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奠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016-11-03谢永红

湖南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校史高素质创新型

谢永红

奠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谢永红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依托。近年来,湖南师大附中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提高质量这一战略主题,聚精会神抓质量,脚踏实地谋发展,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以文化建设为阵地,打造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环境

一是优化校园环境。我校一方面采用借势、借形、借景等多种手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学校建设成“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另一方面,注重文化的渗透,努力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惟一楼”“广益楼”“执中楼”“云麓楼”等楼名,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园”“琢园”等园林,寄寓了琢玉金铸大器的教育情怀;世纪碑、攀登碑等石碑与雕塑,彰显了筚路蓝缕的创校历史和敢为人先的进取豪情;校训石、复兴石、朱基总理题词石等多方文化石,多副永久性对联,多面文化墙等,一牌一石都蕴含教育哲理,一文一字都渗透教育真情。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时刻滋润着身处其中的附中学子的心田。

二是挖掘精神文化。我校传承并诠释了“公勤仁勇”的学校校训,确立了“以人为本、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提炼了“自强不息、勇创一流”的附中精神,制定了“理性办学、内涵发展”的工作方针,明确了“坚持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抓质量,脚踏实地谋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工作思路,逐渐形成了“科学教育见长,人文素养厚重”的学科特色,“科研兴校,全面育人”的管理特色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文化特色。这样,学校就拥有了一面精神的旗帜,引领着老师们爱国敬业、无私奉献,召唤着学子们荣校报国、奋发进取。

三是强化校史研究。我校注重挖掘与研究百年校史资源,充分发挥校史的文化感召力和教育影响力。学校翻修并充实完善了校史馆,将其打造成百年办学历史的陈列馆、办学业绩的展览馆和办学过程的博物馆,2015年被评定为“湖南省优秀校史馆”。学校编写并正式出版了《先锋》《足迹》《沃土》《窗口》等多部校史研究著作,其中《湖南师大附中百年校志》《风雨苍茫》等荣获湖南省首届优秀教育史志类书籍一等奖;学校摄制了多部校史纪录片,其中《荣光》喜获全国中小学校园电影电视最高奖(金犊奖),并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教材。学校还于2016年5月成功承办了湖南省第三届“校史与校园文化”论坛,推进了全省校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程。

二、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构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体系

我校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全面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致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015年底,被省教育厅正式确认为“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学校”。

一是建立了附中特色课程体系。我校通过对接国家第八轮高中课程,构建了具有鲜明附中特色的“两性四型”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基础性课程的前提下,创设了提高型、兴趣型、实践型、研究型等四类拓展性课程,自主开发了283门校本课程,正式出版了30多种校本教材,既培养了学生的基础性学力,也为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是建立了现代教学组织体系。学校直面班额偏大、场地有限、师资不足等客观现实,采取行政班级授课制、分类分项分层走班制、团体辅导制、自主体验制等多种形式,构建了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的教学组织体系和学业指导体系,实现了“常规课齐头并进打基础,拓展课自主选择抓长短,辅导课个别跟进释疑惑,自习课主动探究促内化”,从多个层面满足了学生整体化、差异化、个别化、自主化需求。

三是建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体系。学校依托各学科模块(教材)编写并正式出版了《自主学习册》丛书(共50册),构建了“三导四学”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引导、指导、督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真正实现了“一课多得”,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本身价值和附加值,促进了学生主动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以实践活动为平台,满足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多元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我校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过程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是创设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平台。学校创设了“四大节、三体验、二服务、一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平台,组织学生从实践出发,向生活开放,在内心求证,由自主发展。校园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节等“四大节”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了综合素质。学校高一军营生活体验、高二农村生活体验、高三企业生活体验等“三体验”活动,开阔了视野和心胸,增长了阅历和情怀。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等“二服务”,提升了道德品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将课堂延伸到街头巷尾、田野乡村,强化了问题意识,培养了探究精神。我校坚持开展上述活动近20年,已成为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增强了学生成长成才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构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保障体系。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实践活动指导中心、生活指导中心等德育机构,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教研室、生涯规划指导教研室、惟一体育俱乐部等专业组织,开展了诸如“你身边”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对话职场、预见未来”职场深度分享等大型活动,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及时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学校构建了全员育人的德育协同机制,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给每位学生配备了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方面的导师,初步实现了对每个学生的“订单服务”和个性化指导,提供了适合学生的教育,实现了学生的最佳发展。学校强化了与家长、与社区、与各类德育基地的互联互动,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巨大的教育合力,育人效果非常显著。

三是组织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主题活动。学校倡导“行为文明、处事理性”,并以之为德育基础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如远志夏(冬)令营、野外科学考察、爱心义卖、公益植树、牵手山区留守儿童、暖冬计划、环保宣导、清明祭扫先烈、重走附中办学路,等等。这些活动寓社会实践、品德教育、爱校教育于一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既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了学生核心素养,又拓展了德育内容,丰富了德育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2015年底,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给我校来信,点赞学校德育活动与共青团工作,《湖南日报》也进行了宣传报道。

四、以治理体系为支撑,提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组织保障

我校受省教育厅委托,从2012年起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初步建立了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是建设制度规范下的现代学校。学校着手修订《湖南师大附中章程》及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了“校长全面负责、党委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校长负责制,依法落实了校长办学自主权;完善了人事制度、内部分配制度方案,进一步依法落实师生合法权益的保障。

二是建设民主治理下的现代学校。学校建立了校务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构建了“校长治校、专家治学、教师治教、家校协同”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让权力和资源紧紧聚焦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是建设学术引领下的现代学校。学校致力于“研究型高中”建设,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名师工作室、附中教育集团联合教研组等学术机构,并聘请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以学术引领学校,以专家治理学校。

多年来,我校坚持立德树人,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效果。尤其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方面,我校成效卓著。

谢永红与参加农村生活体验的学生在一起

五、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再思考

我校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不少的困惑。

第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学段教育如何有效衔接,特别是高等教育如何有效指导高中教育等一系列课题亟待我们去努力破解。

第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不懈追求,但目前无论是质量评价标准,还是社会舆论导向,对此都缺乏足够认识,更谈不上认同。

第三,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更高素质、更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但缺乏批判性,恰恰是当下教师、学生最大发展瓶颈,需要我们想方设法积极突破。

第五,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大更多的创新实验、实践探索平台。如何不断完善中小学科学实验的条件?如何不断拓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空间?如何在班额偏大、教室有限、师资不足等客观条件下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进一步坚持立德树人,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基,我校于2016年4月正式颁布了《湖南师大附中“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创建“研究型高中”,全面走上了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以期实现优质高中的再突破、再提质,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校史高素质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校史故事演出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