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教学中和声理论的运用探析

2016-10-27周婷婷

艺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运用

周婷婷

摘 要:钢琴教学集中了基础音乐知识、弹奏技巧、艺术感染力、艺术情感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依靠强大的和声理论的支撑,帮助学生充分掌握钢琴演奏的情感与技巧,使学生融入演奏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染力和钢琴演奏综合素质,从而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钢琴演奏中的和声,并且阐述了几点钢琴教学中和声理论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钢琴教学 和声理论 运用

钢琴教学是以和声理论为支撑点,集中基础音乐知识、弹奏技巧、艺术感染力、艺术情感等的一门艺术,无论是研究钢琴教学现状、发展方向,还是研究钢琴教学的艺术特色,离开和声理论,均无研究立足点。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重视和声理论的应用,加强和声理论及技巧指导,提升学生对钢琴演奏作品的理解、掌握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提升教学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此,本文对钢琴演奏中的和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阐述,并且针对实用键盘技术的和声应用,对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进行了探索阐述,期望本文的粗浅认识能够为钢琴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一、钢琴演奏中的和声

钢琴演奏中的和声,对整个钢琴演奏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要想和声美妙、恰到好处,体现出钢琴的艺术价值,首先需要准确的把握和声的内涵(特点),掌握其中蕴含的音乐性、艺术性,将其转化为演奏实力,达到应有的艺术价值。因此,我们从和声与演奏作品的风格契合、和声与演奏作品的结构搭配上分析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1.和声与演奏作品的风格契合

和声与演奏作品的风格契合,是提升学生艺术感悟力,帮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巧的重要途径,而且和声作为钢琴演奏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教学内容的诸多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和声与演奏作品的风格契合教学,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理解作品、再现按作品)。基于此,我们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和声在钢琴教学中的风格特色来分析和声与演奏作品的风格契合教学的必要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钢琴艺术的发展史(风格),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主要时期,即:(1)巴洛克风格。这个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主要是以复调音乐为主,一般不分主次,各个声部是独立存在的,即使有所突出也不影响整体的演奏效果。(2)维也纳古典风格。这个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在和声的应用上,往往以大小调自然音体系为主,十分强调简单、质朴。使得和声的色彩的得以丰富。(3)浪漫主义风格。这个时期的和声独立于演奏形式,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表现因素,逐渐的兴起半音化和声、各种变音、远关系转调等,同时,也转变了和声织体的写法。(4)印象主义风格。这个时期是调性体系的瓦解时期,更多的钢琴艺术家极力的避免属到主的终止式,并且极力的回避主要调中心的清晰度,这个时期的和声与演奏作品的风格契合较低。(5)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这个时期的钢琴演奏艺术极具变化,通过18、19世纪的和声发展量的积累,逐渐过渡到值得跨越发展,是奠定20世纪钢琴和声艺术思维与技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和声与演奏作品的风格契合主要表现在:在横向关系上,逐渐摆脱了七个自然音阶功能的限制,将十二个半音音阶的音级得以释放,在纵向关系上,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和与不协和之间的关系理念,逐渐形成“不协和音”,这两个维度质的跨越,使得钢琴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学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深刻、准确的掌握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下的和声与演奏作品的风格契合,掌握每个时期的风格,并鼓励支持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化练习,发展自己的演奏风格,从而加深写生对和声的理解,为全面、多层次、全方位的提升钢琴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和声与演奏作品的结构搭配

