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的影响分析

2016-10-28贾伟秦富

江汉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

贾伟 秦富

摘要:农民工由农村进入城市、由农业部门进入非农业部门就业,必然经过工作搜寻阶段。本文利用2014年上海市松江区、苏州市和南京市等地的378份农民工调研数据,就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依赖亲戚或朋友等社会关系寻找工作仍是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的主要方式,通过人才市场的方式工作搜寻成为农民工目前工作搜寻的主要方式: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显著,受教育水平高、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倾向于自己寻找工作;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工不会轻易改变工作搜寻方式,专业技术培训使得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发生变化;此外,年龄是影响农民工工作搜寻的重要因素。加强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有效促进农民工流动是推动经济快速转型、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人力资本;农民工外出务工;工作搜寻;劳动力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8-0031-06

一、引言

截至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8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亿人,外出务工成为解决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方式,务工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农民工由农村进入城市、由农业部门进入非农业部门就业,必然经过工作搜寻阶段。工作搜寻对农民工就业的部门和就业收入选择存在显著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价格和信息分布的离散,农民工工作搜寻不得不付出搜寻时间和成本,因而,农民工选择何种工作搜寻方式完成工作搜寻,是农民工外出务工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农民工工作搜寻主要依靠个人能力寻找工作。但依赖于亲戚或朋友形成的社会网络也是工作搜寻的主要方式:与城市居民的工作搜寻相比,农民工工作搜寻不但成本高,而且缺乏必要的工作搜寻路径。

学者针对工作搜寻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的工作搜寻理论,并在理论基础上对工作搜寻模型进行改进:二是针对特定群体(大学生群体)的工作搜寻研究;研究表明,影响工作搜寻的因素较多,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成为影响工作搜寻的主要因素,两者对工作搜寻时间和行为将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外来劳动力,往往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然而,我们发现,就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的影响的研究文献较少,学者强调人力资本促进了农民工流动,增加了农民工工资,改善其就业行为;当然也有少量学者对此展开研究。例如,有的学者研究认为女性和男性农民工在工作搜寻时间上具有一定差异。女性更易于找到工作,但是收入相对较低,男性能够找到较高收入的工作。当然,也有些学者强调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职业搜寻的作用和局限性。

上述文献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了借鉴作用,不仅强调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更加强调其对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我们基于课题组2014年对上海松江区、苏州和南京等地企业农民工实际调研数据,就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分为两步,第一步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第二步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两步均采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变量选取。个人对自身教育、职业技能、健康等投资最终将形成的能力综合水平的反映,称为人力资本。但在现有过程中,不少研究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有些文献强调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经历,Blau and Duman将个人的教育程度作为人力资本的指标。张车伟、薛欣欣采用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年龄和性别等比较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本特征。也有些文献把年龄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变量,例如张新岭则把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培训时间等作为人力资本的主要测量指标;林善浪、张丽华把年龄、非农技术培训以及未成年子女数等视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人力资本变量。借鉴现有研究文献,我们选取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等作为衡量人力资本水平的主要变量,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引入农民工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和婚姻等,还选取了就业城市工作搜寻的难度、亲戚或朋友在工作搜寻过程中的帮助等变量,同时选取外出务工前身体状况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统计性描述如上表1所示。

(2)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4年11-12月对上海市松江区、江苏省苏州市(经济开发区、昆山市)、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企业农民工实际调研。调研对象为从事制造业且1975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此次调研采取问卷填写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调研问卷393份,其中有效问卷378份,问卷有效率96.18%,其中南京(94份)、苏州(171份)、上海(113份);问卷内容涉及农民工个人和家庭特征、外出务工状况和未来外出务工设想等方面内容,在此主要选取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的相关内容展开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在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中,依赖于亲戚或朋友帮助找工作的农民工样本有203个,占样本总量的53.70%,其次则是通过人才市场寻找工作的农民工样本有121个,占样本总量的32.01%;在目前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中,依赖于亲戚或朋友帮助找工作的样本仅占样本总量的31.75%。通过人才市场寻找工作的农民工样本占样本总量的61.90%;通过家庭所在地招工和学校招聘的农民工数量相对较少,在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中分别有18个和36个农民工样本,而在目前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中,通过家庭所在地招工和学校招聘的农民工分别有12个,农民工离开家乡或学校,继续依赖于家庭所在地招工和学校招聘等方式完成工作搜寻已不现实,但仍有少数农民工通过这两种方式寻找工作,具体如表2所示。

