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凝酶防治小儿白血病PICC穿刺点出血的效果观察

2016-11-01段明霞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血凝换药白血病

段明霞



·护理学·

血凝酶防治小儿白血病PICC穿刺点出血的效果观察

段明霞

目的:探讨血凝酶与CHG敷料对小儿白血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止血的应用效果。方法:经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按置入PICC先后顺序,将置管后第24 h换药时仍有出血的白血病患儿60 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明胶海绵3次折叠放置于穿刺点上方,外覆盖3M透明敷料。观察组使用血凝酶粉针剂撒于穿刺点上方,外覆盖CHG抗菌透明敷料。观察2组患者72h后穿刺点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穿刺点出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白血病PICC穿刺点处使用血凝酶与CHG抗菌透明敷料进行早期干预,止血效果好,并有预防感染作用,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减少护士工作量,值得推广。

止血;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凝酶;CHG抗菌透明敷料; 穿刺点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s,PICC)在保护化疗患者血管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临床使用广泛,且穿刺方法逐步改进,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改良塞丁格技术是将原塞丁格技术中单一的扩张器改变为扩张器、插管鞘组件,经皮穿刺,通过导丝交换置入插管鞘送入PICC[1],但插管鞘完全送入时,皮肤和皮下血管被撑大,损伤程度较大,出血较多,伤口不易愈合,处理不及时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穿刺点渗血、渗液会导致导管脱出移位,频繁更换敷料会影响穿刺点愈合,同时也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2]。我科对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 24 h后仍有出血的白血病患儿使用血凝酶与CHG抗菌透明敷料止血,取得较好效果,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1-10月,选择我科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儿,均选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置管后24 h换药时仍有出血的白血病患儿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13岁。纳入标准: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置管前家属签置管同意书,并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功能。排除标准:排除DIC、有明显出血症状者。按置入PICC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1例,女9例;穿刺静脉:右侧贵要静脉7例,右侧正中静脉6例,右侧头静脉12例,左侧贵要静脉3例,左侧头静脉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穿刺静脉:右侧贵要静脉9例,右侧正中静脉6例,右侧头静脉10例,左侧贵要静脉1例,左侧头静脉4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导管用途、导管型号、穿刺静脉等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2组患者均使用巴德公司4Fr三向瓣膜式PICC 导管,由同一操作者行PICC穿刺置管,均为1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用明胶海绵3折约2 cm×2 cm面积覆盖穿刺点,外无菌贴膜敷贴固定,在穿刺点的敷贴上方再压4折小方纱约1.5 cm厚,弹力绷带固定,每4 h观察穿刺肢体,以患者不感到手麻木及手指末梢无发绀、皮肤温度正常和桡动脉搏动良好为宜[3]。次日24 h更换敷贴。对照组使用明胶海绵3次折叠放置于穿刺点上方,外覆盖3M透明敷料;观察组使用注射血凝酶粉针剂撒于穿刺点上方,外覆盖CHG抗菌透明敷料。

1.2.2判断标准穿刺点出血程度判断指标[5],以敷料浸血面积为准,1 cm×1 cm为轻度,2 cm×2 cm为中度,2.5 cm×2.5 cm为重度。

1.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PICC置管后72 h穿刺点处出血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换药次数明显少于观察组(P<0.01)(见表1)。

3 讨论

PICC在临床中已得到普遍推广与应用,但在临床中由于血管选择不当、穿刺不当、压迫方法不正确以及凝血功能不良等因素,常导致穿刺点处出血[6]。针对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很难达到正常水平,采用血凝酶与CHG抗菌透明敷料的固定,对减少穿刺点出血效果明显。而注射血凝酶为冻干粉针,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是从巴西蝮蛇属Brothropsatrox的毒蛇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酶性止血剂,为类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产生纤维蛋白单体A及易溶性多聚体。后者再被凝血酶转化成纤维蛋白凝块。该酶含血小板素增强血小板功能。可口服、局部应用、肌注及静脉推注,5~15 min起效,维持24 h。本品可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如外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来预防出血,如手术前用药,可避免或减少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出血。

表1 2组患儿72 h末出血情况比较(n)

*示χ2值

CHG 抗菌透明敷料(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可直接观察到穿刺点,且中间CHG胶体有少量吸附渗液作用,少量渗出可被吸附,贴膜不会出现受潮松动,并有持续释放CHG消毒成分,减少局部感染概率,外观整齐,换药时不粘连伤口,不会引起新的出血,使用简单方便,便于临床操作,不仅为临床提供了良好的护理方案,同时可帮助抑制消毒后皮肤表面的细菌再生,减少穿刺点细菌数量,从而减少导管细菌定植。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PICC置管24 h后使用血凝酶粉针剂撒于穿刺点上方,外覆盖CHG抗菌透明敷料,72 h后有3例患者中度出血,而对照组有5例患者中度出血,1例重度出血,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小儿白血病PICC穿刺点处使用血凝酶粉针剂撒于穿刺点上方,外覆盖CHG抗菌透明敷料进行早期干预止血效果好,并有预防感染作用,减少换药次数,减少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刘为红,闻曲,鲍爱琴,等.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肘上置管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6):1670.

[2]宋葵,王培,吕微.藻酸钙敷料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 穿刺点止血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5,22(14):57.

[3]方文添,陈梅华,李小华,等.出血倾向患者PICC穿刺点应用明胶海绵止血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56.

[4]LEUNG TK,LEE CM,TAI CJ,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long-term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nursing care and education[J].Cancer Nurs,2011,34(1):E25.

[5]卫建宁,何佩仪.肾上腺素联合凝血酶在微插管鞘技术下行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出血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3,8(26):233.

[6]李霞,廖天治,唐志红,等.德湿康新型敷料预防PICC穿刺点出血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5):609.

(本文编辑刘梦楠)

2016-01-22

单位] 安徽省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科,安徽合肥 230051

[作者简介] 段明霞(1975-),女,主管护师.

1000-2200(2016)09-1250-02

R 605.972

ADOI: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43

猜你喜欢

血凝换药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新型肛肠科医用简便换药裤的设计及应用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凝四项结果的影响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