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对奶牛应用效果的试验研究
2016-10-28周庆民冯万宇
文/周庆民 张 艳* 徐 馨 冯万宇
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对奶牛应用效果的试验研究
文/周庆民张艳*徐馨冯万宇
(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
对黄芪的应用,人们通常只重视黄芪根部的药用价值,而将茎叶部分作为副产品直接丢弃。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茎叶不仅含有少量的药效成分,而且还含有大量家畜所需的营养成分。通过微生物对黄芪茎叶进行生物发酵,制备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使黄芪茎叶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选择3~5 岁产犊2~4 个月的健康奶牛进行分组试验,在各组中使用不同比例的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替代日常饲料,并设置对照组。试验期间记录奶牛每日的产奶量,并在90 天内6 个时间点计算每头奶牛的平均产奶量、增产量、乳房炎发病数和进行体细胞数量检测。从试验结果看,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大比例替代组的产奶量明显提高,乳房炎发病率明显降低,体细胞数量也低于低替代组和对照组。从应用试验看,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可以对提高奶牛产奶量和降低乳房炎发病率起到促进作用,为中药副产品在奶牛领域应用的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黄芪茎叶;生物发酵;奶牛;效果
黄芪是多年生高大草本豆科植物,根部含有大量的黄酮、皂甙类、黄芪多糖等成分[1~3],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排脓、敛疮生肌、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的功效[4],奶牛应用后,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尤其是预防和治疗乳房炎效果显著[5]。传统的黄芪应用中,人们通常重视黄芪根部的药用价值,茎叶是黄芪生产的副产品[6],其含有少量的黄芪起药物作用的主要成分及丰富的动物机体所需营养成分,但因黄芪根成熟采挖时,茎叶已经纤维化,利用价值降低,家畜无法食用,大多被弃掉或焚烧[7,8]。为了开发和利用黄芪茎叶,本试验对黄芪茎叶进行生物发酵,并对奶牛进行饲喂,取得了良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奶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城郊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品种为中国荷斯坦奶牛。选择3~5 岁、产犊2~4 个月的健康产奶牛396 头,常规饲养,用全混合日粮TMR饲料饲喂,精饲料与粗饲料搭配均匀,科学合理,营养均衡。饲料配方为:青贮玉米43.8%、羊草10.5%、胡萝卜1.2%、玉米22.6%、麸皮6.3%、豆饼13.7%、磷酸氢钙0.5%、石粉0.9%、食盐0.5%,产奶净能6.967 MJ/kg DM、粗蛋白质17.6%、酸性洗涤纤维20.1%、钙0.66%、磷0.42%,以舍饲为主,自由运动,提供充足饮水,机械化挤奶,1 日3 次。
1.2试验药品
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研制生产,生产批号为:20130319;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诊断液,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研制生产,生产批号为:20130512。
1.3试验时间、分组与方法
1.3.1试验时间
2013年5月19日~8月17日,预试期10 天,试验期为90 天。
1.3.2试验分组
将试验奶牛随机平均分为6 组,每组66 头。第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日粮,日常饲喂,日粮中不添加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第二组日粮中添加替代10%青贮玉米的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第三组日粮中添加替代20%青贮玉米的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第四组日粮中添加替代30%青贮玉米的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第五组日粮中添加替代40%青贮玉米的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第六组日粮中添加替代50%青贮玉米的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
1.3.3试验方法
常规饲养,专人管理。奶牛生产环境、人员饲养管理、饲喂方法、挤奶方法等尽量相同。奶牛自由采食。
记录各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并于试验前、试验15、30、45、60、75、90 天时计算每组各奶牛平均产奶量及增产量;于试验前、试验15、30、45、60、75、90 天时,用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诊断液,检测各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于试验前、试验15、30、45、60、75、90 天时,对各奶牛进行体细胞数的检测。对发生乳房炎的奶牛及时进行隔离,清除试验牛群,及时治疗。发病和治疗期间所产的牛奶弃掉,产奶量不计入试验数据,治愈后,牛奶达到收购要求时,再回收到其相应的组,记录其产奶量;正常记录乳房炎发病数量和相应的体细胞数量。
表1 各组奶牛产奶量情况 单位:kg/头
2 结果
2.1各组奶牛产奶量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各组产奶量在试验15 天时都有所下降,当试验30 天时,对照组和试验ⅠⅠ组继续下降,其它各组都有所上升。对照组产奶量从试验前的日均21.32 kg/头下降到试验后的日均13.72 kg/头,下降了35.65%;试验ⅠⅠ组产奶量从试验前的日均20.98 kg/头下降到试验后的日均18.76 kg/头,下降了10.58%;试验ⅠⅠⅠ、ⅠV、V、VⅠ组产奶量分别提高了3.61%、11.71%、7.32%、5.87%;试验ⅠV组奶牛日均产奶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ⅠⅠ、V、VⅠ组奶牛日均产奶量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
