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投入的优先序测度
2016-10-28刘树林杨毅航余谦
刘树林 杨毅航 余谦
摘要:农村公共产品是为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消费共同所需的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总称。政府在有限财力下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供给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优先序应依次为: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农业生产支出、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是农村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较低,更多时候依靠着家庭保障以及土地保障的补充,也因此造成了保障制度的稳定性不足。增加农村社会保障投入,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公平性,维持农村社会稳定,进而增进农村社会福利水平。在优先投入农村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公共产品的同时,还需继续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建设,为农村永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农村社会福利;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序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8-0026-05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战略性举措,当前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新阶段的现实选择。农村公共产品是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基础条件,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器”。农村社会福利优先序研究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福利的投资决策,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和加强的薄弱环节。面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中央明确提出国家新增财政投入要重点向农村倾斜,扩大农村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但国家财政也很难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序,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最迫切需要的领域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社会福利优先序研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述评
农村公共产品是为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消费共同所需的农村产品.是农村产品中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总称,农村公共产品的具体内容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对农村社会福利有重大影响。
国外对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优先序的研究一开始主要集中在各类公共产品的优先序以及部门间的公共支出配置的优先序。世界银行研究了卫生支出项目的政府供给优先序。Psacharapoulos研究了在发展中国家教育项目的优先序。在公共支出部门间配置方面,研究集中在使用不同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不同公共支出构成对产出或经济增长的影响。Baffes.John和Anwar Shah对政府不同部门的公共投资的生产率进行估算后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弹性最高,其次是基础设施投资。在传统的公共产品供给应考虑的因素中,有学者把人们的休闲需求考虑在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块之内。进而探讨最优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Nicholas E.Flores和Philip E.Graves研究了准公共产品在扶贫和收入再分配中的运用政策.Ali Kazemi和Daniel Eek研究了公共产品供给中集体目标是否会影响人们对公共产品首选分配方式的偏好进而影响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化问题。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序的研究,国内学者或者是以国内生产总值、农业产出、农民收入或农民消费结构、农村扶贫效果等作为衡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指标,通过计量方法研究供给效应或优先序,或者是通过对农民的调查访问,判断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及优先序。孔祥智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就农户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进行实证分析,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构想。睢党臣依据供给与需求相互决定的原理,从供给的对立面——需求的角度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问题。董明涛等以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农村生活质量,农村劳动力素质为农村发展目标,使用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线性分配法,给出了九类主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优先次序。高萍等分别采用了泰尔指数从公平角度分析我国2003-2011年31个省(市、区)城乡公共产品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供给的不均等化程度。崔治文等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州农民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顺序,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确定出农民对各类公共产品急需的层次.以此确定在当前财力水平下既符合需求又符合效率要求的该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序。余谦结合社会选择理论综合考虑了农村社会福利中收入分配与公平不足、医疗保障、教育文化、农业生产四个主要方面.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各项指标的权重。以上研究考虑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农业产出、农民收入或农民消费结构、农村扶贫效果,但未从农村社会福利的综合水平上来分析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优先序。因此,本文选择农村社会福利水平的视角,基于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主成分回归等方法来测度农业支出、农村义务教育支出、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及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等四类主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投入优先序。
二、数据指标说明和模型设定
本文拟通过研究各种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对农民福利增长的贡献度来确定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优先序。首先,本文通过收入分配与公平、医疗保障、教育文化、农业生产等方面因素所测度的农村社会福利指数,然后应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探讨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对农村社会福利的影响,最终来确定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优先序。
1.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的测算
农村社会福利被定义为农村居民当前的显性偏好的综合,我们借鉴余谦等的研究结论将社会福利水平用收入分配与公平、医疗保障、教育文化、农业生产这四个子系统来综合评价。其综合表达式为:wi=wi(Eco2,Med,,Edut,Agr,)
其中,w代表福利函数,Eco代表收入分配与公平,Med代表医疗保障,Edu代表教育文化,Agr。代表农业生产,wi(i=1,2,3,4)为各个子系统的权重,基期福利为1。
