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随堂欣赏内容呈现策略研究

2016-11-02柴青青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中心小学

少儿美术 2016年10期
关键词:随堂色彩美术

■图、文/柴青青 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中心小学

小学美术随堂欣赏内容呈现策略研究

■图、文/柴青青 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中心小学

随堂欣赏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内容涉及面广泛,形式自由灵活,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欣赏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独特价值。随堂欣赏因为时间短暂,而且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向,因此在欣赏内容的呈现上有着独特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运用局部呈现·聚焦视角、对比呈现·凸显重点、留白呈现·启发思维等丰富的教学策略,提升美术随堂欣赏教学的品质。

小学美术 随堂欣赏 内容呈现 策略

美术生产的结果是创造出美术作品,这是美术家审美经验的物化形式。美术欣赏是美术生产的继续,是美术生产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这和杜尚提出的“是观看者在‘创造’一件作品”颇为相似。同时我们发现,美术教育不仅教会儿童画画,还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人类迄今为止的大多数伟大文明成果,对这些伟大成果的知觉、理解、欣赏和评论,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全面的文化素质。可以说美术欣赏在整个美术活动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欣赏教学的目标、任务及自身规律,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大类。

“专题欣赏”是指在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或现象进行欣赏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在小学阶段,专题欣赏所占比重很小,内容涉及面不广,且欣赏内容之间跨度较大,加上欣赏时间间隔较长,因此难以发挥欣赏教学的持续价值。

如图1所示,随堂欣赏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围绕欣赏目标,对欣赏内容进行直观感受和理性分析,从而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过程。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不断提高。这种欣赏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几乎伴随除“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外的每一节美术课,可以说是最为常用的欣赏教学组织形式。“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这种“内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熏陶和积淀才能逐渐丰厚起来。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随堂欣赏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广大小学美术教师都应该努力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随堂欣赏不同于专题欣赏的一大特点是其产生过程是伴随着其他教学过程而展开的,是为整个教学过程而服务的。同时,随堂欣赏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内容涉及面广泛,形式自由灵活,且发生的时间相对短暂,因此随堂欣赏在内容的呈现上有着独特的教学策略。同样的欣赏内容,呈现的方式不同,选择的视角不同,其呈现的效果就不同,对于教学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以下是笔者探索的一些具体的呈现策略,与同行探讨。

一、局部呈现·聚焦视角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作品进行整体欣赏难度较大,因为整个作品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多,学生难以一下子把握欣赏的重点,其视线游走于作品的各个角落,或者落在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这对于“短暂”的随堂欣赏来说,常常会产生不可收拾的结局。

以2010年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美术》(下文未注明出处者均选自该版教材)第八册第12课《美丽的拼画》为例,在进行库淑兰剪纸作品《合家欢》欣赏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合家欢》在色彩运用上鲜艳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局部开始欣赏,再过渡到整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合家欢》拼画作品中的其中一小幅中的一个画面入手进行欣赏(图2)。对于这一画面,教师更可以深入把其中三个桃子单独截取出来(图3),突显教学要点,聚焦学生的观察视线,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地观察和分析。简简单单的桃子,经过库淑兰的剪和贴,它的颜色就可以变得非常丰富。虽然三个桃子形状相同,但是其主色调却各有不同:一个以红色为主,另一个以橙黄色为主,还有一个以紫红色为主。在主色调下面,又包含了丰富的色彩细节变化。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外书籍《剪花娘子库淑兰》中的图片资料(图4)——桃子剪纸样例,使学生对其剪纸艺术作品“色彩丰富”的特点有了既直观又理性地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运用“元素提炼”的欣赏方式(详见下文),让学生来数一数《合家欢》拼画作品中的其中一小幅所用到的色彩,再来列一列另一小幅中所使用的色彩(图5)。然后通过色谱的排列,使学生明白:虽然库淑兰的作品很大,颜色变化丰富,但其实各独立作品中的色彩构成是相类似的。最后再回归到整体欣赏,使得学生充分理解库淑兰剪纸艺术在色彩上“既丰富,又统一”的艺术特点(图6)。

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欣赏整件作品,虽然学生也能感受到色彩的丰富,但是对于“库淑兰是如何运用丰富的色彩,却依然能统一于整个画面”和“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等等这些具体的问题,却一时难以应答。

【从整体中截取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桃子,减少视觉干扰,提高欣赏深度。】

二、对比呈现·凸显重点

对比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在欣赏教学中尤为重要。小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有限,会有一些专业性较强、教学难度较大的美术知识,为了使欣赏教学效果更有效,有针对性地探究各种要素之间的异同,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能够使学生达到深入理解作品,提高辨别作品之间差异的能力,提高鉴赏能力。许多现象,许多问题,通过对比,就能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因为对比相对小学生来说更为直观,尤其是形象的对比是学生很容易用眼睛就能观察到,并且可以较为轻松地加以描述的。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对比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在比对中发现问题,理解知识,探究根源。

有一位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余姚剪纸的艺术特点,特意用两组图片(图7)让学生来对比欣赏,从对比中发现北方剪纸和余姚(南方)剪纸各有什么特点。于是学生在比对中不断发现二者在造型、刀法和整体风格上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

同样以《美丽的拼画》一课为例,在学生理解色彩丰富统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拼画“内容的统一”。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图8),发现两件作品拥有共同点,也具有不同之处。共同点是二者都是拼画,而且材料相同,都是泥塑,制作方式也相同,都是浮雕作品。不同之处在于内容上的差异:后者8个独立作品都是京剧脸谱,前者7个独立作品与之相同,但右上角的却是一只七星瓢虫。

