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生活与其艺术思维演变
2016-10-25张旭
张旭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
毕加索的生活与其艺术思维演变
张旭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
研究一个人的艺术风格要回归于艺术的历史背景环境,研究一个人的艺术思维也应回归于他个人的现实生活。各时期的环境无一不对其艺术语言的疯狂转换和创新产生了本质上的影响。毕加索积极的活跃于古典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许多流派领域,创作出了数量惊人的绘画、雕塑、版画等作品,成功的影响了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发展。
生活;艺术风格;毕加索
一、学院派时期
毕加索从会走路起就被经常带到美术馆接受艺术的熏陶,8岁时就创作出他的第一张油画作品——《马背上的斗牛士》。12岁时的绘画水平可以赶上拉斐尔,且在其14岁时以优异的考试成绩打破了20岁才能入学巴塞罗那美术学院的规定。不久,他完成了自己少年时的第一幅重要的作品《科学与博爱》,后来这幅作品送往马德里参加1897年全国美术展时获得金奖。同时期的一副名画《最初的圣餐》也在巴塞罗那的展览中同一些知名前辈一同展出。综观这一时期,毕加索属于技法的成熟阶段,一直在学习和运用学院派的表现语言。
二、蓝色时期
1900年10月,毕加索与诗人卡扎杰马斯一起来到了巴黎,那时的巴黎正处于新艺术运动时期,各种流派百家争鸣,毕加索开始不断地实验各种流派的表现技法。而且这里的性自由也更是让他们头晕目眩,后来卡扎杰马斯绝望的单相思着一位巴黎女郎,最终于1901年抑郁自杀。这件事情对于毕加索是沉重的打击,他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来表达对卡扎杰马斯的悲痛,最后以《招魂》结束了这一系列。《招魂》中送葬者、尸体、天堂上的裸女和白马等表现了毕加索内心的复杂。这一系列的冷酷对紧接下来的女性形象绘画题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01年毕加索重返巴黎后他的情绪趋于平静,《蓝色的房间和洗澡的人》和其他几幅相同色调的油画一起揭开了毕加索蓝色时期的序幕。1902年冬,毕加索的作品内容由妓女转向了比妓女更惨的盲人。如《盲人用餐》和《老盲人和男孩》最能体现人类盲目的困境。1903年毕加索以《人生》和《弹吉他的老人》标志着蓝色时期的顶峰。
三、玫瑰时期
1904年,毕加索最后一次离开巴塞罗那来到了巴黎,住在了“洗衣舫”里。偶然的一场大雨使得毕加索与费尔南德·奥莉维埃邂逅,同时在“洗衣舫”这个大杂院中,寄居着演员、画家、雕塑家、作家、菜贩及裁缝等等。愉快的生活促使他完成了《演员》一画。这副画中,暖色取代了前期冷色的主基调。早期作品《坐着的裸女》是更是标志着蓝色时期的结束,玫瑰时期的到来。这个时期的毕加索经常去看马戏表演,因此小丑题材开始应用于多数的创作作品中,如《杂技演员一家和猴子》等。
四、黑人风格时期
1906年底至1907年间,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逐渐变粗大,笨重,这些人物就像木头一般,很沉重的压在地上,而且他们的形体接近几何图形,人物的脸型受古代伊比利亚雕塑的影响,菱形结构也多了一些;红色、粉红色是用色的主要成分,但人物的脸色更苍白一些,给人的印象是色彩已在画中不占据着主要地位。
自野兽运动以来,37岁的马蒂斯的声望和名气令毕加索产生敬佩之余又夹杂着些许的嫉妒,他决心创作出一副以女人体的永恒为主题的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历时四个月之久,《亚威农少女》得以破茧而出。《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这幅画从思维上来讲可谓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画面中的人物,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先被否定,然后被分割重构。
五、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
毕加索对黑人雕刻进行深入研究后,对绘画造型作大胆尝试,把原形进行分割重组,即创立了分析立体主义,也就是以多点透视取代焦点透视法,这便是“分析立体主义”时期。1909年毕加索创作了具有立体主义倾向的青铜雕塑—《费尔南德·奥莉维埃头像》。1910年,毕加索创作出了分析立体主义的经典之作——《肯惠拉肖像》。毕加索用粗细长短不同的线条把人像分割成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形状,然后又按照画家的主观理解去自由拼凑画面的色彩和形体。
1911年前后,分析立体主义的画风变得越来越抽象。看起来毕加索对此并不满意,于是他开始用生活中的各种生活材料直接替换画面中的物体。1912年5月,毕加索创作了第一幅完整的拼贴作品——《有藤椅的静物》。在这幅作品中,毕加索创造性地将一块日常厨房用的油布作为画作的背景,并在其表面印上了逼真的藤椅。1912年秋天的,毕加索利用明显带有战争标题的报纸作为原料进行拼贴,创作出了《吉他、乐谱与玻璃杯》。作品中插入的日常物品打破了传统画面的连贯性与一致性而引发对作品的多重解读,更是显示出了拼贴立体主义手法的意义价值。
六、结语
毕加索从小有着很好的传统绘画的功底,随着对亲情,爱情、友情及生活的不断感悟,毕加索绘画风格处于不断创新的状态,最难得可贵的是不断转换的成功。毕加索的绘画方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他的艺术思维是超越普通人的,他的成就更是启迪和激励着后人。
[1]皮埃尔·戴,唐佳慧(译).毕加索传[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史雄波.拼帖立体主义的反抗[D].南京:南京大学,2013.
B845
A
1005-5312(2016)05-0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