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的吐音演奏技巧
2016-10-27孙友
孙友
摘 要:吐音技巧是笙作品表达、深化乐思的重要手段。伴随着笙独奏曲的诞生,笙吐音技巧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之后随着独奏曲的丰富与发展,吐音在乐曲中应用的方式和演奏技术逐渐成熟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每一种笙吐音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应用到乐曲中后又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美学特征,其在乐曲中合理的应用,能够极大地增强乐曲的艺术效果和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笙 吐音 应用
吐音是笙重要的一类演奏技巧,是笙曲创作者和演奏者必须要掌握的一类演奏技巧。吐音技巧是为了在音乐中展现更好的音响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艺术特色的演奏技巧,是几代演奏家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多变的吐音技巧能够制造出丰富细腻、复杂多变的音响效果,使音乐作品更为丰富饱满,增添笙艺术的感染力。吐音对于笙曲极为重要,几乎每首笙独奏、重奏或协奏作品均运用了多种类型的吐音技巧。在创作或改编的大量优秀作品中,经常出现整段落或起主导性作用的吐音演奏,使作品表现出特定的音乐风格。
吐音是丰富乐曲色彩重要的技术手段,几乎在所有的笙独奏曲中都有多种形式的吐音应用,这也充分反映出吐音一定是极具美感的一类笙技巧。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其美感和韵味往往体现在连断之间,吐音则是造成音乐“断”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吐音与连音相对,共同构建了音乐流动的变化之美。吐音必然伴随着舌的爆破发音,与较平稳的连音相比,具有阳刚之美。当然,吐音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只有与乐曲相结合时才能真正表现出其美的体质。不同类型的吐音又有其各自独特的美学特征,合理地应用在乐曲之中,会使音乐的美感得到极大的升华。
一、吐音的类型及应用
在吐音技巧的众多种类中,单吐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其原理为小腹用力,气流通过口腔进入琴内,需用舌将气流截断,使连续的长音巧妙分开,均匀的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达到完美的音响效果。而舌在口腔的位置变化不同,使得对音乐的美感也略有不同。笔者通过多年的练习实践,总结经验,通过吹与吸的不同方式找到舌在口腔内变换的不同位置。吹奏的单吐音是将舌轻轻卷曲置在上颚,小腹用力,气流通过口腔,此时舌向下,发出“吐”字的语音,使气流进入琴内,反复循环,达到断奏的效果。而吸奏的单吐音则是将舌自然前伸,舌尖轻轻顶在上牙与下牙之间,此时小腹挺起吸气,舌尖快速收回,气流通过口腔吸回小腹,使乐器产生相应反应,而舌反复做此动作,达到断奏效果。
单吐技巧在每首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不同,演奏时也会有软、硬之分,多分布在强音、顿音、保持音、连音,以及传统乐曲的散板部分等。通常快板中的单吐以音色清脆、明亮、有颗粒性而著称,即属于硬吐音。而慢板或散板中出现的单吐有时会音色细腻、婉转等,此时便需要使用软单吐。软硬吐音在乐曲中很少标记,需根据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将软硬单吐巧妙的分布在乐曲的段落中,强弱软硬的对比使乐曲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
笙的双吐较单吐略微复杂,由两个语音组成,分别为“吐”和“苦”。“吐”音与单吐的练习方法相同。吹奏“苦”音时,喉咙关闭,舌根部顶在上颚,气流通过口腔时,打开喉咙,使气进入琴内,与“吐”音相互配合,形成连续流畅的双吐音。练习时应先从长音开始练起,每个音节练习2拍。在连续演奏时,舌与嘴同时放松,舌尖前伸,口内动作稍大,舌的速度快而富有弹性。熟练掌握后,时值长度逐渐递减,速度渐速加快,方能达到音色清脆明亮富有弹性。
双吐音效果强烈,巧妙的运用可以极大地突出作品的风格,因此备受作曲家的青睐,在创作中被广泛使用。双吐的基本技法只有一种,但在不同作品中的美学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大致可分为流畅潇洒、激烈火爆等。流畅潇洒的双吐在作品中快速进行的段落里是极为常见的,有时会整段落、长篇幅的出现。如《冬猎》中最后的再现乐段,大段连续的不同音十六分音符双吐快速流畅地进行,将乐曲的情绪层层推进。此种快速吐音对演奏者的技术要求极高,口、舌、气、指必须默契配合、精准度达标,才能使每一个音符如玉盘珠落般清晰流畅,体现出流畅潇洒的爽快感觉。在流畅性之余,还要注意强弱重音的对比,使演奏更具张力。激烈火爆的双吐往往在乐曲的最后出现,作曲家正是用双吐将作品的高潮烘托出来。比如在《欢乐的泼水节》、《边寨新歌》和《林海新歌》的末尾,都是使用了激烈火爆的双吐使音乐情绪达到高潮。
三吐是单吐和双吐的结合体,通常与前十六和后十六相并用。其特点是两个十六分音符用双吐技巧,而八分音符用单吐技巧。将两者融会贯通,连续演奏,把握好时值的长度,使声音短促,富有弹性。根据节奏组合的不同,即出现的顺序也不相同。但前十六的单吐与双吐的衔接需要两个“吐”的语音重复演奏,舌的位置随之发生变化,当演奏完第一个音节时需将舌尖快速弹回到远点,进行随后的双吐音节连贯演奏。
