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10-31张军梅
张军梅
(商丘市中心医院骨二科,河南 商丘 476000)
综合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军梅
(商丘市中心医院骨二科,河南 商丘 47600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回流、缓解疼痛,从而减轻肿胀程度,有助于骨折快速愈合,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综合护理干预;上肢骨折;肿胀程度;生活质量
骨科手术一般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可对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增加外周阻力与心肌耗氧量,造成心率过快、血压过高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手术效果[1]。术后部分患者静脉回流障碍,体液渗出或创口出血均可引起肢体肿胀,影响血液循环,导致骨折愈合迁延,甚至造成肢体功能障碍[2]。基于上述情况,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上肢骨折患者术后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与生活质量提供合理的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3.5±3.9)岁;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1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4.2±4.1)岁;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4例、闭合性骨折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生命体征、疼痛护理,患肢抬高20~30°;运用药物进行抗渗出、抗炎治疗;指导正确饮食,合理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认知干预:介绍术后生理机能变化、肢体肿胀、疼痛原因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详细说明综合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协助患者应对肢体肿胀、疼痛等不良情况。②创伤护理:将乙醇盐水冰袋包裹于毛巾中,将其敷于患侧创口周围,促进血管收缩,提高神经肌肉兴奋度与组织的新陈代谢,减轻肿胀程度。同时按揉局部肿胀部位,加速血液流动。③功能锻炼:术后1 d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如握拳、手指屈伸、前臂伸缩等,促进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缓解疼痛。④病房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晰、光线温和、温度适宜、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
1.3 观察指标
①肿胀程度。Ⅰ级:皮肤较为紧张,皮纹存在但变浅。Ⅱ级:皮肤明显肿胀,皮纹消失,皮肤温度偏高,但未出现张力性水泡。Ⅲ级:皮肤肿胀严重,皮肤温度升高明显,且有张力性水泡。②生活质量。运用生活质量测评量表,评价患者肢体感觉、生活状态、情绪状态、社会关系等方面。每个维度包括若干小问题,总分值均为100分,分值高表明生活质量高[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对比
观察组肢体肿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对比 [n(%)]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肢体感觉 生活状态 情绪状态 社会关系对照组 61.3±5.8 65.7±6.4 69.5±6.7 66.8±5.4观察组 82.4±7.6 85.8±8.9 90.3±8.4 87.2±8.3 t 12.088 10.043 10.603 11.284 P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骨科手术是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在改善关节复位、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然而手术创伤明显,易损伤肌腱、肌肉、关节等感受器官,增加疼痛感,刺激交感神经,造成血管与肌肉的萎缩,延缓骨折愈合。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易发生肿胀等并发症,不仅增重疼痛感,还可导致骨折愈合延缓,甚至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与深静脉血栓,造成严重后果[4]。因此,术后缓解肢体疼痛、消除肿胀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有研究表明[5],术后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肢体疼痛、肿胀程度,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临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加速上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消失,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骨折术后有效的护理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床经验,探讨综合护理在上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期间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肢体Ⅰ级肿胀发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9%,且Ⅱ级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缓解肿胀程度,避免因肿胀严重而影响预后。观察组肢体感觉、生活状态、情绪状态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护理干预通过减轻疼痛与肿胀程度,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首先给予患者认知干预,帮助患者增强对骨折、手术以及肿胀等不良情况的认知,消除疑虑,使之能够积极配合其他护理干预措施;其次,针对患者肢体肿胀与疼痛情况,采用敷冰袋、功能锻炼等方式,较好的减轻疼痛对机体的刺激,促进淋巴回流,血液流动,使肿胀程度得到显著缓解。另外,我院积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促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从而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另有学者指出[6],采用红外线照射的方式亦能加速血液流动、促进体液及炎症物质的吸收,改善伤口愈合情况。当然,随着医疗服务水平与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综合护理模式仍需不断的发展完善,以更好的适应临床需求。
[1] 罗达兰.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5):174-175.
[2] 王晓玲.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9):1240-1241.
[3] 金丽华,徐海英,倪 霞.对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98-100.
[4] 何君华.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66-67.
[5] 李 b群.护理干预对50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2):101-103.
[6] 曹 玲.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9):1556-1557.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03.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