2.2各组奶牛乳房炎发生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各组奶牛乳房炎从试验15 天开始增多。对照组、试验ⅠⅠ组和试验ⅠⅠⅠ组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继续逐渐增多,其中对照组试验90 天时达39 头,发病率为59.09%,试验ⅠⅠ组和试验ⅠⅠⅠ组发病率分别达18 头和13 头,发病率分别为27.27%和19.69%;而试验ⅠV、V和VⅠ组比较平稳,试验90 天时发病率分别为7.58%、7.58%和6.06%,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Ⅰ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2 各组奶牛乳房炎发生情况 单位:头
2.3各组奶牛体细胞数变化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各组奶牛体细胞数量从试验15 天开始增多。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ⅠⅠ组奶牛体细胞数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都一直增加,试验90 天时都超过50 万个/mL、试验ⅠⅠ组接近50 万个/mL,而试验ⅠV、V和VⅠ组逐渐下降,试验90 天时都在20 万个/mL以下,与对照组、试验ⅠⅠ组和试验ⅠⅠ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3 各组奶牛体细胞数变化情况 单位:106个/mL
3 分析与讨论
3.1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含有黄芪多糖及饲料营养成分,可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尤其是增强乳腺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增加产奶量。试验表明,奶牛日粮中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的添加量要达到一定剂量和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从奶牛乳房炎发病数量、产奶量、体细胞数量看,奶牛饲喂15 天时效果不大,30 天以后才会取得效果。日粮中以替代30%青贮玉米的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效果最佳,替代10%和20%的,虽然有效,但不明显,其对奶牛的产奶量、乳房炎发病率、体细胞数量影响不大;替代40%和50%的,虽然对乳房炎发病率、体细胞数量影响很大,减少了乳房炎发病数量、降低了体细胞数量,但产奶量提高不多,这与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所含的营养有关,不能满足奶牛机体营养需要。
3.2奶牛发生乳房炎时,产奶量降低,因对照组和试验ⅠⅠ组乳房炎发病率较高,产奶量下降的也多。其它组虽然也有少量的奶牛发生乳房炎,但发病率较低,由于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可增加奶牛产奶量,因此,产奶总量逐渐增加。
3.3本试验奶牛乳房炎发病依据是用隐性乳房炎检测诊断液进行的,包含了隐性乳房炎病牛,因此,发病率较高,与平时对奶牛乳房炎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相符。对照组显著高于饲喂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的各组,表明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可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使试验ⅠV、V和VⅠ组乳房炎的发病率保持一个较低水平。
3.4体细胞数可准确地反应出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情况,奶牛发生乳房炎时,乳汁中体细胞数增加,并且随着病情的严重,体细胞数越来越高。对照组、试验ⅠⅠ组和试验ⅠⅠⅠ组在第90天时,虽然奶牛没有全部发生乳房炎,但由于发生乳房炎的奶牛较重,又有一定的数量,因此,体细胞数量很高。
3.5乳房炎发病率、产奶量和体细胞数量,三者关系密切,对于同一头奶牛来说,这三者应呈正相关,但本试验是一个奶牛群体,数量较多,如果一个组的奶牛乳房炎发病数量较少,而黄芪茎叶生物发酵物对提高奶牛产奶量效果又特别明显,因此,总体产奶量还是增多。C
[1] 钦传光,李世杰,丁焰,等. 发酵工程在医药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 湖北工学院学报,2000,15(1):67-70.
[2] 张贵君. 常用中药鉴定大全.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30-731.
[3] 赵明,段金傲,黄文哲,等. 中国黄芪属(Astragalus Linn)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分析.中国野生植物源,2000,19(6):5-9.
[4] 雷载权. 中药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80.
[5] 韩映梅,朱彤,王生华,等. 中药方剂及黄芪素对奶牛乳房炎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兽医医药杂志,2014(5):38-39.
[6] 吴寿金,赵泰,秦永祺. 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67-469.
[7] 张国庆. 黄芪茎叶的利用研究. 天津药学,2010,22(5):5-7.
[8] 朱正兰,江蔚新. 黄茂地上部分有效成分研究. 黑龙江医药,2004,17(6):417-419.
周庆民(1964-),男,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临床诊疗与新兽药开发。
张艳(1987-),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新兽药研发与临床诊疗的研究。
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