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次贷危机下的美联储行动

2016-10-27杨庆育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格林斯潘伯南克次贷

杨庆育

伯南克如此辩护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保护美国金融体系和整个经济体的安全,我相信如果美国民众能明白我们是在努力保护经济体而非华尔街银行家”

翻开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回忆录《行动的勇气》,让我们再次直面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作为承担美国央行职能的美联储,在危机之前意识到危机了吗?在这场危机前后,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伯南克的前任格林斯潘,由于其十八年的任期经历了“金发女孩经济”(注:指高增长与低通胀在经济体中同时存在,利率可以保持较低水平,但没有大量失业,经济周期正常波动),使其备受赞誉。然而,当2007年危机基本显露时回头看,次贷危机的征兆早在2003年左右就已经暗流涌动。

2005年,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就美国房价可能存在的泡沫发出了警告;更早的2003年,国际清算银行的专家也指出“金融平静的时期过长,可能导致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变得自满,并承担过度的风险”。致命的问题是,经济学家、决策者或金融专家没有按照连贯的方式把所有这些碎片组合到一起分析。

2006年2月1日接任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与格林斯潘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程序正好相反,前者先见树林,而非树木;后者先见树木,而非树林。很有意思的是,早在麻省理工,伯南克在阅读了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著作后,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萧条迷”,常常酝酿的问题是,大萧条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那么持久和深刻?这样的背景,使伯南克上任美联储主席后,就紧盯着可能引发重大问题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尽管2007年二、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和低失业率也一度使伯南克认为经济危机“可能得到控制”,但本能使他很快意识到,“我们没有考虑次级抵押贷款违约最后可能会破坏美国和全球金融系统。”

2007年8月,巴黎银行宣布冻结三个在美国次贷市场面临亏损的投资基金,可以说是对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正式宣告,紧接着发生了一系列与次贷危机业务相关的基金倒闭,若干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到11月份,全美市场(还包括部分欧洲市场)像过山车般的动荡不安。与抵押贷款的相关证券和其他信贷产品的价值持续大幅下跌,欧美的融资成本持续上升,迫使企业贱卖资产。花旗集团问题趋于恶化,摩根士丹利宣布减记次级债券,房利美、房地美告急,贝尔斯登处于倒闭边缘,雷曼兄弟集团宣布破产,这一系列震惊世界的信息披露,将美联储推到风口浪尖上。

严峻的考验有两个,一是包括参议院议员和普通市民一致的谴责——为什么要去救助华尔街?二是应该怎样拯救?伯南克在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如此辩护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保护美国金融体系和整个经济体的安全,我相信如果美国民众能明白我们是在努力保护经济体而非华尔街银行家。”

事实上,美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正在走向危机。美联储在万般压力下果断出手,降息、减税、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双双出台,救助贝尔斯登、拯救“两房”公司、购买申请破产通用公司股份,美国史上空前的政府系列挽救危机的政策措施频频出台。尽管危机雾霾不能短时消除,但到2012年初危机基本结束,效果证明了美联储在这场几乎波及全球的危机中果断采取的降低利率、支持经济,提供紧急贷款、推动金融体系恢复稳定,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金融机构开展压力测试四大措施,显示了美联储在危机中的行动勇气。

时至今日,尚存部分余波使我们仍然能依稀看见那场危机的阴影。但从经济的宏观层面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总结和深思。一是美联储面对即将席卷全球的暴发性危机,其国际视野、超前思维和果断行动,值得作为国家“最后贷款人”角色的金融监管部门学习和思考;二是一直标榜作为自由市场经济的楷模,美国在关键时候还是要伸出政府这只“有形之手”,这充分说明自由市场经济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行动的勇气》

作者:[美]本·伯南克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78元

猜你喜欢

格林斯潘伯南克次贷
格林斯潘的答案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伯南克称美经济年内见底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
格林斯潘与六任总统
伯南克的解读
格林斯潘:四朝元老再度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