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的创新思考

2016-10-27涂强

艺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创新

涂强

摘 要:教学管理对于各高校整体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性作用。与非艺术类的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管理相对较为滞后,尚处于摸索阶段。基于艺术教育特色,高等音乐院校应构建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本文从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管理现状出发,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剖析,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创新性建议。

关键词:高等音乐院校 教学管理 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试教育观念逐渐淡化,公众开始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念被积极倡导且广泛推行。在此良好形势下,我国高等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也相应的不断变化,与之相关的教学管理应当进行积极的创新,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全面化以及标准化发展。

一、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在当前的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参照高等音乐院校制定的教学总体培养目标与教改思路,立足于音乐学科专业建设,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基于此,开展具体的专业教学以及组织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其工作内容不但涉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择、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与办法等方面的制定与明确,还包括监管教学质量、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以及分配教学任务等。此外,还涉及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查以及注册、组织与管理教学活动、成绩考核以及归档、学位评定以及授予等事项。再者,教学管理还分组与其他部门外联与关系协调等涉及教学保障的相关事项。针对音乐院校自身教学特点,专业设置的区别较大、专业分类也较为细化,教学管理工作在整个音乐学院教学管理,乃至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的特点

高等音乐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特点:第一,理论性。对于每项教学管理工作来说,都需要相关教育理论的支撑与指导。教育管理理论是所有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高等音乐学院教学管理也不例外。第二,整体性。教学管理涵盖了整个教学管理过程、所有的组织方式以及所有的组织架构,同时对这些内容加以分析、归纳、整合以及总结,体现出一定的整体性特点。第三,操作性。教学管理在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之间搭建起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的桥梁,使得两者互相辅助,起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效果。第四,稳定性。教学管理历经大量的实践检验,同时再加以分析、归纳以及总结,然后得到融合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管理方法。故而,其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与科学性。第五,示范性。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多次研究具体的管理环节、组织方法以及基本结构,从而建立出具有针对的管理模式,具有复制性,能够被推广应用,体现出一定的示范性。

三、 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在这一趋势下,高等音乐院校也随之相应的调整了专业设置。在教学管理中,处于一个体系内的教学计划修订、教学手段更新以及音乐实践活动组织等各项管理细节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若干制约与阻碍高等音乐院校发展的管理问题。

1.教学管理观念滞后

当前的高等音乐院校中,有的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滞后,不能跟上音乐教学与发展的需求,与现代化的管理意识与思维方式相比,一些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在教学管理中依然沿用保守的管理方法,甚至用经验主义与教务主义来指导管理工作。此外,还有一些高等音乐院校没有充分关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存在着机械化与统一化的管理问题,缺乏针对性,无法体现这类院校的多元化与专业化特性,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养成,难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2.缺乏相对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音乐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为音乐学院的教师与学生。故而,其应当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与专业性。但是,当前大多数的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所应用的制度缺乏针对性,在制度制定与执行中,有的盲目参照其他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效能低下。甚至在部分音乐院校中没有设置相关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导致教学管理工作处于混乱、主观与随意的状态。此外,还有一些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管理存在着工作职能划分不清晰、组织结构单一、工作缺乏主动性、无序规划以及职责划分不明确等问题。

3.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中,主要负责人通常为教学与音乐表演、创作的领军人物,在承担着繁多的教学任务、创作与演出任务的同时,还要担起教学管理的重担。繁重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表现。此外,身兼多职,也容易导致管理人员产生忽视管理工作的错误想法。同时,针对音乐学院的教学管理特点,工作量大、压力大,但是职业晋升机会却较少,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对自我素质的提升意识。

四、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1.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带动下,高等音乐院校在教学的很多方面实现了革新与完善,例如人才培养方式、专业设置、教材内容、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估等。在教学上的变化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针对教学管理开展积极、广泛的创新研究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在这项工作中,首先要实现管理者观念的创新。基于现有的管理资源与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者应重塑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摒弃旧习、强化意识,以基础的观念创新来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此外,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还应在管理中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与原则,在管理中保持强烈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大部分音乐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具备鲜明的个性,如丰富的情感、灵活敏捷的思维、独特的想法等,艺术教学从而也呈现出个性化、情感化与多样化的特点。基于此,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并掌握上述特点,继而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富有人性化的管理,为教师与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其教与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制度化管理

创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应当具备系统化特点,即涵盖了管理过程中的必要制度、教学必要文件、明确的职责划分,以及与音乐专业相符的教师与学生管理方法等。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大多数的高等音乐院校具有规模相对较小、专业种类划分较细、教学方式多元化等特点。基于此,其在教学管理上的特点为对象单一、内容繁杂。高等音乐院校的课程授课主要围绕技法教学展开,基本应用小班化授课方式;必修专业课主要为教学实践课程,艺术实践主要在课外展开;考评方式主要以表演形式为主。此外在教学档案管理上,音乐院校在相关的文献资料、设备等的存档上也具备特殊性。所以,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便捷化以及执行性强的规章办法。此外,基于管理制度,还应明确职责划分,做到职责明晰、组织结构合理,有助于提高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的工作效能,同时也能够减少人力成本投入。总而言之,构建体系化、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各项教学活动的正常、健康进行。

3.创新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笔者认为,除了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确保录用人才的质量外,重点工作要放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上。第一,创新培训内容。除了依然保持原有的岗前与阶段性的专业职业培训外,还应当增强针对管理者专业能力、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等多个层面的综合化培训,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全方面的拓展训练,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二,制定专业化与个性化的培训制度,通过制度的有力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每个管理人员的培训,进而提高理论与技能培训的精准定位与高效化发展,能够在保证培训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培训成本的投入;第三,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软硬件建设。在培训方式方面,应当充分依托当前新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培训、在线培训与远程培训,使培训朝着便捷化、多元化发展。第四,重视培训效果考核工作,强化培训的执行力与实效化,提高教学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度,提高培训效率。再者,构建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除了对入职、离职程序进行严格的制定约束外,还需要建立人才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存储所有现有管理人员的基本信息(身份认证信息、培训信息、考评信息、业绩指标等),用来防范管理人员无序流动所导致的管理混乱现象。最后,考虑到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管理内容多、管理工作繁杂等特点,还应制定科学的管理人员监督机制,用来防范不尽职不尽责状况的发生。通过完善监督考核体制,强化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时刻规范自身的行为。

五、 结论

概而述之,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工作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鉴于此,相关管理者与研究者应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管理中的不足与落后之处,针对这些点展开讨论,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创新策略,以期能够促使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方海燕. 高等音乐院校系级教学管理创新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4,No.79006:52-53.

[2]常亮. 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No.7202:67-68.

[3]姚真真.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0,No.35313:8+11.

作者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创新
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