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
2016-11-01安结
安结
关键词:泛在知识;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
摘要:文章通过对泛在知识环境背景与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融合的内涵及意义的分析,对二者融合新机制的要素进行研究,对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提出建议与意见。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9-0123-03
在泛在知识环境普及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成为一个全新课题。泛在知识环境与共享空间的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开放学习的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适应数字化获取信息的方式,进而将这种方式融入其学习和科研过程中。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充分融入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中,将资源和服务进行整合之后直接推送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实现泛在知识环境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
1泛在知识环境与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内涵
1.1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与起源
所谓泛在知识环境,是指能够为人类提供无所不在的访问知识的工具,是一种人类知识存取的公共设施。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最早是由国际图书馆协会联盟提出的,旨在改变知识获取的方式和途径,从而促进互联网背景下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发展。2003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实施了ACP计划(Advanced Cyber infrastructure Program),从实践上推动了泛在知识环境的发展。ACP以Web2.0为基础,构建以资源共享、知识互通为特点的知识环境平台,该平台既综合了网络设备和资源信息等硬件设施,也体现了数字化、综合性的知识环境。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将这项计划称之为“泛在知识环境”,由此,泛在知识环境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的研究热点。
1.2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内涵
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简称LC,最初起源于美国,1992年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开设了“信息拱廊”服务,服务的目的在于适应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满足学生对协作式学习环境的需要。简单地说,学习共享空间即融合IT技术、多媒体设施、学习帮助服务和参考咨询功能为一体,以培育学生信息素养、实践技能、信息检索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服务创新模式。学习共享空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整合空间、信息、学习、设备等多种资源,建立馆员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1.3泛在知识环境下构建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意义
新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图书馆服务以新的任务,其中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尤为突出。泛在知识环境以其资源共享为特点构建了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基础,当今高校图书馆通过加强泛在知识环境理念与学习共享空间相结合的新融合机制,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开放的数字化共享知识资源,有利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2泛在知识环境下构建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意义
2.1依托互联网发展,适应数字时代
创建学习共享空间是适应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获取信息的手段不再是单一的纸质文献。伴随着泛在知识环境的来临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习惯借助互联网学习,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信息比传统课程更新颖、更开放、更具有挑战性,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知识的检索与获取是构建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前提与契机。大学生常将学习与娱乐交织在一起,学习与娱乐没有明显的界限,在泛在知识环境的背景下学习共享空间的出现,解决了学习与娱乐脱节的难题。
2.2推进高校改革,转变教育模式
高校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纷纷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普遍被接受。泛在知识环境的数字信息资源为高校改革及学生自学提供了可能。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互联网平台也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泛在知识环境的资源共享平台,使大学生摆脱了时间和空间对学习的客观限制,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选择自主性,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学习”,真正让学习者掌握知识技能的应用技巧,把学生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独立的学习者。
2.3尊重大学生读者,满足师生多样化需求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不断更新,大学生对知识资源的获取途径不再局限于课堂中或教师的传授,更多的是来源于网络。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创建学习共享空间的宗旨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师生的要求。例如:学科导航、信息资源获取指导及远程知识传递,以及安静的学习空间、独立的研讨空间及轻松的休闲空间等都是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所必须考虑的要素。
3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要素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在国内外得以成功实践,这些实践案例为我国高校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提供了模板。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需要全面的服务项目、物理空间布局和虚拟空间布局等要素共同组成一种同心圆的模式(见图1)。
3.1全面的服务项目