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明显,通过人才市场寻找工作逐步成为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的主要方式。依赖于亲戚或朋友帮助找工作的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变动较为明显,首次农民工工作搜寻中,依赖于亲戚或朋友寻找工作的农民工数量明显减少,约有5位农民工和98位农民工通过家庭所在地招工和人才市场寻找到目前的工作,分别占样本总量的1.32%和25.93%:依赖于家庭所在地招工的农民工数量明显减少,其中约有2.38%的农民工转为通过人才市场寻找工作:通过学校招聘的农民工在目前的工作搜寻方式中.约有4.76%的农民工转变为通过人才市场寻找工作。调研过程中发现,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之所以依赖于亲戚或朋友,其原因在于对城市的认识不足,对自身工作定位没有明确的认识,对工作经验的缺乏;伴随着对城市的认识深入,工作经验的日渐丰富,就业市场信息的丰富,自己工作喜好更加明显,开始逐步通过人才市场完成工作搜寻。具体如表3所示。

三、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文借助于Statal2.0软件,就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进行分析,分两步进行,首先,考虑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再次,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显示,模型整体回归效果较好,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效果明显。

1.人力资本与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

由下表4可知,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教育对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均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也就是说受教育水平高和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民工,更倾向于自己搜寻工作;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工与未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工相比,前者自己工作搜寻的概率比后者高10.83%。可能的原因是这样的:一是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工对社会或者城市了解程度相对较高,能够根据职业需求完成工作搜寻;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对自身要从事的职业并没有合理的规划,对城市充满陌生感和恐惧感,他们并不愿意去独立搜寻工作,调研结果显示首次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表现更为明显。二是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民工对劳务市场信息比较敏感,能够有效地收集和整理相关就业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和判断,合理地搜寻出与自身需求所匹配的相关信息,并及时有效地完成工作搜寻。三是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民工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工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信心,能够迅速适应城市复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四是对于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工而言,大多能够掌握工作中所需要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且更愿意自己去搜寻与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工作。

同时考察其他变量对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发现性别对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并不显著,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方式对于男性或女性而言,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与其他学者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存在差异,性别对女大学生就业搜寻过程中起负面作用。年龄对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为负,且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农民工年龄越大,首次工作搜寻越依赖于亲戚或朋友,年龄大的农民工就业选择具有局限性,其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教育水平相对不高,且不具备一技之长,导致其工作搜寻能力相对较弱。外出务工前身体状况对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为正,农民工外出务工前身体状况越差,越依赖于自己去寻找工作,并不依赖自己的亲戚或朋友,这更多的可能是无奈之举,调研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在进入企业之前,大多经历“入职体验”这一过程。没有通过“入职体验”的农民工进入工厂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有亲戚朋友的推荐也无济于事。

2.人力资本与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

这里主要考察工作搜寻方式转变,即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方式和农民工目前工作搜寻方式是否一致;在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分析过程中,结合以上变量的基础上逐步引入其他相关变量;在进入企业就业后,企业对农民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工专业技术水平必然上升。这对于农民工再次寻找工作的工作搜寻方式必然产生影响,因而引入了专业技术培训变量;伴随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时间长,工作经验逐渐丰富,对城市就业市场的信息更加了解,对就业城市工作搜寻难度有初步判断,可能不会像首次工作搜寻那样过多地依赖亲戚或朋友,因而引入了就业城市工作搜寻难度;尽管不少农民工通过亲戚或朋友完成首次工作搜寻,但对亲戚或朋友帮助完成工作搜寻所发挥的作用评价不一,因而引入亲戚或朋友在工作搜寻过程中的作用变量。健康状况可能会对农民工再次工作搜寻产生影响,所调研的样本为目前正在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健康状况对农民工再次搜寻工作的作用并不明显,在此分析过程中。未考虑农民工目前的健康状况。我们首先选择378个农民工工作搜寻样本,就各变量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中回归模型1所示;再次选取农民工首次搜寻方式依赖于社会关系的203个农民工样本与378个样本做对比,结果如表5中回归模型2所示。

