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6-10-27吕玉华

关键词:心脏病情绪满意度

吕玉华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内科,黑龙江 鸡西 158300)

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吕玉华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内科,黑龙江鸡西158300)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的介入对心脏病病患的护理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院治疗的68例心脏病患者开展护理对照实验,实验中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护理组34例,对照组给予心脏病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为患者个人定制的心理护理;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各进行一次SAS、SDS的测试,通过治疗前后分数的对比,并结合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得出结论。结果 治疗后护理组的SAS和SD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及日常护理过程中加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放松患者紧张情绪,给予心理安慰,对患者治疗有辅助效果。

心脏病;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心脏病是发生年龄段较宽的一类常见疾病,部分具有遗传性,且其病程长,不易完全治愈,病情易突发不易控制,且其发病部位特殊,常受情绪控制,严重时极易危及生命[1]。在多年病情的积压下,不少患者内心的压抑与焦虑难以释放,可能造成潜在性的病情加重,且伴随着身体机能的时起时落,患者的负面情绪极易引起情绪的突时激动,成为引起病发的导火索[2-3]。因此对心脏病患者介入心理护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情绪逐渐平稳,朝向积极,对疾病的治疗有着有利影响[4]。我院对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十分重视,护理组在此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提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的设想。为探究心理护理的介入对心脏病病患的护理效果的影响,特选取了住院诊治的68例心脏病患者,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分析其综合效果得出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无其他并发症,且排除了较年幼和年长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3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45~72岁,平均(55.2±2.7)岁;护理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47~76岁,平均(54.9±3.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心脏病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上,增加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关系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与病患之间形成良好气氛,以进一步获得病患的信任,让患者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2)耐心倾听、虚心讲解

心脏病患者往往积压有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在和患者建立好良好的关系后,需要学会倾听,作患者的“出气筒”,并予以及时开导,但过程上不可急切,要以耐心逐步消融患者的压抑和焦虑,让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患者所提问题要虚心讲解,不同的患者文化差异不同,护理人员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以患者能理解的方式解答患者的疑惑。

(3)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宽慰患者紧张情绪

心脏病患者容易对自身病情抱以担忧,故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当下病情和治疗进程,并可增加部分健康教育知识,告知其自身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法路线,鼓励其全力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4)营造安静环境

营造安静环境有利于患者心境平和,心脏患者往往需要充分休息,为其营造良好的静养环境,不仅有利于其身体及病情恢复,更有利于患者放松心情,使得患者情绪积极,不致低落。

(5)适当运动

待伤口愈合后可逐渐带领患者下床进行少量运动,可促进恢复,且适当运动对患者放松心情,释放紧张情绪有辅助作用,可带患者到绿化区附近多走动。

(6)排解情绪

如患者出现长时间的抑郁情绪,应及时汇报心理科制定解决方案。

1.3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的情绪指标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评分法对比分析,此外还应调查两组患者对于各自所接受护理满意度,结论通过两项结果综合得出。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的SAS、SDS评分(n=68,±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的SAS、SDS评分(n=68,±s)

分组 SAS SD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2.15±5.02 29.56±3.17 0.52±0.05 0.39±0.01护理组 -33.04±4.16 21.09±2.73 0.68±0.01 0.21±0.03 P<0.05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心脏病是一种患程较长的常见病,多发人群广,治疗基数大,临床上对心脏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仍在逐步改进,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康复效果。心理护理对于心脏病护理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在护理过程中也时常看到,但目前对其重视程度依然不高。加强对心脏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5]。

根据我院护理实验结果可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可见护理组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状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心脏病患者经受心理护理后其焦虑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及日常护理过程中加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放松患者紧张情绪,给予心理安慰,对患者治疗有辅助效果。

[1] 杨素香.老年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分级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5.

[2] 薛 华,刘翠霞,李彩英.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3):2832-2833.

[3] 蒋 霞.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239-240.

[4] 柳 晨.对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31:399-400.

[5] 王风萍.4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5-66.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5

B

ISSN.2095-6681.2016.01.0103.02

猜你喜欢

心脏病情绪满意度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