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阶层美学观影响下的宋代匠人制器
2016-10-25许欣悦
许欣悦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宋代士阶层美学观影响下的宋代匠人制器
许欣悦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本文通过宋代士阶层的形成、士阶层雅致恬适的生活观、造物美学观的展开,探讨宋士阶层美学观念对于该历史时期手工艺匠人制器的重要影响;通过宋人文献史料的解读,可知士人对于生活、用器雅致恬适的美学观以上风下俗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士人的直接参与器物设计与制作,匠人制器过程中对于用器者美学观念的迎合等多种方式,发挥着重要影响。
宋代士阶层;美学观;工匠造物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①。司马光就认为工匠根据“时俗”之变化而变化,时俗根据“在上者”之变化而变化。工匠依据士人的喜好造器,已成为宋代不可争辩的事实。
一、宋代器物的上风下俗
宋承唐、五代旧制,在宫中设文思院负责工艺珍玩之生产。文思院为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置,“掌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彩绘素装钿之饰,以供舆辇册宝法物及凡器之用”②。文思院分为上下两界,上界造金银珠玉,下界造铜铁竹木杂料。其中尤以上界产品工艺最为精致,价值也尤其昂贵。如每年岁除守岁之时,“后苑脩内司各进消夜果儿,以大合簇饤凡百余种,如密煎珍果,下至花饧、萁豆,以至玉盔宝器、珠翠花朵、犀象博戏之具,销金斗叶、诸色戏弄之物,无不备具,皆极小巧。又于其上作玉辂,高至三四尺,悉以金斗玉等为饰护,以贴金龙凤罗罩,以奇侈求胜。一合之费,不啻中人十家之产,止以资天颜一笑耳。”③
文思院虽隶属于朝廷,但其中工匠除了服役者外,许多都是来自民间,宋代工匠迎合器物使用者的风气在上文《武林旧事》卷三《岁除》及下文《宋会要辑稿·官职二九之一》中均有所记载,《宋会要辑稿》文中言:
[淳熙九年七月十三日]工部言:文思院上界打造金银器皿,自来止凭作家和雇百姓作匠承揽,掌管金银等,拘辖人匠造作,以致作弊。④
二、恬适的自然观:匠人制器的意境求索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儒家经典有着深刻的阐释。宋代理学大家朱熹等士人通过经典诠释、历史重构以及思想世俗化的努力,将他们的文化观念深入民间,最终流传于工匠之间,士人的自然追求中流露出对环境、对山水的喜爱,在诗词绘画等方面表露无遗,如宋人诗词中:“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欲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斗,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瞑。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⑤由以上宋儒及宋代诗人言辞表达,可以看出宋代士人的自然观就是提倡回到事物本身,如《世说新语》中就曾记载刘伶放达,裸形坐屋中,客有问之者,答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对于这一回答,似觉诡辩无理,但“以天地为栋宇”一语却正道出了中国宋代士人自然观的重要一面。而宋代工匠制器恰恰迎合士人喜好,以形喻境,以相点境。工匠在造物形态与意境上迎合士人的喜好,在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五《雕刻精绝》中即记载有宋高宗时期,一个擅长雕刻鸟笼的匠人个案,文中言:
詹成者,宋高宗朝匠人,雕刻精妙无比。尝见所造鸟笼,四面花版,皆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而且玲珑活动,求之二百余年,无复此一人矣。⑥
此外,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了士人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工匠的造物活动,以前朝为例来例证当朝士文化在工匠间兴起并竞相模仿:
小样云,士大夫暑天不欲露髻,则顶矮冠。清泰间,都下星货铺卖一冠子,银为之,五朵平云,作三层安置,计止是梁朝物,匠者遂依效造小样求售。⑦
宋代随着士文化的兴起,及上风下俗的文化与观念传播,士人高雅清正与恬适宁静的生活理想,及器物使用在各个层面得以体现。
★本文为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样式主义与致用为本——宋士文化意识影响下造物思想探究》科研课题。项目编号:KYLX-1012。
注释:
①司马光(宋).宋朝诸臣奏议卷一百二·上仁宗伦理三事乞置总计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②徐松(清).宋会要辑稿·官职二九之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7.
③周密(宋).武林旧事(卷三):岁除[M].北京:中华书局,2007.
④徐松(清).宋会要辑稿·官职二九之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7.
⑤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⑥陶宗仪(元).南村辍耕录(卷五)·雕刻精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⑦陶谷(宋).清异录[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I206.2;K244
A
1005-5312(2016)05-0146-01
许欣悦(1991-),女,南京艺术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设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