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效果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10-27朱小平
朱小平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效果的临床效果分析
朱小平
目的 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2013年3月~2015年9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3组,每组各24例。分别给予不同比重盐酸罗哌卡因对Ⅰ组、Ⅱ组、Ⅲ组进行麻醉,对比3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记录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3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发现,Ⅰ组>Ⅱ组>Ⅲ组,对比3组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 <0.05);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17%)>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Ⅱ组Ⅲ组麻醉效果相仿但明显好于I组。比较发现Ⅱ组数据更有优势(P<0.05)。结论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Ⅱ组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较Ⅰ组盐酸罗哌卡因效果更显著,Ⅱ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不良反应更少,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全髋关节置换术;罗哌卡因;麻醉效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一般治疗人群以5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1],是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手术创伤较大,一般以连续腰硬联合麻醉为主[2]。本次主要是研究分析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7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3月~2015年9月),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排除对局麻药过敏的患者、穿刺部位感染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及脊髓麻醉禁忌者等。随机将这72例患者分为Ⅰ组24例、Ⅱ组24例、Ⅲ组24例。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该类手术的麻醉方法,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本次研究。Ⅰ组患者24例,男性占13例,女性占11例,年龄59~72岁,平均年龄(65.27±2.83)岁。Ⅱ组患者24例,男性占14例,女性占10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6.09±2.61)岁。Ⅲ组患者24例,男性占12例,女性占12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7.39±3.12)岁。三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各方面资料均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行麻醉前均进行营养状况的严格控制,帮助患者均衡营养,对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患者及时进行内科综合治疗,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在术前1天对患者停用利尿药及阿司匹林。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对其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并给予林格液10~12 ml/(kg·h)快速静脉滴注,3组患者均取侧卧体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位置取腰椎第3到第4椎间隙,对患者给予不同比重盐酸罗哌卡因于蛛网膜下腔进行匀速注入3 ml,硬膜外腔头向置管置入4 cm,控制麻醉平面于T8以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30%时,应给予麻黄碱每次5~10 m g,静脉滴注;患者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时,给予阿托品每次0.2~0.3 mg。Ⅰ组患者盐酸罗哌卡因比重为0.5%盐酸罗哌卡因轻比重液,主要是由2 ml 0.75%盐酸罗哌卡因与1 ml注射用水配制而成,比重控制为1.003;Ⅱ组患者盐酸罗哌卡因比重为0.5%盐酸罗哌卡因中比重液,主要是由2 ml 0.75%盐酸罗哌卡因与1 ml脑脊液配制而成,比重控制为1.008;Ⅲ组患者盐酸罗哌卡因比重为0.5%盐酸罗哌卡因重比重液,主要是由2 ml 0.75%盐酸罗哌卡因与1 m l 10%葡萄糖配制而成,比重控制为1.038。
1.3观察指标
(1)采用体表针刺法测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蛛网膜下隙注入麻醉药后下肢出现发热或发麻时间)。(2)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定运动阻滞效果:0分为无阻滞,1分为抬腿仅能屈膝踝关节,2分为不能屈膝仅能屈踝关节,3分为下肢完全不能动。记录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到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指患者所能达到的Bromage评分最高值)。(3)评估镇痛及肌松效果:优良:无痛不需辅助其他麻醉药,无肌张力干扰;满意:可忍受的疼痛不需辅助其他麻醉药,出现可接受的肌张力干扰;不满意:不可忍受的疼痛需辅助其他麻醉药和方法,出现不可接受的肌张力干扰。记录嗜睡、恶心、呕吐、心率减慢、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进行核对,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3组患者之间,对比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痛和肌松效果,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
分析三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情况得知,对比三组患者的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三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s)
表1 对比三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s)
注:三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分组 例数(n)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m in)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s)Ⅰ组 24 3.51±1.03 45.31±10.26Ⅱ组 24 3.06±0.96 34.52±8.91Ⅲ组 24 2.94±0.85 28.74±7.63
2.2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对比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三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3三组患者镇痛和肌松效果情况
观察三组患者镇痛和肌松效果情况比较,对比3组患者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3 讨论
表3 三组患者镇痛和肌松效果比较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来说能缓解疼痛,还能对患者的髋关节起到重建的作用。一般老年人的各系统功能普遍较低,耐受力相对较差,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所以采用麻醉药物时应严格按要求应用[3]。
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4],属于人工合成药,该药的心血管系统及中枢后加系统等的不良反应较小,对运动、感觉有阻滞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5]。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7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3种不同比重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的效果。
研究表明,Ⅰ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3.51±1.03)min、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45.31±10.26)s,与其它2组进行比较,Ⅰ组>Ⅱ组>Ⅲ组,有明显差异(P>0.05);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17%)>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综合看出Ⅱ组的数据较其余2组更胜一筹[6],P<0.05。研究组中可以发现,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有明显的不同,Ⅰ组>Ⅱ组>Ⅲ组,Ⅲ组的效果明显更好[7],患者镇痛和肌松效果比较,Ⅱ组和Ⅲ组镇痛和肌松效果均较好,Ⅰ组镇痛和肌松效果不满意的例数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重比重麻醉药物需要用高渗葡萄糖配置,容易引起神经脱髓鞘病变,增加患者神经损伤的风险[8]。综合后可以看出,Ⅱ组的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优于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Ⅲ组,所以Ⅱ组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效果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使用Ⅱ组中比重0.5%盐酸罗哌卡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1]沈雅定.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罗哌卡因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5):14-15.
[2]李蕊.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及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72-73.
[3]宋翠侠,鲍育华,芮昌松.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在骨科上肢手术中的作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 (9):917-919.
[4]时君,陈跃波,袁力勇.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腰麻罗哌卡因的ED50[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8):933-935.
[5]李俊峰. 小剂量轻比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6):42-43.
[6]魏长娜,王琛.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 (4):412-414.
[7]付俊,肖昀,钟和英.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4):385-387.
[8]于卫,马薇涛.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用于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临床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101-103.
Analysis of the C linical Effect of Ropivacaine Hyd roch loride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ZHU Xiaopi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Taic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Taicang Jiangsu 2154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ropivacaine subarachnoid anesthesia. Methods 72 case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March 2013-September 2015). The dynamic random ization was divided into 3 groups,24 cases in each group. 3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and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ovement,sensory block onset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nce records and anesthetic effect were compared. Resu lts Observation group 3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movement, sensory block onset time was found,groupⅠ>group Ⅱ>group Ⅲ, comparing three groups of movement,feeling block onset time,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groupⅢ rate (29.17%)>groupⅠ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rate (16.67%) >groupⅡ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rate (12.50%), groupⅡ,Ⅲgroup, the anesthesia effect of similar but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Ⅰ . The comparison found that group II data was more advantageous (P<0.05).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total hip arthroplasty by group Ⅱ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anesthesia than groupⅠ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effect more significant, groupⅡ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anesthesia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
Total hip arthroplasty, Ropivacaine, Anesthetic effect
R 687.4
A
1674-9308(2016)24-007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4.048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太仓 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