无论是钢琴演奏,还是钢琴教学,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在教学工程中,剖析教学作品的结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另外,和声与演奏作品的结构搭配,需恰到好处,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价值,才能有效的避免音乐的对立、冲突等。因此,在和声理论指导下,教师应当重视调性布局及结构形式的教学与指导。(1)调性布局。调性布局是指:钢琴演奏者根据音乐的表达效果的要求,在调性上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安排,部分钢琴艺术家常通过和声因素来解释乐曲,并且在调性布局上,常常运用大量的离调和弦,使得调性变化自然舒畅,如:肖邦“波罗列兹”,用极洗练的手法,通过同主音和弦上的调性转换,使得整部作品熠熠生辉;如:巴托克的最后一部作品《第三钢琴协奏曲》,利用E大调将主体部分展开,利用同主音e小调展开副部分,使得整个作品层次分明,为整部作品增添美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掌握各种调性布局的特点,并且能够指导学生与演奏的作品相契合,达到应有的演奏效果,提升教学质量。(2)结构型式。结构型式离不开和声的配合,在作品的构思、设计、演奏等均需要充分的考虑和声的布局,而且众所周知:确定音乐的段落和句逗,作曲家往往需要依靠和声终止式来实现(和声终止式亦称为音乐的“标点符号”)。另外,要想演奏的作品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则必须依靠和声的结构布局(巧妙、独特的)。如: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在音乐结构上给人的感觉是洗练、清晰,这主要归功于巧妙的结构型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忽视结构型式,需要根据演奏作品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考量,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探索对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针对实用键盘技术的和声应用,也就是即兴伴奏)

对于钢琴演奏来说,具备强大的即兴伴奏能力是提升自我价值、提升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艺术精神,要想提升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需要强化实践练习,学校、教师等均要努力的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实践练习平台,加强“校企合作”。而且在即兴伴奏中,首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为:和声的应用,因此,我们从和声的合理选择、以及和声织体的构建与应用浅谈及和声织体的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提升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

1.和声的合理选择

和声的合理选择,需要依赖音乐风格的准确判断,面对不同风格的歌曲,首先需要确定演奏风格,确定其调性(判断歌曲使用的伴奏调性为吸氧大小调还是中国民族调式),在调式明确的状况下,才能保障班组效果,相反,若调性不明确或者学生对调性的概念认识比较模糊,则会影响音乐的整体效果,如:原本是一首西洋大调色彩浓重的作品,在伴奏的过程中,却选用小调色彩的和弦,或者原本是一首中国民族调性强烈的作品,却选用西洋大小调来演绎,这样均使得原有的作品“变味”,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认识造成混乱,不利于学生的正确解读和演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目光投向钢琴作品,积极的引导学生 正确的解读作品的和声调性构架,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激活学生的理性思维,并且拓展学生的感性认识空间,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从而全面的提升教学质量。

2.和声织体的构建与应用

所谓的和声织体,是指:结构形式与运动形态构成的和声。和声织体在即兴伴奏中的应用,能够起到强化旋律、补充旋律的作用,能够使得整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使得音乐形象更加的丰满,因此,保证和声织体的构建与应用恰到好处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针对和声织体的问题,进行共同探索研究,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和声织体运用的三大特性,即:灵活性、多样性以及整体性,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作品的基本情绪(或舒缓或深情;或活泼或激昂;或坚强有力或忧伤或悲情倾诉的等等),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即兴伴奏水平打好坚实的基础。如:肖邦的降D大调圆舞曲,其中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肖邦把“小狗打转”的情景,通过钢琴演奏的形式呈现出来(由于乔治·桑(肖邦的情人)喂养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具有追逐自己尾巴团团转的兴趣爱好)。这就是关于和声织体的具体运用。在实际教学中,需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根据音乐的特色走出合理的调整,使得作品演绎的层次分明,达到完美演绎的目的。

结语:

总之,钢琴教学中和声理论的运用,需要达到和声与演奏作品的风格契合、和声与演奏作品的结构搭配,根据音乐特色,合理的选用和声,加强和声织体的构建与应用,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级水平,才能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乔全龙.浅析高校钢琴教学中和声理论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5(4).

[2]唐玲.谈钢琴教学中和声理论知识的运用[J].歌海,2014(3).

[3]张宁.和声理论在钢琴演奏教学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3(15).

[4] Nie Yaxing. Music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iano teaching "application type" development —— social amateur piano teaching related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 [J]. Music, 2013(8).

[5]曾强.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

[6]李沛煌.试论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4(27).

[7]周君.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音乐时空,2015(10).

[8]刘佳音.和声理论及其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探析[J].科技创业家,2014(1).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运用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初探
谈钢琴教学中意志力与兴趣的培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