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的象牙,尴尬的交易
2016-10-27
66岁的杨凤兰在坦桑尼亚出庭受审。她看上去弱不禁风,但在当地却被称为“象牙女王”,并被指控是一个国际走私团伙的头目,将价值超过250万美元的象牙从非洲走私到远东。
庭审记录称,杨凤兰“有目的地组织、管理非法生意并提供资金,共收集、运输或出口和出售”总重达1.889吨的“政府猎获物”,在2000年到2004年间走私706根象牙。不过,杨凤兰否认了所有指控。
这次庭审,将中国对于象牙的态度摆在了尴尬的明处。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于1975年生效。1989年开始禁止象牙贸易。中国的官方立场是承诺协助制止非法的大象猎杀,并且已经采取措施,停止进口非法象牙。2015年,习近平对美国进行访问期间,这个问题还被提出来。当时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说,美中两国“承诺颁布禁令,将几乎全面禁止象牙进出口”。
但在2006年,中国文化部将象牙雕刻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样一来,中国政府仍在支持着“合法”象牙在国内的销售和使用。在中国,有34家官方指定的合法象牙制品生产商,还有130家拥有授权的经销商,每年卖出成吨的合法象牙制品。
2008年中国的“合法”象牙贸易限额是每年62吨象牙,而这只是冰山的一角,在这62吨所谓合法交易限额之外,还有一个数倍于此的黑洞一样的象牙黑市。因为有合法象牙贸易这个幌子,非法进口象牙不免更加猖狂。
对中国人来说,将象牙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区分开来并非易事。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杨凤兰毫无愧意地把自己说成是“中国和坦桑尼亚友谊的典范”。
出生于北京的杨凤兰,是中国在上世纪为坦赞铁路项目而着力培养的第一批斯瓦西里语专业人才。
2016年4月28日,肯尼亚内罗毕,肯尼亚野生动植物局进行走私象牙焚烧准备公作。这些象牙和犀牛角来自约8000头大象和约343头犀牛。
上世纪90年代,杨凤兰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市,开了一家中餐馆和北京长城投资公司。2014年,已经成为坦桑尼亚中非商会秘书长的杨凤兰对《中国日报》说:“我不指望餐馆赚钱,而是把它视为中国人和坦桑尼亚人交流、交友、交换信息的地方。”
与此同时,杨凤兰也是非法象牙贸易中的重要人物。十多年来,她担当了东非象牙偷猎者与中国买家之间的关键纽带角色。
2009至2014年,坦桑尼亚失去了该国60%以上的大象。世界自然基金会活动组织说,野生非洲象只剩下47万头。CITES虽然实施多年,但大象的盗猎却愈演愈烈。如何保护剩下的大象,非洲国家之间出现了分歧。
CITES缔约国大会定于今年9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初步会议提案显示,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主张开放象牙贸易,肯尼亚等国则主张全面禁止象牙贸易。
主张放开象牙贸易的国家辩称,这有助于协助它们募集保育工作迫切需要的资金,反对国则认为这只会为盗猎者提供借口,也使得消费者重新接受这种会危及大象生存的产品。
对立的观点,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确保大象在野外的生存。
纳米比亚在提案中说:“纳米比亚……希望确立一个固定形式的受管制大象产品贸易,包括象牙,以支撑大象保育工作。”该提案称,其象牙库存以每年4.5%的速度增加,这些象牙主要来自自然死亡的大象。财政紧张的津巴布韦说,允许象牙贸易是该国为保护8万只大象买单的唯一办法。
跟非洲一样纠结的还有中国。今年3月,中国把对1975年后取得的象牙的进口禁令延期至2019年止。然而,这个禁令并未宣布现有的国内贸易为非法,进口1975年前的原始象牙是被解读为允许的。
中国对象牙及其制品的进口明知不合理,但从未被叫停。根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600名中国中产阶级人士(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调查,接近60%的受调查者认为“法律规定购买象牙违法”是让其停止消费象牙及其制品最有效的方式。
如何保护大象?或许可以从全面禁止藏羚羊绒贸易中获得启发。如今,西藏藏羚羊的数量以每年大约7.9%的速度恢复,从2000年的7万只恢复到了2013年的20多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