回归模型1结果显示,职业教育、受教育水平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为负,且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也就是说受教育水平较高和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并没有选择工作搜寻方式转变,可能的原因是这样的:一是这些农民工对于城市工作搜寻的信息和经验较为丰富,在首次工作搜寻过程中,基本依靠自己完成工作搜寻,在以后的工作搜寻过程中同样也依靠自己。专业技术培训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为正,也就是说专业技术培训使得农民工改变了原来的工作搜寻方式。我国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大多从事技术性较低、操作简单的重复性和机械性的工作,主要强调的是其技术熟练。而专业技术培训则能够帮助农民工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接受专门的培训有助于积累人力资本,增强职业竞争力,再次寻找工作时可能就会改变现有的工作搜寻方式。

年龄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为正,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农民工越倾向于改变工作搜寻方式,年龄越大的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依赖于自己的亲戚或朋友,伴随着自己工作经验的丰富,其更加愿意倾向于选择自己合适的工作。

回归模型2结果显示,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和年龄对首次工作搜寻方式为亲戚或朋友等社会关系的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同样显著,且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向与总体样本相同,但其各自变量的系数稍大于总体样本中相应变量对应的系数,也就是说,对首次工作搜寻方式依赖于社会关系的农民工而言,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更为明显:与回归模型1不同的是,受教育水平对这些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这些农民工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不大有关系。与回归模型1不同的变量还包括就业城市工作搜寻难度、亲戚或朋友对工作的帮助,两者在回归模型2中均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就业城市工作搜寻难度、亲戚或朋友对工作的帮助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显著,前者对其影响为负,后者对其影响为正,也就是说认为就业城市工作搜寻难度越容易的农民工,越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工作搜寻方式,认为亲戚或朋友对自己工作搜寻越没有帮助的农民工,越愿意尝试其他的工作搜寻方式。

不管是对于回归模型1还是回归模型2而言,性别和婚姻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在性别和婚姻等两个方面并没有差异。为了验证模型的稳健性,文章尝试采用逐步回归法,删除不显著的变量,其回归结果与现有结果仍然一致。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014年对上海松江区、苏州和南京等地的378份农民工调研数据,构建Logit模型,分两步讨论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

(1)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明显,依赖亲戚或朋友等社会关系寻找工作是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的主要方式,通过人才市场完成工作搜寻已成为农民工目前寻找工作的主要方式,与其他工作搜寻方式相比,依赖于亲戚或朋友等社会关系完成工作搜寻的农民工样本数量下降明显。

(2)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显著,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教育对农民工首次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为正,受教育水平高、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倾向于自己寻找工作,受教育水平低、未受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则倾向于通过亲戚或朋友等社会关系完成工作搜寻。

(3)职业教育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显著,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工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工作搜寻方式;专业技术培训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为正,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工再次工作搜寻中,其搜寻方式易发生改变,受教育水平对于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并不明显。

(4)职业教育、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对首次依赖亲戚或朋友等社会关系寻找工作的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同样显著,与整体样本相比较,三者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影响作用相对更大:此外,文章还考察了其他因素对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的影响,年龄是影响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的主要因素,就业城市工作搜寻难度和亲戚或朋友对找工作的帮助程度也是影响农民工工作搜寻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

加强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有效促进农民工流动是推动经济快速转型、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农民工首次外出务工的工作搜寻方式主要依靠亲戚或朋友关系组成的社会网络,导致了农民工对其所从事工作的不适应,必然要进行再次工作搜寻,这也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损失。劳动力输入地政府部门及时有效地搜集、发布就业信息,建立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和输入地一体化的就业信息网,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提供保证,使得农民工在外出务工过程中尽可能节约人力和物力成本。

第二,受教育水平、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是影响农民工工作搜寻的主要因素;调研显示,尽管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整体较高,但仍有不少农民工尚未初中毕业就已外出务工,低龄人口的外出务工现象通过吸引和示范作用,使更多的同龄人加入到外出务工行列,因而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的预期教育成果和收益,还要降低农村在校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以企业为导向,开展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第三,劳动力市场成为农民工再次工作搜寻的主要方式,但目前使用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的数量相对不多;政府应规范城市劳动力市场,避免农民工和城市用工歧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使进城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在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平等地位,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此外,应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降低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实现劳动力要素在供求双方的有效配置。

猜你喜欢

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城乡劳动力结构变迁影响因素透析
关于盘锦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整合问题研究
探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紧张的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