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培养对策

2016-10-27张海玲王素芳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护士

张海玲,李 玲,王素芳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培养对策

张海玲,李 玲,王素芳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河南郑州450000)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原因并探讨培养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护士6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护士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培训,观察组护士在此基础上再接受系统的观察能力培训,对比两组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观察能力考核合格率以及医生、患者对其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主动护理意识缺乏、医院奖惩制度不明确等因素,是导致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系统的培训方法,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

心血管内科;护士;观察能力;原因;对策

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因复杂、预后差等特点,常见的包括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等都属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范畴,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1-2]。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护士只有具备良好的临床观察能力,才能为患者的每一次抢救赢得生机,但现阶段,我国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普遍偏低[3],十分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护士68名为研究对象,分析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护士6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6例,女28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27.69±3.28)岁;工龄1~23年,平均工龄(6.92±5.31)年。对照组男4例,女30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27.03±3.17)岁;工龄1~22年,平均工龄(5.83±5.10)年。两组护士性别、年龄、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原因分析

①护士主动护理意识缺乏是导致其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部分护士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潜意识里认为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下,从心里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此外,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也造成了护士工作懒散、态度消极,工作仅止于医嘱部分,对于无医嘱同时患者病情临时产生变化的状况不能很好应对。②应急能力、专业知识缺乏,心血管内科疾病通常具有起病急、病程进展快等特点,临床往往存在大量突发事件,部分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由于经验与专业知识的缺乏面对此类情况时往往束手无策。③奖惩制度不完善,医生奖惩制度的缺失容易导致护士进取心的缺失,护士易产生懒散心理,不会积极主动的提升自己。

1.2.2培养对策

两组护士均接受医院的常规培训,观察组护士在此基础上再接受系统的、以提高其临床观察能力为目的的培训,具体如下:①管理人性化[4],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如加强对于年轻护士的关心与引导,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护士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培养其积极的工作态度。②完善奖惩评级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良性竞争风气,当护士表现优异时及时给予其奖励,以鼓励其不努力,当护士消极怠慢时,给予必要的惩罚同时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③开展专业技能和基础理论的培训,采取集中教学为主,个别教育为辅的方式,定时开展知识讲座,让护士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有清楚的认识,以全面提高护士面对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确保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1.3观察指标

使用本院自制的考核表对护理人员的临床观察能力进行打分,总分100分,得分在70分及以上为合格;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对医生和患者进行调查,要求其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工作进行评分,总分10分,8~10分为非常满意,6~8分为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士观察能力考核合格率以及医生、患者对其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考核合格率及医生、患者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良好的临床观察能力是每一名心血管内科护士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这也是为患者赢得更多更宝贵的抢救时间的关键[5],主动护理观念的缺失、医院奖惩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是现阶段我国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中,接受系统培训的观察组护士临床观察能力考核合格率以及医生、患者分别对其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护士。结果表明,系统全面的培训能够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护理潜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职业观,转变传统的护理理念,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护理工作之中,对于其临床观察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培养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与专业素养,不断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全面提高我国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才能为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 贾俊格,秦延平,王素芳,等.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培养对策[J].全科护理,2010,08(19): 1768-1769.

[2] 丁 美.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培养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8):117.

[3] 秦延平,贾俊格,吴松鸽,等.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培养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644-2645.

[4] 李艳巧,李 楠.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培养对策[J].医学信息,2015,(5):270-271.

[5] 丁抗宁,宋雅璠,王 蓉,等.心血管内科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4-6.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5

B

ISSN.2095-6681.2016.01.014.02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护士
最美护士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