全面的服务项目是构建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首要因素,更是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内在要求。基于为高校师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目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大学生读者的实际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尽量做到涵盖范围广、服务人数多、功能全面等。如:加拿大皇后大学斯托弗图书馆就为大学生读者用户提供了咨询服务台帮助、学生助理支持服务、学习与研究服务等贴近大学生需求的服务项目,虽然在具体构建中斯托弗图书馆投资多达480万美元[1],但从近年来QLC运行的情况来看,师生对QLC的评价较高,收获的成绩也较为客观[2]。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通过设置全面的服务项目,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个整合了学习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一站式服务空间,以及一个无缝式的学习和科研服务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馆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促进隐性知识的转换,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协作式学习和研究。此外,全面的服务项目还包括馆员服务角色的转变。在泛在知识环境下,馆员不仅是提供咨询的信息守门人,更是知识的导航员,通过帮助师生运用数字化信息资源,将数字与图书馆融为一体,引导高校师生对网络的应用。与此同时,馆员还应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通过提供在线指导和开发应用软件来帮助和支持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提高服务质量。
3.2物理空间的布局
物理空间的布局是高校构建共享学习空间的另一重要因素,通过合理有效的物理空间布局,能够更好地连接数字环境,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服务。首先,要在高校图书馆中营造人性化的空间布局,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并让读者在舒适的环境中方便地使用。其次,要建设引入展示展览空间,通过新鲜事物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要运用功能性色彩的空间,在考虑到功能材料的同时,用色彩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香港城市大学目前有25,000名大学生,图书馆馆藏十分丰富,图书多达100多万册[3]。随着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与此相矛盾的是馆藏空间严重不足,师资力量也稍显欠缺,为了弥补资源短缺的状况,香港城市大学较早地开启了在线学习课程计划,旨在利用泛在知识环境,依托强大的网络资源数据库推动网络授课的教学方式,同时,积极改扩建学校图书馆,包括2005年启用的“资讯坊”和现在的邵逸夫图书馆LC两部分,整个工程已于2009年完成,到目前为止,整个九龙塘校区图书馆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学习共享空间[4]。从LC建成以来,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整建计划小组举办了大量的活动,在图书馆整建项目上与大学社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香港城市大学LC的主要服务工作是帮助用户学习和提高技能,提供无缝式的集成服务。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内部布局人性化,既有供读者学习的阅读区,又有单独开辟的综合活动空间、咖啡角等供师生讨论的“热闹区”。城市大学LC的环境由各种资源、服务、设施和技术帮助支持等组成,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空间环境,满足了用户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的一系列需求,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与良好的学习环境。
3.3虚拟空间的布局
加强资源建设是LC构建过程中的重点,期刊和电子资源信息的收录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超星等全文数据库等是图书馆LC建设的资源保障[5]。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以启迪创新、鼓励参与、促进交流为目标,营造个性化、人性化和开放式的协作式学习环境。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建设数据库与电子图书馆整合相应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员、用户、服务等要素,使“人—信息资源—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各自最大的功效,使用户通过学习空间或特定的主题社区,实现各自的目标,满足其多元化的需求[6]。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将互联网在线课程与LC构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在线课程广泛支持数字化信息的传递,以图书馆作为中介并提供弹性化的服务设施,是目前国内比较普遍的应用模式。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学习共享空间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服务要靠数据库信息资源来逐项完成,从而保障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和高效运行[7]。
4泛在知识环境下构建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议
4.1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馆员和学生助理等多方面的服务与支持。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协作式学习空间的过程中,要注意拓宽LC方面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着重引进具有扎实专业学科背景和过硬图书情报知识以及丰富服务经验的人才。人才的培养则包括入职人员的在职培训,不断强化提高专业知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经验。此外,参考咨询技能、数据库使用方法、服务设施的维护与故障处理等技能也是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是提高LC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4.2加强数字资源的整合
数字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所在,在LC的构建中,应加强数字资源整合力度。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过多强调数字信息资源的数量完备性,却忽视了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利用,导致数字资源的使用孤立等问题。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构建LC时应加强“以信息为对象、以数字资源为本体,以读者用户为驱动,以网络技术为手段”的理念,促使数字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大学生读者用户。此外,各高校图书馆还可根据具体实际量身定制资源数据库,包括交流、协作、培训、休闲及娱乐的服务与多元化功能。
5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的责任与使命早已不再局限于为大学生提供书本的借阅服务,而是发展为以整合流通、阅览、信息、技术为主的一种新型资源。泛在知识环境为当代高校图书馆转型提供了机遇和前提,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和发展,同样,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协作式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也是充分发挥图书馆责任与使命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加拿大皇后大学斯托弗图书馆[EB/OL].[2016-01-19].http://library.queensu.ca/.
[2]QLCannualrePo[EB/OL].[2016-01-19].http://library.queen.suleamingcommons/QLCannualrePo.
[3]香港城市大学简介[EB/OL].[2016-01-19].http://www.cityu.edu.hk/.
[4]香港城市大学咨讯坊[EB/OL].[2016-01-19].http://www.cb.cityu.edu.hk/.
[5]杜慧平,刘晓霞.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9(3):36-39.
[6]孙翌,黄敏,李丽.基于新技术应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空间的规划与实践[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1):3-6.
[7]彭小花.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IC&LC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2(10):72-77.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