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观”

2016-11-03岳振

当代贵州 2016年53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底线导向

岳振

【摘 要】党的舆论工作必须至少坚守三条“导向底线”,第一是政治底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中心工作助力,为全局事业添彩”,第二是职业底线,“三贴近”“走转改”,是价值导向,也是行动指南,第三是利益底线,谋求合法商业利益应该与追求新闻的良好社会效益是两条相向而行的平行线。

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甚至舆论斗争,无时无刻不成为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导向问题。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强调了新闻实务的八个导向,这是一个重要风向标。“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笔者的理解是,只要有新闻信息的地方,都必须强调导向问题,导向正则风气正、人心正,才能“成风化人”。不能因为用一些看起来是另辟蹊径的方式作为掩盖,淡化导向问题,这一点,在近几年密集、高压的新闻反腐案例中所揭示的权钱交易黑幕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导向正”不排斥舆论监督

媒体应有“减压阀”功能,因此舆论监督很有必要。但是舆论监督类报道需要讲求“建设性”,在揭露社会阴暗面、呼吁公平公正问题上,形成一种“好的舆论导向”,促成问题解决、制度漏洞修缮,等等。现在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舆论监督非常反感,这是不应该的。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基本职能。1849年,马克思在审理《新莱茵报》案件的法庭上发表演说,提到“报刊的使命”,恩格斯也在法庭上为“报刊的使命”的作了辩护。他们认为报刊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公民不受官员逞凶肆虐之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强调的舆论监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监督社会状况。马克思认为,舆论监督应是尽量发现制度中的漏洞、体制中的弊端、法律中的瑕疵,通过个案反映普遍性的问题,最终达到完善社会制度、促进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第二是监督权力组织和公众人物的言行。马克思曾谈论报刊对议员的监督:“报刊不仅有权利而且有义务严密地监督人民代表先生们的活动……难道有人想剥夺报刊评论人民代表先生的议会活动的权利吗?那么,又何必要报刊呢?”

现实生活中,有些信息确实会扰乱人心,损害社会稳定,这种“破坏性”的“坏的舆论导向”,需要新闻媒体信息过滤时需要高度警惕,需要从信息甄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舆情反应预估等方面严格把关。事实上,舆论监督确实需要有一定的轰动效应,否则难以形成信息关注焦点,但不讲原则一味追求轰动效应肯定不行,这样也有悖于新闻监督的初衷。

无论哪一级媒体,在舆论监督中都不能缺位。而实际上媒体“缺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自己的声音小,别人的声音大;自己的声音远,别人的声音近;自己声音低,别人的声音高。这反映出媒体和媒体人担当精神方面的差距。同时,媒体舆论监督同质化、“千人一面”现象还比较突出,缺少从行业上体现正风肃纪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作为媒体人,只有正视差距,才能增强危机意识和使命感,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刘裕国:《舆论监督中的使命与担当》,四川日报,2016)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33条规定:“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

政府部门有责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强调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开展效果评估。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等,认真回应关切。依法依规明确回应主体,落实责任,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

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必须正确、积极运用主要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领社会舆论。需要安排中央和地方媒体、新闻网站负责人参与重要活动,了解重大决策;畅通采访渠道,积极为媒体采访提供便利。同时也要发挥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网络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提高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导向正”需要坚守“导向底线”

如果没有正确导舆论向观,新闻容易成为钱权交易、商业利益的信息奴隶,这样的新闻本身已经变味,常常演变成另一个层面和领域的利益丑闻。如果不把持基本坚守,这样的丑闻随时都可能损害新闻媒体声誉和公信力。党报党刊更需要严格的纪律防火墙,对合理合法的经济效益与不正当的商业与权力交易保持清醒认识,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实媒体做新闻报道,同样应该取之有道,新闻业界的净化,需要新闻人的职业素养与良知。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加之新兴媒体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意愿的平台,舆论多元化成常态,尤其需要正确引导,以明辨是非,引领潮流。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旗帜鲜明地抓导向、抓管理,强化阵地意识,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动摇。(《解放军报》,2014年2月11日。)

党的舆论工作必须至少坚守三条“导向底线”,第一是政治底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中心工作助力,为全局事业添彩”,实际上就是政治底线基本要求,第二是职业底线,比如“三贴近”“走转改”,是价值导向,也是行动指南,实际上就是我们需要职业底线,第三是利益底线,新闻就是新闻,不与不合理商业利益挂钩,谋求合法商业利益应该与追求新闻的良好社会效益是两条相向而行的平行线。

对政治底线而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这是必须坚守的工作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在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上,必须把握一下几点:第一,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第二,党的媒体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角色。第三,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和公正原则。第四,党的新闻工作是全党的事业,必须依靠全党来办。第五,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第六,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在思想上、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七,“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与“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是一致的。

在坚持“三贴近”“走转改”的职业底线方面,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新闻路线,走基层是为深入实际生活,是去“抓活鱼”,转作风也是为了解到更真实的情况。应该坚持“群众办报”的新闻路线,基层是群众聚集的地方,走基层其实是把媒体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更密切了,而转作风也是为了让媒体“俯下身子倾听民声”,改文风更是让新闻活起来、亮起来,能够让老百姓读得懂、看得明白。应该秉持“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原则,“走转改”离不开对新闻传播规律的遵守,必须抛弃不求甚解和浅尝则止、说空话大话的浮躁作风,新闻作品必须鲜活、真实、可靠。

新闻工作必须严守“利益底线”,切实践行高度纯洁的新闻伦理。杜绝“有偿新闻”,不搞舆论领域的“权力寻租”;杜绝“低俗新闻”,不追求娱乐化、明星化、惊悚化、情色化、猎奇化、审丑化,不以通过放弃新闻伦理去追求发行量、收听(视)率、点击率,新闻工作的不能放弃社会责任。

媒介生态理论认为,世界上的媒介生态系统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社会经济生产系统与媒介生态系统相互交织,实际形成了庞大的复合系统。媒介作为“社会公器”,它在大众传播中的任何生态失控或失衡都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关系造成破坏。因此﹐人们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护媒介生态,否则将会受到惩罚(萧燕雄、李慎波:《新闻道德法律化:遏制新闻腐败的一条进路》,新华网,2004)。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社会公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能“以身试法”,去破坏来之不易的良好的媒介生态。(作者单位: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底线导向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犬只导向炮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