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2016-10-26陈燕娜
陈燕娜
摘要:内部控制是保证公立医院资产安全、完整,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高效益而形成的一种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本文阐述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并从收入、支出、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介绍内部控制的要点。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控制 完善措施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维护资产安全和完整,保障财务收支合法,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和完整,实现经营目标,提高效益而形成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是医院减少差错、预防舞弊现象发生的有效手段,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它贯穿于医院经营活动全过程,包括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存货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债权债务控制、预算控制、经济合同控制等。“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中,不确定因素增加,给医院的日常运营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因此,公立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度化、体系化来填补业务漏洞,保障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反映公立医院经营状况,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保证公立医院的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使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有效实现。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机制侧重于对各项经济指标的考核,尚未强调对医院的内控制度执行力度和效果进行评价,且院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和临床科室科主任受自身专业知识、工作经历、管理理念等因素影响,他们多重视医疗技术水平,欠缺财务管理意识和能力,淡化经济管理,导致他们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除极少数医院领导能主动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强调内部控制必须全程参与到医院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以外,其余管理者对内控的认知还停留在原有财务内部牵制制度上面。
(二)缺乏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公立医院资金补偿渠道有两个,分别是医疗服务收入和政府补助,这些经费没有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缺乏有效地预算约束机制。特别是财政项目拨款,医院财务制度相应缺乏每项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财务人员没有严格监控经费支出用途和金额,造成扩大开支标准和使用范围,出现专项经费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适应医院实际情况
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不了解内部控制内涵,照搬上级部门制定的制度或生搬硬套其他单位的制度,不会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和潜在的风险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医院内部控制搞形式主义,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控制职责不清,缺乏监督,出了问题无人负责,内控制度缺乏公信力和威慑力。
(四)信息系统控制存在漏洞
随着会计核算软件、科室成本核算软件和HIS系统的联合应用(自动取数生成凭证、自动取数生成工作量和收入报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尤其重要,有些医院的信息科人员在数据库出错的情况下,没有征得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和授权,随意修改或删除原始数据,或者在修改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日志记录,缺少修改人、修改时间和修改内容相关信息,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一)增强管理层内控意识,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首先,财务人员应该组织开展内控知识讲座,邀请内控专家讲课,动员院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和科主任参加培训,了解内控流程和增强内控意识,改变他们重“业务”,轻“管理”的现状。其次,改革用人制度,引入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增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力量。最后,通过不断输出财务人员外出培训,提高财务队伍业务素质,为公立医院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财务科要牵头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组织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及时审核专项资金的总体计划、具体使用及实施方案,并提交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后,下发项目执行科室按计划执行。第二,项目用款科室应根据项目工作任务,按项目进度或合同约定,按专款专用的原则,遵照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规定办理项目支出,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的用途和使用范围。第三,财务科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监督,组织和布置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工作,对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通报专项资金的使用进度。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留制度“空子”
完善、精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基础,财务人员要结合医院自身实际,针对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查漏补缺,完善内控制度,不留制度“真空地带”,根据公立医院的性质和特点,从细节层面完善包括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债权和债务内控制度、库存物资内控制度、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收入内控制度、支出内控制度、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第一,货币资金内控要注意未达账项和闲置资金的处理。会计月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通常只列出未达账项总额,并没有附上明细清单,造成未达账项的主要原因是月底最后一天收费员收款金额要在下月初才存进单位银行账户,完善措施是会计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可以将月末最后一天收费员的日报表和下月初的银行进账单复印件作为未达账项明细清单。对闲置资金,可以根据医院资金流情况,合理规划资金用途,把暂时不需要使用的资金以七天、三个月等存款形式转存,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将较长时间内可能用不到的资金提前归还银行借款,这样可以减少利息支出。
第二,债权债务内控要注意落实往来账款的定期对账制度和建立债权债务核销制度。医保资金占公立医院应收医疗款比重大,要加强医院应收社保款账载金额与社保局报表的核对工作;应付药品、卫材、器械款占医院应付账款比重大,要加强医院应付药品、卫生材料、器械款账载金额与企业询证函回函金额的核对工作,如果有差异,要找出原因;医院财务科可以单独设置一个往来账款对账的岗位,专人专职负责对账工作。此外,要增加债权债务核销台账备查记录,由专人在电脑录入已核销的债权债务人的名称、发生时间、核销金额、记账凭证号码等内容,以便查找;要定期对由于扣手续费原因造成的应付账款出现少量尾数的情况进行清理,避免长期挂账。
第三,库存物资内控要注意三点,一是加强采购部门、仓库、领用部门和财务科的沟通工作,库存信息及时互通,采购部门提前做好采购计划,仓库及时验收,财务人员及时入库。二是财务人员应该每季度对仓库物资、药库药品、材料库卫生材料、器械等盘点,并形成检查稽核记录。三是当出现盘盈盘亏情况,要查明原因和理清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做出处理,应重点关注单位价值较高的材料或药品的盘亏情况。
第四,固定资产内控着重点是加强固定资产电子信息化管理,通过条形码、电子信息共享等方式使固定资产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固定资产卡片或条形码打印需要粘贴或直接打印在各项固定资产上面,这样可以保证资产不重不漏,对于损坏的资产需要报废时也能有明确的编号,便于财务进行核销,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记账原则,使固定资产及时入账。
第五,收入控制包括对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的控制。门诊收入控制应重点关注两点,一是收费员收入票据的显示日期与实际收入日期一致;二是出纳员负责核对门诊收入日报表,核实收费员上缴的款项与银行存根、日报表数据是否一致,核实门诊收入汇总表与每个收费员的明细表总和是否一致,并且门诊收入汇总日报表一定要有收费组长签名确认,门诊收入明细日报表要有每个收费员签名确认。住院收入控制点是住院收费处负责人要对预收款收据、出院结算单据核对检查,月末与计算机系统内的预收款金额、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金额进行核对,每月上交的预收押金总额、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总额必须与财务科账目、收费系统数额一致。
第六,支出控制要严格控制超预算支出,当年没有安排的支出项目不能实施,个别情况要调整预算的,必须经过院长办公会议通过,并上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才可以进行。医院基本建设、大型修缮工程、一次性采购达到一定限额的设备购置支出,采购部门应提前一个月向财务科书面提出用款计划申请,财务科审查后根据医院资金状况筹备安排资金。会计人员在办理支出业务时,应当严格执行报销审批制度,对发票、结算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才予以支出和进行账务处理,当期的支出不能列支在下期。
第七,要建立有效制衡监督机制,财务科应合理划分各岗位工作,明确各岗位职责,使之互相监督和制衡,形成一个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例如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管理、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登账工作;支票与预留印鉴必须分两人保管,不能由同一人保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必须由出纳以外的人员编制;行政会计应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出纳库存现金,盘点表要有财务科长、行政会计、出纳三方签名,盘点表要作为会计档案进行保管。
(四)加强信息化控制
信息和财务部门要认真设计内部控制环节,建立严密的信息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性,例如要做到原始数据不会随意被篡改或删除;数据库后台操作要经过授权且由专人操作,数据修改要有记录;信息数据要有双备份并由专人保管。
四、结束语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可以弥补经营管理中的漏洞,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反映公立医院经营状况,降低财务风险,使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姚明健.浅谈医院财务管理中应如何加强内部会计控制[J].财经界,2009(12):72-74
[2]袁新春.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5):87-88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