再根据层次分析法对问卷结果分析得到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的各指标权重为:wi=(0.1289,0.2428,0.4407,0.1876),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的测度公式为:wi=0.1289Eeo,+0.2428Med,+0.4407Edu,+0.1876Agr,
本文选择引用以上农村社会福利指数测度公式,该农村社会福利指数符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数的构造原则。首先,收入分配与公平,医疗保障,教育文化,农业产出是农民生活最基本的四大方面,对于衡量农民福利有普遍适用性,而且这四个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存在一定的主次顺序,采用加权线性合成可以在各指标之间进行线性补偿,而不同的权重又能将主因素在综合指标中凸显。其次,同一子系统内部各指标相关性强,差异较小,一致性明显,并且都反映了子系统的某一方面。考虑到各子系统中的指标的配合作用,该模型中假设子系统内部各指标其权重相等,实际测算中不作加权处理。此外,在农村社会福利指数的测算中还进行了去量纲化处理。由于各指标的时间序列值并不满足正态性趋势,所以采用直线型无量纲方法。
2.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指标数据
中国学者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定义大多是建立在萨缪尔森定义的基础上,本文研究的农村公共产品指的是在农村地域范围内满足农业和农民需要的、具有程度不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农村公共产品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本文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将农村公共产品支出划分为四类,即农业基础设施与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农村救济和扶贫。相应地,四类指标分别用农业支出、农村义务教育支出、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来表示。为了剔除人口变化带来的扰动,四类指标都选择用人均支出来表示,具体来说:
(1)农业支出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村科技三项费用及其他。农业支出的计算方法为:人均农业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村科技三项费用及其他)/农村人口。
(2)农村义务教育支出是指包括农村普通小学和农村初级中学的生均的财政支出。由于20年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在校人数发生过先增后减的较大波动,农村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选取农村生均义务教育支出作为评价标准。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的计算方法为:生均农村义务教育支出=(农村初级中学生均教育支出×农村初级中学在校生+农村普通小学生均教育支出×农村小学在校生)/(农村初级中学在校生+农村小学在校生)。
(3)农村公共卫生支出是政府卫生支出用于农村的费用。农村公共卫生支出的计算方法为:人均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农村卫生支出总费用×政府卫生支出比例)/农村人口。
(4)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是农村社会救济费和自然灾害救济费之和。其中,农村社会救济费包含五保户救济费、困难户救济费、麻疯病救济费、最低生活保障救济费等;自然灾害救济费包含生活救济费、灾民抢救转移安置费、扶持灾民生产经费、救助储备等。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计算方法为:人均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农村社会救济费+农村自然灾害救济费)/农村人口。
相关数据根据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后得出。其中,农业支出、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农村社会保障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是元从,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的单位是元/生,农村公共卫生支出2008年的数据缺失,在此是采用指数模型进行预测得到的估计值。农村社会福利指数由上述研究得出,本文在其基础上计算出了2009-2013年的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并对1994-2013年的指标数据取基期为1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如表1所示。
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根据农业生产支出、农村义务教育支出、农村公共卫生支出与社会保障的公共产品投入等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标,对1994-2013年的中国农村福利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基于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主成分回归等计量方法研究了农业支出、农村义务教育支出、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等四项农村公共产品的政府投人对增进农村社会福利的效应。根据1994-2013年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和中国农村各项公共产品支出的趋势,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对农村社会福利增长的效应是显著的。协整分析表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社会福利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验证了公共产品供给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因果的方向,为消除多重共线性,本文进行了主成分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为农业生产支出、农村义务教育支出、农村公共卫生支出与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公共产品投入对农村社会福利增长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53、0.177、0.302、0.268,也即农村公共卫生与社会保障投入对福利增长的效率最大,随后是农业生产支出,最后是农村义务教育支出。因此,基于本文分析结果,为增进农村社会福利增长,政府在有限财力下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供给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优先序应依次为: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农业生产支出、农村义务教育支出。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身体健康则是农村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这样的优先序排名表明。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应当被放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先位置。在农村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能直接有效地降低农村居民的患病率,减少疾病带来的损失,提高生活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尚处在实施过程中,医药费用偏高,且大部分还在由农村居民独自承担,远超其承受能力,这也导致农村居民在患病时对于前往卫生机构就医产生了畏惧情绪。面对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迫切需求,政府应当加大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上的投入。
从优先序结果来看,农业生产支出和义务教育支出对提高农村社会福利的作用没有那么直接。一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政府在农业生产以及义务教育公共产品上的投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在观念上更接受在农业生产上的自身投入,对政府方面投入的诉求相对温和:而义务教育对提高农村社会福利的作用存在不可避免的时滞性,从接受义务教育到掌握专业技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进农村社会福利水平,是一个需要经年累月的过程。因此,在优先投入农村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公共产品的同时,还需继续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建设,增进农村社会福利水平,为农村永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