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脏腑间时间规律性的气血盛衰传变现象与路径

2016-10-26付文军

办公自动化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三焦经脉脏腑

付文军

(北京智汇山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48)

十二脏腑间时间规律性的气血盛衰传变现象与路径

付文军

(北京智汇山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48)

古医家李时珍的经验:“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能照察之。”[1]为探究人体经络奥秘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笔者在经过“返观深呼吸法”的练习后大大提高了自体感知能力,研究发现:十二脏腑与中医古籍记载的人体十二经脉一样,同样存在时间规律性的气血旺盛现象[2],并且在十二经脉每个气血旺盛期结束之前的一段短暂时间内,十二脏腑间还存在着气血旺盛脏腑定向地向其它关联脏腑传递气血的现象。在气血传变过程中,相关联脏腑会出现异常温度变化以及相关脏腑的特定位置会出现异常的点跳动呼应,更加特别的是在三焦经的气血旺盛期是三焦为其它十一个脏腑同时传递气血。这些关于十二脏腑间存在气血传变现象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揭开人体气血运行的秘密,为有效治疗脏腑疾病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另外,通过自体感知发现人体气血、经络现象的生理特征类型再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客观验证的方法,可以为人体科学生命现象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流出注入 流出口 注入口 气血旺盛期 气血衰弱期 气血盛衰转化期 气闸点跳动

一、引言

中医古籍记载十二经脉存在时间规律性的气血盛衰现象,与其对应的十二脏腑有吗?研究发现,十二脏腑不但同样存在气血盛衰现象,而且相关联的脏腑间还存在气血旺盛脏腑向下一经脏腑“流出注入”气血的现象。这一发现表明,十二脏腑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交流方式。无疑也为五脏平衡、五行理论提供了证据支撑。

目前,研究者习惯在其他实验者身上研究人体经络,而且更多是在人体四肢、躯干表面进行研究,这些部位的经络现象很微弱,因此很难窥视到人体经络的内涵,类似于“盲人摸象”。据推测经络现象本身就是中国古人亲身实践而发现、总结出的一种人体生理规律。笔者追随古人的经验,经过“返观深呼吸法”练习发现脏腑的经络现象要远比四肢和身体表观的经络现象明显,而且通过3M公司的3200型电子听诊器部分验证了脏腑气血现象的存在。因此实践证明,这种通过提升自身感知力,从感知到的内在生命现象中发现生理变化的特征类型并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验证的研究方法将是揭开人体经络、气血循行及脑科学等生命奥密的有效途径。

二、方法

1、研究者自我感知的方法

通过感知身体脏腑温度异常升高、胀满感变化以及脏腑上某个点跳动的出现与跳动强度提高的生理现象,研究脏腑间的气血传递现象和路径。

感知者头朝北方平躺在软垫上,双臂不贴靠身体放在两边,双肘稍微向身体外侧弯曲、手心向下。

中医古籍记载,经脉循行由肺经(3-5时)开始,顺序经历大肠经(5-7时)、胃经(7-9时)、脾经(西医称胰脏的经脉)(9-11时)、心经(11-13时)、小肠经(13-15时)、膀胱经(15-17时)、肾经(17-19时)、心包经(19-21时)、三焦经(21-23时)、胆经(23-1时)、肝经(1-3时),然后回到肺经开始新一轮经脉循行。因此,参照上述十二经脉所对应时间,任意选择两个存在上下经关系的脏腑作为感知对象,在其对应时间之前30分钟进行感知。

2、采用现代科学仪器验证的方法

使用3M公司的3200型电子听诊器,选取实验对象俯卧态背部膈下方位置,在三焦气血旺盛期开始前与后的一段时间,听取三焦的点跳动变化。(具体细节见附件-详细实验数据)

气血在脏腑间“流出注入”过程中有温度、点跳动强度、器官体积的变化以及液气混合物流动的特征,因此还可以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进行观察、测量。

(1)温度,要求能够检测到脏腑温升1°C的变化;