在学生发现相同和不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拼画作品,你认为哪一件更加合适?根据学生的描述和教师的归纳,学生逐渐从理论层面了解到拼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单个元素在内容上与色彩一样,既要体现丰富性,同时又不能忽视统一性。

这种对比形式的欣赏,因为同时存在共同点,又具有差异性,促使学生在观察时必须认真、仔细,同时还要配合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逐渐通过现象发现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内在的美术原理。

三、留白呈现·启发思维

【通过对比欣赏,逐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在造型、刀法和整体风格上的差异。】

【通过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的对比欣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美术原理。】

【通过留白,引发学生思考,并结合造型、色彩和技法等元素,进行深入分析。】

不同的教学需要产生不同的欣赏呈现方式,有时我们需要完整的欣赏,有时我们需要局部的呈现,有时我们甚至会需要一种“留白”的呈现方式。所谓留白,就是把欣赏对象中的其中一部分“剪切”掉,留下一个空白。预留这个空白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深入地思考。留白并不是“全无”,留白的前提是作品的其他部分依然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学生可以根据所能看到的部分进行联想,猜测留白部分的内容,并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分析、猜测、思考和不断地交流,学生会逐渐产生具有一定合理性的推测,这种推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在《美丽的拼画》一课中,教师预先把拼画作品(图9)中的一块内容剪切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来猜一猜这剩下的一块是怎么样的?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中呈现出来的内容,发现11个独立作品的内容都是“鱼”,根据这一观察和分析,有学生得出了第一个结论:留白的这块内容也是鱼。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出示第二组欣赏内容“三件鱼作品”(图10),并让学生来选一选,哪一件鱼的作品更加适合放在这个拼画作品中。这时的欣赏,已经从单纯的内容欣赏,逐渐深入到造型、色彩和表现方式等综合的观察分析之中。因为这三件作品都是鱼,都符合学生第一次欣赏得出的结论。

于是有些学生从色彩上来分析,发现第二件作品相对不太合适,因为这件作品是黑白表现的,而其余11件作品是色彩较为丰富的。接着又有学生通过欣赏发现,虽然第一件作品也是彩色的,但是其表现方法是线描造型的,与其余11件作品不相匹配。而第三件作品既是彩色的,表现方法同样也是彩纸拼贴,因此更加适合作为这块“留白”的补充。依此,教学中拼画的又一个原理即“表现方法统一”自然地呈现于课堂之中。

通过这样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深入地探究,欣赏的角度逐渐增多,欣赏的层次不断加深,学生的思维也从单纯的内容到色彩和技法等多个领域,从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通过分类呈现,学生的欣赏将更加具有指向性,欣赏目的更为明确,欣赏品质有效提升。】

【通过拼画布局的元素呈现,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拼画布局的组织方式和特点。】

【通过元素“色相”的提炼呈现与欣赏,了解库淑兰剪纸作品色彩丰富中具有统一的艺术特色。】

四、分类呈现·直观梳理

分类是以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为根据所作的划分。和一般划分有所不同,分类具有多层次的特性,同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在知觉任务相同时,由于知觉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范围会有很大的变化。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因此,当学生需要同时欣赏大量的作品时,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一原理,并根据作品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把这些作品进行分类呈现,从而提高欣赏的品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会将观察加以分类,在进行复杂的观察之前,先完成简单的观察。这种欣赏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把欣赏引向深入,使其印象深刻,理解清晰。

以第十一册第12课《光与影》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生作品欣赏时,根据光源照射物体方向的不同,把作品分成了正面光、右侧光、左侧光、逆光和顶光五种类型(图11)。学生的作品很多,如果毫无规律地平铺于展板之上,虽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学生欣赏时往往会摸不着头脑,理不清头绪。按照光源进行分类欣赏,学生就可以针对同一光源,对物体的亮部表现、投影变化和明暗交界线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观察与比对,进而对光影造型的技法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五、元素呈现·归纳特征

元素呈现是指教师对欣赏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后,提取某一特定的元素,并把相关元素呈现给学生,师生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共同解读,逐渐归纳推理出具有一定规律的美术特征或方法原理等。“局部呈现”与“元素呈现”有相同之处,即二者都没有同时把整件作品呈现给学生,不同的是前者关注的是原作中的特定局部,而后者是从整体上关注作品中的某种元素,即对原作中诸如造型、色彩、构图、线条等相关元素进行抽取、提炼并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更为理性地认识作品。

在《美丽的拼画》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各种拼画的构成形式,教师可以对画面的拼画布局这一元素进行提炼,通过遮盖的方式,把学生的欣赏从主题、内容、色彩等方面引导到对各拼画之间的相互关系上来。通过这样的欣赏,使学生逐渐认识平铺式、错位式等不同的拼画方式的构成特点。由于图形的遮盖,学生在欣赏时可以忽略画面中的其他细节,从而更为直观地体会到“平铺式”简洁、大方,“错位式”轻松、自由等不同拼法在画面构成上的特点。

元素呈现是根据教学的需要,针对某一特定的教学要素进行的。前文图5的欣赏,正是运用了“色彩”元素的提炼呈现方式。通过对库淑兰两件拼画小作品色彩中“色相”这一元素的呈现与欣赏,使学生对库淑兰用色变化而统一的艺术特点加以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1.常锐伦.美术欣赏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2-3.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3.

3.唐荣宇. 美术欣赏课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实践》,2013(4):76.

4.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5.

5.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83.

6.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彩图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606.

7.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29.

8.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M].夏之莲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80.

猜你喜欢

随堂色彩美术
“功”随堂练
“压强”随堂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