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2016-11-04贾文娟成劲松

北方药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纳洛酮脑病呼吸衰竭

刘 峰 贾文娟 曾 峰 成劲松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清远511500)

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刘峰贾文娟曾峰成劲松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清远511500)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呼吸衰竭有肺性脑病并发的患者72例,均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77.5%)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纳洛酮 慢性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疗效观察

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重度低氧症等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常规治疗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近来,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为了进一步证实纳洛酮效果,本次就相关病例采用此药的治疗情况展开探讨,现回顾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72例,均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13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符合;按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69.5±3.6)岁;观察组36例,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58~87岁,平均年龄(70.5±3.6)岁;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即积极控制感染,低流量持续吸氧,祛痰,保持气道通畅,对水、电解质平衡加以维持。连续治疗14d。

1.2.2观察组:本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纳洛酮注射液(批号:0257516H0;生产企业: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纳洛酮静脉注射,5μg/kg,待15min后肌注10μg/kg。或先给负荷量:1.5~3.5μg/kg,以3μg/kg·h维持,以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用药后,患者咳嗽、痰、喘症状改善较明显,24h内意识转为清醒;有效:用药后,患者咳嗽、痰、喘症状有所改善,24~48h内意识转为清醒;无效:用药后,患者咳嗽、痰、喘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录入SPSS13.0,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77.5%)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2患者清醒时间和撤机时间: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1.58± 0.36)d,撤机时间(8.98±1.62)d,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2.97± 0.22)d,撤机时间(11.35±2.6)d,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临床呼吸系统领域,呼吸衰竭发生率居较高水平,有较高并发肺性脑病几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重度低氧症等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如嗜睡、抽搐、昏迷等,病死率高。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常规治疗预后较差,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兴奋、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甚至出现呕吐、乳头水肿、昏迷等现象。在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治疗中,由于患者存在着缺氧症状,处于应激状态,体内的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若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会加重心、脑、肺及循环功能损害,使病情更为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临床多采用氧疗和呼吸兴奋剂治疗。

近来,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纳洛酮是一种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可对β-内啡肽诱导的中枢性呼吸抵制有效、直接拮抗和逆转,将恶性循环加以阻断,进而促使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为患者意识恢复创造条件,此外,纳洛酮静脉给药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无依赖性产生,可重复给药,是一线治疗肺性脑病药物。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纳洛酮治疗,使其与体内的β-内啡肽以及受体结合,抑制呼吸抵制作用,同时,还改善了患者脑部血流情况以及脑部的灌注情况,另外,对患者的脏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加机体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进而使病情得到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77.5%)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这充分说明了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有效性,也与诸多临床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总而言之,肺性脑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症,是一种表现多种神经症状的临床综合征,采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能够有效保护患者气道,缓解患者中枢神经呼吸抑制,改善患者的病情,效果显著,安全、实用,是治疗有效快速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1]张晓玲.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4:490-491.

[2]邹勇.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3,4:872-873.

[3]白金英.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4:460-461.

[4]刘树群.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7:103-104.

[5]黄汉彬,庄俊合,李耀邦.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11:34-35.

[6]桂金华.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3,12:1159-1161.

[7]刘炜.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23:3178-3179.

[8]杨芸,周渊.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3:18-19+23.

[9]代春伟.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4,3:47-48.

[10]王旭,左志通,陈宝华,等.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4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6:1025-1026.

R563.8

B

1672-8351(2016)10-0115-02

猜你喜欢

纳洛酮脑病呼吸衰竭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