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6-10-27

关键词:阿替普冠脉溶栓

许 云

(黑龙江省建三江人民医院,黑龙江 富锦 15630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许 云

(黑龙江省建三江人民医院,黑龙江富锦156300)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阻塞冠脉再通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塞冠脉再通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疾病,治疗时采取溶栓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而选取阿替普酶作为溶栓药物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本文就此问题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复合疾病诊断标准,且均没有静脉溶栓禁忌症,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4.56±10.54)岁;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4.78±10.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疾病发病2 h内进行溶栓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前均采用250 mg阿司匹林及250 mg硫酸氢氯匹格雷药物的基础治疗。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采取2 万U/kg尿激酶溶栓治疗,控制最大剂量为150 万U,与100 mL的生理盐水同时注入,控制时间为30 min,于2 h后采取5000 u低分子肝素钙的皮下注射处理,持续治疗7天。观察组患者于基础治疗同时采取60 mg阿替普酶药物治疗,首次采用10 mg剂量2 min内静推,剩余50 mg于100 min内采取静脉滴注处理,后以900 u/h持续泵入钙素2天,同时进行5000 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处理,累计12 h,治疗时长为5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出血、再梗死及再通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其中判断阻塞冠脉再通的指标有:(1)溶栓后患者心电图ST段回降>50%;(2)溶栓2 h患者胸部疼痛感觉基本消失;(3)溶栓2 h内患者心电图结果显示出现心律失常;(4)CK-MB出现。若出现上述2项及以上情况(排除2、3组合)则判定为阻塞冠脉再通。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如出血、心律失常、再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阻塞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阻塞冠脉再通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改变,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其日常生活。临床治疗时多以控制疾病症状为主,若能使得患者的阻塞冠脉再通,则能够达到治疗目的[2]。而静脉溶栓作为一种新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方式,有一定的疗效。静脉溶栓治疗方式较为简便、经济,同时能够快递进行血管重建,以改善机体左心室功能,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而溶栓药物选择时,尿激酶与阿替普酶均有一定的疗效[3]。

尿激酶作为溶栓药物的一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尿激酶药物选择性较差,且溶栓治疗同时会导致机体全身纤维蛋白溶解,致使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威胁其生命健康,临床上已逐渐弃用[4]。而阿替普酶药物作为第二代溶栓药物,是由重组DNA技术所制成的单链t-PA,药物主要成分为糖蛋白,是机体天然存在的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在选择性结合血栓表面纤维蛋白同时,不激活血液循环中的纤溶酶原从而达到溶栓效果,药物的临床安全性更高。另一方面,阿替普酶药物的半衰期较短,无抗原性,对于纤维蛋白有一定的选择性,有溶栓效力强、副作用少及显效速度快等优势[5]。

本文结果数据亦显示,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心律失常发生率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出血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6%;再梗死率0%低于对照组12%;且观察组的阻塞冠脉再通率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而选取阿替普酶药物作为溶栓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塞冠脉再通率,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及预后有较好临床意义。

[1] 林美爱,林俊亮,潘平芬,等.急性心肌梗死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13(1): 33-34.

[2] 吴海丹,徐开联,付延导,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 162-164.

[3] 张世江.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6):528-529.

[4] 邬德朔.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LVEDD等因素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9):25-26.

[5] 方红娥.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3):217.

本文编辑:刘帅帅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6.01.027.02

猜你喜欢

阿替普冠脉溶栓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