件,其中一件瓷执壶造型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辽仙人吹笙瓷执壶一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宿松县博物馆(图3);另一例是1971年怀宁县富埠乡宋代墓葬出土的北宋景德镇窑影青瓷人形执笏执壶,这一把执壶比宿松县出土的仙人吹笙瓷执壶高一些,但是整体的结构与姿势一致,现藏怀宁县文管所(图4)。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这一类型的执壶应该是源自于北宋时期的景德镇,是景德镇青白瓷系的产品。

相比宿松县博物馆收藏的北宋仙人吹笙执壶,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辽仙人吹笙瓷执壶制作技艺更为成熟,造型更为匀称,神态更为自然。宿松县博物馆收藏的北宋仙人吹笙执壶整体稍显臃肿,面部表情稍显呆滞,其施褐釉的部位并不是十分精准,身上的开片较多。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辽仙人吹笙瓷执壶的壶口处理与宿松县博物馆所收藏的执壶较为一致,都有一个长形的尾饰,而对于仙人鞋子的处理又于怀宁县文管所收藏的执壶较为一致,均为花瓣形,所以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辽仙人吹笙瓷执壶显然是吸收了景德镇人形执壶的优点,很可能是林东上京窑、南山窑或者白音高洛窑的产品,但是也可能是同时代景德镇后期的产品,这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为什么在当时人们会制造一个如此复杂的吹笙题材的人形执壶呢?古代的吹笙形象可归类为两种题材中,第一种吹笙形象是出现在礼仪场合的乐队中。笙是竹制簧管类乐器之一,由斗、苗和萸三部分组成。早在《诗经・小雅・鹿鸣》中就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记载了。笙也分大小,《尔雅》中说“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伴奏,早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宫廷举行的大射仪,燕礼等仪节中,便以笙为主奏乐器,加入钟、磬以及其他一些器乐的合奏,是古代礼仪乐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乐器。唐代诗人李白也有“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与“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来描写这一乐器,我们在唐代北平王王处直的墓中与敦煌159窟中都能看到在乐队中吹笙的伎乐形象。宋代张元干《浣溪沙》词题曰:“谚以窃尝为吹笙云。”辽代李齐贤也有《鹧鸪天・饮麦酒》:“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在张家口宣化下八里辽张世卿墓中我们还能看到吹笙的男子形象,可见这一乐器使用的广泛性(图5~7)。

图1 辽代 仙人吹笙瓷壶 正面

图2 辽代 仙人吹笙瓷壶 侧面

虽然笙在古代既可以独奏,又可以合奏,但是随着后来管弦乐器的完备,一般不作为独奏乐器。古代吹笙的另一种形象就是王子乔吹笙引凤的故事。王子乔又称王乔,传说是春秋时期周灵王之子,是上古的一位神仙。古代神仙志怪与风俗鬼神的典籍中所记载关于王子乔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常常描述为一位羽人的形象,或与赤松子为伴,或服侍于西王母和东王父,还有炼制丹药、精通“服气导引”之法、预知自死和墓地显灵的传说。在南朝到唐朝时期,王子乔吹笙引凤的形象大量出现。《列仙传》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土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1957年12月,在邓州市学庄村出土了一座南朝彩色画像砖墓,其中就有一块王子乔吹笙引凤故事的画像砖。而唐代的很多铜镜中能看到很多这一类题材的铜镜,虽然铜镜有方形、圆形与花瓣形,但是都能看到一个在一边吹箫,另一半一凤凰舞蹈的形象。传说王子乔擅长吹笙,能吸引凤鸟《说文》说“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所以笙在古代被视为是能够吸引凤凰的乐器,与王子乔其他的诸如化鸟、乘鹤与服用仙草的故事结合,具有了明显的道教色彩(图8、9)。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所藏的这件辽仙人吹笙瓷执壶显然不是王子乔的形象,而是一个优雅的女仙人,但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实用器物,其礼仪的象征性要远远大于其实用性。首先,我们看到如果从正面来观察这件瓷器,并不能看到笙的整体形象,只能看到双手捧着一个管状物体,并且脸部有部分被挡住;而瓷器的侧面却完整地展现了仙人吹笙的完整形象,并且笙的吹管与发髻后面的长形尾饰都是多余之物,说明器物的制作者只是想向人们展示瓷器的侧面,一个具有道教意味的造型。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这件瓷器的腹部很大,但是颈部由于人头的比例制作得很细,在倾倒液体时并不是很顺畅;并且在向内倾注液体时,由于注水口过于窄小并且呈收缩状,所以也很难向内倾注液体,液体的流速很慢,完成一次注水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说明制作者的意图是想让液体尽可能多地保留在壶腹中,也说明了容器内的液体应该是比较珍贵的。最后,在我国目前发现的所有唐、宋、辽和金代的墓葬和传世的瓷器中,这一造型的器物屈指可数,所以并不是生活中常用的器物造型。

图3 北宋 仙人吹笙执壶

图4 北宋 景德镇窑影青瓷人形执笏执壶

仙人吹笙这一题材在北宋的流行无疑与宋代崇尚道教有关。道教从东汉兴起,到了宋代其以内丹理论为核心的教理、教义和教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道教理论。宋朝的统治集团对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道教也因此逐渐向统治集团靠拢,使得道教取得了官方的支持壮大自身并且抵制佛教。道家一直以追求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所以仙人吹笙与仙人乘鹤吹笙的题材广泛出现在宋代的耀州窑、越窑、湖田窑、繁昌窑的多种器物上。笙是道教用于连接凡间与仙界的一件法器,仙人吹笙预示着得道升天的开始。所以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所藏的这件辽仙人吹笙瓷执壶的原形,应该是道教仪式中的一件仪式用品,后来被辽的工匠所仿制。这件仙人吹笙瓷执壶反映了宋代的道教文化与意识形态。工匠将信仰、审美完美地统一起来,从接坯至成型,贴塑到划花,乃至人物的手指、耳垂等细节,均留下了工匠巧妙思考的痕迹,是一件辽代执壶的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图5 王处直墓吹笙伎乐

图6 敦煌159窟吹笙伎乐

图7 宣化下八里辽墓吹笙男子

图8 唐王子乔吹笙引凤铜镜

图9 邓州南朝王子乔吹笙引凤彩色画像砖

(责任编辑:郭彤)

猜你喜欢

执壶宿松县克利夫兰
“高执壶”的艺术特征探析
走进紫砂演绎的中国执壶
——析紫砂作品“仿清泥绘高执壶”的别样风韵
唐代 长沙窑飞鸟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唐代寿州窑执壶造型年代考
宿松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性”思考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在华医疗绿色通道开通
被毒蛇咬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