(2)体积,要求能够检测到脏腑体积的变化;

(3)压力,要求能够检测到器官表面压力的变化;

(4)组织液位移,要求能够检测到组织液液态物及气态物的流动;

(5)点跳动变化,要求能够检测点跳动带来的声音变化或由点状扩散特征的振动。

实验结果:

中国北京从2015年9月23日0:20开始到22:54结束的头朝北方平躺的实验结果如下:

十二脏腑在其所属经脉的气血旺盛期同样处于气血旺盛状态,生理表征为脏腑温度较高、脏腑体积膨大并有胀满感,以及脏腑上或其周围有一个异常的点跳动。在相邻两经脉对应时间相交界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当值气血旺盛脏腑向下一经脉所属气血衰弱脏腑“流出注入”气血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生理特征变化和自体感觉在都是类似的,只是由心包的气血旺盛期向三焦的气血旺盛期转化以及三焦由气血旺盛状态到气血衰弱状态的过程比较特殊。

即当一个脏腑处于气血旺盛状态时,只有该脏腑上或其附近的、偏于身体右侧的一个较强的点跳动存在(此跳动的点下面称为:“流出口”)。当其时间规律性的下一经脉所属脏腑上或其附近的、偏于身体右侧位置的一个点跳动(此跳动的点下面称为:“注入口”)出现,即表明气血旺盛脏腑向下一经所属脏腑“流出注入”气血的过程开始。随后两个脏腑的这两个点跳动持续保持着跳动呼应,当值脏腑“流出口”的点跳动由强变弱,下一经脏腑“注入口”的点跳动由弱变强;且两个脏腑的温热感变化和体积的胀满感变化都是相逆的,“流出口”和“注入口”点跳动呼应的同时会带动相应的筋膜通路涌动。

当“流出口”的点跳动消失(此时该脏腑可能还在维持着整体式的涌动),则标志着气血旺盛的当值脏腑向气血衰弱的下一经脉所属脏腑“流出注入”气血的过程结束。经历此过程,流出气血的、曾经的当值脏腑完成了由气血旺盛期到气血衰弱期的转化,被注入气血的下一经脏腑完成了由气血衰弱期到气血旺盛期的转化,变成新任气血旺盛的当值脏腑。

当三焦的承载实体-膈下表面的、与心包“流出口”同侧的一个点开始点跳动,表明处于气血旺盛期的心包开始向三焦的气血旺盛期转变。与其它十一脏腑不同的是,此时三焦的点跳动会激发其余十个脏腑与三焦同侧的“注入口”同时开始点跳动;当上述十二脏腑右侧的点跳动达到几乎同等强度时,三焦左侧的点跳动出现,随后带动其余十一脏腑左侧的点跳动出现,并逐渐到达同等强度。此时,人体内十二脏腑的24个点跳动同时进行,并在近2个小时的整个三焦气血旺盛期持续。在这段时间内是三焦向其它十一个脏腑同时注入气血!

当三焦的气血旺盛期即将结束时,三焦的偏于身体左侧的点跳动会与胆囊同侧的点跳动以及其它十个脏腑的所有两个点跳动逐渐停止。三焦与胆囊右侧的点跳动会持续一小段时间,直到三焦最后的气血完成向胆囊的传递。三焦右侧点跳动的停止标示着胆囊和其所属经脉进入气血旺盛期。

参见下图:

图例说明:

1、红色长杠代表“流出口”或“注入口”;

2、兰色短杠代表“气闸”;

3、箭头代表气血在脏腑间“流出注入”过程的轮次方向;

4、连接两个脏腑的细线代表气血“流出注入”路径;

5、圆环中的小段阴影代表“流出注入”过程的时间段在气血旺盛期中所处的位置。

本实验整个过程中所有条件都保持一致,则任意一次“流出注入”过程中被注入气血的脏腑上或其附近的“注入口”都会成为向下一个经脉所属脏腑“流出注入”气血过程的“流出口”,即脏腑上的这个点跳动处既是“注入口”,又是“流出口”。例如,肺脏向大肠“流出注入”气血时,肺脏上的点跳动处就是“流出口”,大肠上的点跳动处就是“注入口”;而当大肠向胃脏“流出注入”气血时,大肠上点跳动处曾经的气血“注入口”就变成了“流出口”,胃脏上的点跳动处就是“注入口”(前提是所有过程均没有发生体位变化)。