三吐音这种节奏型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流畅性好、跳跃感强,有时可模仿马蹄声。在三吐的众多作品中,这种节奏组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草原骑兵》了。胡天泉先生把三快速的“前八后十六”节奏型运用三吐的技巧将乐曲中马蹄声渲染的淋漓尽致。全曲最具特点的是第一段中的快板部分,三吐技巧的运用与气吐相结合使音乐粗犷有力,若演奏时将八分音符的时值加长些,强弱对比明显些,更能贴近马蹄奔跑的效果,使音乐风格特征与全曲的主题相契合。
二、吐音的演进历程
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持续至1960年,笙多种吐音类型迅速产生,在新创作的独奏曲中普遍使用。自1956年第一首笙独奏作品的问世,不同种类的吐音技巧配合独奏作品的发展迅猛出现,单吐、双吐、三吐等吐音已经全部出现,并应用在多首作品中,部分的色彩性吐音也已产生。由胡天泉、董洪德创作的《凤凰展翅》是建国以后的第一首笙独奏作品,这部作品巧妙地运用了单吐双吐以及三吐等吐音技巧丰富了音乐的色彩,表达了准确的乐思。单吐坚定有力、双吐清脆明亮、三吐张弛有度,描写凤凰迎着雨后彩虹展翅欲飞的美妙意境。
闫海登先生在1960年创作的《晋调》中,开创性地运用了吐音与复调旋律相结合的演奏方式。全曲的其中一大亮点是第三段中大篇幅复调的运用,双吐与复调相结合,更是使其特色十分鲜明。复调中高声部以长单音双吐的形式出现,而段落的主旋律则在低声部,以半拍打音的形式呈现,左右手交替配合,既可以使高音的双吐连贯演奏,也不影响旋律主线条的律动。
20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笙吐音技巧在乐曲中大量运用,其演奏技巧和运用形式逐渐成熟起来。在这段时间里,笙坛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独奏作品,在种类繁多的作品中吐音技巧得到了广泛应用,吐音技巧得以充分地锻炼,逐渐成熟起来。在《红花遍地开》、《边寨新歌》、《我爱祖国的西沙》、《林海新歌》、《挂红灯》等作品中,频繁的将不同的吐音交替使用,使音乐线条更加丰富流畅。在《海南春晓》、《林海新歌》、《挑担茶叶上北京》、《欢乐的草原》等作品中已将快速的吐音技巧应用在大篇幅的乐段中,在技术上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海南春晓》、《边寨新歌》、《我爱祖国的西沙》、《挂红灯》等作品借鉴《晋调》具有特色的双吐与复调结合的演奏技巧,并将其发展为双吐复调与单吐相结合、复旋律换音与双吐相结合、复调双吐与复调单吐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随着笙独奏曲创作的蓬勃发展,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笙曲作品中,吐音技巧的使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组合式的吐音技巧经常应用在乐曲中,快速双吐技巧的应用,往往有较大的乐段出现,技术难度极大。这一时期的《冬猎》、《天山的节日》、《西班牙斗牛士》等作品,都有组合式的吐音技巧应用,有时是不同类型的吐音技巧相连接,有时吐音与其他的演奏技法相糅合。组合式吐音技巧演奏难度大,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根据乐曲的不同变化,加之对音乐的透彻理解,才能连、断有序,酣畅流利的奏出。大篇幅、不同音的快速双吐在这一阶段时常运用到乐曲中。在此之前乐曲中使用的多为全部同音或两音相同的连续快速双吐。《秦王破阵乐》、《昭君和亲》、《冬猎》、《虹》、《天山的节日》以及外国改编的《查尔达什》、《野蜂飞舞》等作品都出现了大篇幅的快速双吐技巧,对演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解决吐音的技术难点
若要演奏出高质量的笙吐音,首先要注意舌位的固定、松弛度以及弹性,舌的弹性决定了音色的弹性,同时还要注意气息、舌与手的配合,以保证每个音的准确性、清晰度、以及颗粒性。练习时须着重相关技巧的练习曲以及有针对性的乐曲片段。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有针对性的练习,打好基础。笔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舌、手指与气息之间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但传统笙基于乐器本身的重量,加上翻手腕的握姿,使乐器重量给手部的压力把很多初学者带进了手指僵硬、演奏不清晰、速度上不去等各种问题的盲区,这给演奏者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如何解决演奏快速的技巧性吐音问题,就要在反复慢速练习的同时保证手臂抬起、手掌夹紧琴的底座、手指放松尽量高抬,对手指灵活快速按音不粘连有很大的帮助。舌与气息都属于口内技巧,乐曲强奏,气息足,舌的力度重,乐曲弱奏,气息弱,舌的位置不变,力度轻。如何将三者在演奏中游刃有余,需在放慢练习时解决手与舌的配合、气息与舌的统一、节奏中点与点的同步。若将以上三点得到改善,吐音的速度、力度等方面将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吐音在作品中的演奏通常是清脆、明亮、颗粒性较强的,但往往忽略了音质的重要性,便出现了声音僵硬的问题。舌在口中的弹性决定了音色的弹性,所以舌在口腔内放松灵活有弹性,可以解决声音僵硬的问题。
近60年来,作曲家和演奏家巧妙地将吐音技巧运用到乐曲之中,将其多方面的美学品格挖掘、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使笙曲创作和演奏的学习者能够迅速、透彻地了解、掌握吐音技巧,本文将吐音技巧作了较为体系化、固定化的论述,但作为演奏者应该注意到,吐音技巧在作品中的运用方面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一般的吐音是按照谱面标记或是根据音符与节奏型的变化来完成的,但有时也会根据作品的曲风、内容等多方面的考虑来进行添加或递减,这需要演奏者积累丰富的演奏经验,熟练地掌握更多作品对技巧的运用才能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