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支付的风险与防控

2016-11-02刘圳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4期
关键词:电子支付风险互联网

刘圳

摘 要:李克强总理在十八大上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口号,鼓励企业转型,以大数据为背景进行全球化商务活动。大规模的货币交易促使支付方式进行创新,电子支付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传统货币交易,但是电子支付在发展的同时,新的风险也随之而来。针对如技术漏洞、病毒攻击、信息泄露等风险,我们要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使内部的自主管理,技术创新与外部的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相结合,保证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始终保持着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电子支付;互联网;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规模、产业链式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涉及的交易范围和交易量日益变大,传统的票据支付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企业货币交易量的需求。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迫使新的支付手段出现。电子支付就是众多新的支付形式之一,而且在如今的世界商务活动中逐渐占据着愈加重要的位置。但是,电子支付固然有着方便、高效、快捷的优点,但毕竟是一种新兴的货币支付手段,而且及其依赖互联网技术。这样一来,电子支付必然受到互联网本质特性的影响,高度的开放性,自由化使得电子支付出现一些与传统票据支付不同的风险。如:网络技术漏洞、病毒攻击、信息泄露等。给商家们带来了极大的不安感。所以,在大力发展电子支付的同时,如何防范风险的发生,已经成为了相关机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支付的概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提下,电子商务活动日益完善。传统的货币支付手段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之间的货币交易。于是新的支付手段应运而生,电子支付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

电子支付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1989年美国法律协会批准的《统一商业法规》就对电子支付做出了具体的定义:电子支付是指支付命令发送方把存放于商业银行的资金,通过一条线路划入受益方开户银行,以支付给收益方的一系列转移过程。

中国的电子支付发展相对于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从90年代初开始,发展至今。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电子商务才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

与传统的货币交易模式相比,电子支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进行存储、支付和流通。

2.集存储、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于一体。

3.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

4.使用较为简单、可靠、迅速、高效。

5.电子支付需要相应网络技术的支持。

这5点特征也恰恰是电子支付被现代企业广泛认可的主要原因。目前,在企业交易的支付手段中,电子支付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电子支付面临的风险类型

从上述电子支付的五大特征可以推出,电子支付这一新型货币支付手段主要依赖的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但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属性,同时也给电子支付带来了与传统交易模式不相同的风险类型。

1.网络技术漏洞

电子支付主要依赖的交易环境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必将导致电子支付技术保持着相同的更新的速率。但由于我国关于电子支付的起步相对较晚,它的本质属性对于商家比较陌生。一些企业在商务活动中的交易模式和管理理念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制约着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这样一来,电子支付技术势必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从而产生漏洞。这种情形就如同在一条宽阔的高速公路上,本该飞驰的车辆却由于自身的质量和司机的驾驶习惯而被限制。电子支付的技术漏洞将会导致银行或企业等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出现不可估量的损失。

2.病毒攻击

病毒攻击一般属于人为的恶意攻击,这也是电子支付目前面临的最直接,影响较严重的一种新型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企业之间通过电子支付手段进行的货币交易量越来越大,其中的货币价值也越来越高。高额的货币资金导致了一些贪欲者的不法之心。他们利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无界性,在境内外租用大量的匿名客户端,在网络数据传输路径中有目的地攻击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交易程序,从中劫取大量的非法利益。这种病毒程序一旦实施成功,往往会导致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多方面的巨大损失,易造成大范围的计算机信息故障乃至瘫痪,从而使资金链出现断层,引发金融恐慌,后果不堪设想。

3.信息泄露

信息泄露风险,也被行内人称为信任危机。如果说病毒程序的恶意攻击导致的是一种直接的物质损失,那么信息泄露风险则是引发一种间接的精神伤害。这种精神伤害可以称得上是一把伤害极大的“软刀子”。

由于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操作人员主观或客观上的疏忽,造成客户相关信息的泄露。这会使得客户对电子支付这种新型的支付手段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随着一些“用心人”的短信及骚扰电话,逐渐变为一种厌恶感甚至是恐惧感。这种负面情绪会给电子支付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

三、针对风险的应对措施

关于新型风险造成的损失,新闻已经报道了许多,新型风险给相关金融部门及个人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针对风险,相关部门要从电子支付的本质上进行防控,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并解决解决风险形成因素。

首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把控电子支付的相关参与方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强引导金融市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调节,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企业模式进行改革,使传统劳动力型企业向先进生产力型企业转变,使其符合李克强总理在18大上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的口号。

其次,加强网上监督力度,提高电子支付等相关网络的保护机制;建立科学牢固的防火墙体系;加强对各方交易人员的专业性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保密意识。促进企业与个监管部门的有机配合,建立起从人员到企业、银行再至监管部门的立体化多元式监管体系。

最后,在多元化、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越发恶劣。为了及时遏制这种不良状态,促进电子支付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政府政策监管和法律保障是及其必要的。此外,提高电子支付参与各方的保密意识,促进客户信息管理体系的合法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相关部门要将外部的监管保障和内部的科学管理相互结合,这也是防止信息泄露,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政企分开,市场自主,全球合作,使市场经济迈向了多元化的大数据时代。电子支付手段所代表的的新型支付方式已逐渐替代传统的货币交易。所以在新型支付方式发展的同时,我们应积极探索新思路,妥善应对这些支付方式所带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有利的地位,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迈出有力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王美艳.浅谈电子支付系统风险防范[J].中国电子商务,2014:266.

[2]符庭彬.浅谈电子支付风险和防范措施[J].经济视野,2014:376.

[3]方雨嘉.金融支付风险防控体系的发展与挑战[J].中国信用卡,2014:53-55.

猜你喜欢

电子支付风险互联网
普惠金融体系下我国电子支付发展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浅谈基于RFID的移动电子支付安全
O2O电子商务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