头朝南方平躺的实验结果:十二脏腑上或其附近位置均有两个隐形的气血出入口,即除了上述头朝北方平躺实验阐述的、偏于身体右侧的气血“流出口”或称“注入口”外,在同一脏腑上或其附近位置还有一个与其相距一定距离、偏于身体左侧的、处于相对平静状态的“气闸”。当头朝南方平躺时,这个“气闸”会全面替代上述“流出口”或称“注入口”的职能,并由平静状态变为活跃状态,气血在脏腑间的“流出注入”过程均通过“气闸”实现,而头朝北方平躺时曾经的“流出口”或称“注入口”会变为相对平静状态。

三、结论

十二脏腑存在着与中国古籍记载的十二经脉时间规律性相同的气血盛衰现象。与古籍记载不同的发现是:十二脏腑都有两个隐形的气血出入口,以点跳动的方式承担着相关脏腑间气血“流出注入”的职能。在十二脏腑气血旺盛期最后的约15分钟,脏腑间都会发生气血从气血旺盛脏腑“流出口”流出定向注入相关气血衰弱脏腑“注入口”的气血传变现象;气血旺盛脏腑气血流出后会体积回缩、温度回落,气血衰弱脏腑注入气血后会体积异常膨大、温度异常升高。

四、讨论

1、气血旺盛脏腑的气血注入气血衰弱脏腑的过程中,“流出口”和“注入口”两个点跳动中间的连接位置有明显的横向扩散感,且从点跳动的出现到点跳动加强,以及跳动节奏的变化都与腕部脉搏跳动存在明显差异。笔者认为气血流动是液态组织液沿浆膜的浸润与蒸气态组织液流动的混合方式,而不是血管中的血液从一个脏腑流入另一个脏腑。

2、本实验揭示了气血在脏腑中盛衰转化详细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变化指标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异常变化正是吸引白细胞聚集、细胞功能转化等机体自修复启动原理的基础、也是中医强调的针对癌症等慢性疾病应该顺应人体自修复机能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建议将气血在每个脏腑中的盛衰转化过程进行重新划分,即应该根据气血在脏腑及其所属经络中的状态划分为气血旺盛期、气血盛衰转化期和气血衰弱期三个阶段,这样更加有利于疾病的分段施治,提高疗效。

3、人体体位变化导致脏腑气血出入通路转换的事实说明,气血在人体脏腑间的传递路径会受地球自转和地球磁场的影响。这一事实也为中医“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提供了部分证据。

[1](明)李时珍著.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柳长华校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第52页第15行.

[2]秦泉主编.全本黄帝内经[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灵枢·营气第十六】第303页.

[3]欧阳钧,温广明.2010.1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

The Transmission Phenomenon&Path of Rise and Fall of Vital Energy& Blood with Time Regularity among 12 Viscera

Fu Wenjun
(Beijing Zhihui Mountain Sci.&Tech Co.,Ltd.Beijing100048)

R223.1

B

160714-7346

名词解释:

1、气血:生命体内无机气体、气态和液态组织液的总称。它是中医理论独有的、对中医理论具有支撑作用的至关重要的概念。

2、“返观深呼吸法”:是眼睛注视身体内部某个区域,同时结合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进行的一种健身方法。

3、三焦:六腑之一。三焦包括上-胸腔、中-膈以下到肚脐以上的腹腔和下-肚脐以下的盆腔。

4、“流出注入”:是气血从一个脏腑流出而后注入到另一个脏腑的动态过程。

猜你喜欢

三焦经脉脏腑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浅析《十一脉灸经》与《灵枢·经脉篇》
脏腑疏通术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