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与特点研究

2016-10-25马原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建议现状

马原

摘 要:为考察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与特点,采用中国版成人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安徽省三所高校307人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心理弹性总体状况良好,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心理弹性总体上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无显著差异,仅在性别差异的坚韧性方面差异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B84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22-02

一、问题提出

于心理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始于美国,诸多大规模研究显示,儿时曾经历严重的压力和逆境,长大后并未出现明显心理社会功能问题者的比例相当可观[1]。其中的典型研究是Werner的夏威夷考爱岛研究,Werner及其同事在1955年对夏威夷考爱岛700名新生儿进行了为期4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有1/3的儿童经历了贫困、国内冲突、父母吸毒等重大压力事件,但当他们到了四十岁时并没有被不利的环境击溃,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弹性[2]。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失败、苦难和逆境时有效的应对和适应[3]。当个体的生活发生变化时,来自个体、家庭和社会等相关生态系统的保护性因素会相互作用,促使个体做出及时的、有效的应对和适应,以抵抗环境改变造成的不利影响。心理弹性领域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共经历了三个阶段[4]。这三个阶段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理论到实践,包含了心理弹性领域数十年的研究成果。

在第一个阶段,研究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及发现影响心理弹性的危险因子和保护性因素,二是如何评估个体心理弹性状况。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对各类因子的分类开始精细化。在第二个阶段,由于受到发展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影响,研究者开始从传统关注个体转向关注与之相关的家庭、社会等生态系统,并且个体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开始成为焦点,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开始以整体系统的视角观察研究心理弹性及其过程。在第三个阶段,研究者开始以实践干预来检验心理弹性的理论成果。比如致力于防止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西雅图社会性发展工程”(Seattle Social Development Project),致力于提高学龄前弱势儿童能力的“领先计划”(Head Start)等等[5]。现阶段,心理弹性结合应激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逐渐扩展到特殊教育、学校培训、心理咨询、疾病护理、家庭治疗、社区建设甚至公共卫生等领域中[6]。

本研究对安徽省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并分析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省3所4年制本科院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分层抽样,随机抽取3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7份,其中男159人,女148人;城市82人,乡镇225人;独生子女112人,非独生子女195人;大一年级127人,大二年级104人,大三年级76人。

2.研究工具

中国版心理弹性量表。采用肖楠和张建新所修订的中国版心理弹性量表(简称CD-RISC),该量表共25个项目,分为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1,坚韧分量表为0.88,自强分量表为0.80,乐观分量表为0.60。量表得分采用5分制,量表总分为25个项目得分的均分,分量表得分为各分量表对应项目得分的均分。

3.研究过程和数据处理

分别由经过指导的各校教师分发问卷,采用相同的指导进行团体施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问卷当场收回,采用软件SPSS 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三、结果分析

1.大学生心理弹性总体状况

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为3.69±0.64,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分量表的得分为3.60±0.74、3.92±0.73、3.55±0.66。通过单样本t检验得知,量表总分与3个分量表得分都显著高于理论中值(3.00),说明大学生心理弹性总体状况良好,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其中自强方面得分最高,其次是坚韧,最后是乐观。

2.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性别差异比较

由表1看到,大学男生和女生在坚韧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自强和乐观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

3.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比较

由表2可以看到,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三个分量表上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4.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年级差异比较

通过表3的结果可以看到,以年级为自变量,3个维度得分为因变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四、讨论

1.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性别差异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男性大学生在坚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在自强和乐观两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导致心理弹性坚韧性性别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男女生理结构上的差异,生理上的差异使得男生比女生更强健、更有力、更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另一方面,传统的社会期望也使得男生比女生更能承受压力、更有竞争性、更能坚持下去,不会轻易放弃。

2.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心理弹性各维度上均未形成显著差异。马先明的研究发现,是否独生子女对坚韧性人格总体及各维度均无显著差异[7]。夏冬丽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乐观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8]。雷万胜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强维度上差异不显著[9]。研究认为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在学习中都养成了坚韧、自强的性格,同时家庭成員也给予其关注和鼓励,也使得他们形成了乐观的良好品质。

3.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年级差异分析

在对各年级大学生心理弹性进行分析比较时,发现年级变量在心理弹性三个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观察发现,从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大学生在坚韧和乐观两个维度上的均值依次递增,在自强因子上的均值依次递减。原因可能是大一新生在刚刚进入大学后,怀揣梦想,渴望得到认可和荣誉,努力奋斗,自强不已,然而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难后,自强意识慢慢消减,坚韧性和乐观倾向却在考验之后得到了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弹性总体状况良好,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其中自强方面得分最高,其次是坚韧,最后是乐观。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各维度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发现,大学生心理弹性总体上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等变量上无显著差异

2.建议

大学中的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同时融入对心理弹性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具有良好的应对和适应,是大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1)实行导师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目前导师制的制度普遍应用于研究生教育中,在本科生教育中未能普遍實施。本科生导师制就是高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专业教师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及发展方面的指导[10]。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实行导师制,在学生就读期间,由导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或者生活上的困难、挫折和压力,为将来进入社会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问题积累经验。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分类——辅导”模式和“三级预防”模式[11]。其中“分类—辅导”模式是指当心理问题产生时,将存在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学生分类进行辅导教育,而对于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则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进行个体辅导,保证他们都能进行正常的生活或者学习。“三级预防”模式则强调的是预防,在没有问题的时候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增强心理免疫力,在有问题的时候提供专业干预,帮助其尽早恢复。

(3)开展韧性干预训练,强化个体挫折承受力

目前,在国内关于大学生的韧性干预训练多以团体心理训练为主,如杨海的团队组建训练、相互信任训练、交流技巧训练和协作任务训练[12],韦海燕的团队组建训练、朋友支持训练、自我接纳训练、自我效能训练、情绪管理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家人支持训练和重新自我认知训练[13]等等。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席居哲.左志宏,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426—1447.

[2]许书萍.心理弹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J].社会工作,2012,10—13.

[3]Xiaonan Yu,Jianxin Zhang.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i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with chinese people.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7,35(1):19-30.

[4]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韧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31(4):995—998.

[5]李虹,刘旭初.心理弹性干预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2,18(3):87—91.

[6]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与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7]马先明.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M].苏州:2008.

[8]夏冬丽.乐观初中生的自我认知特征[M].河南大学:2011.

[9]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2):155—157.

[10]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5):80-84.

[11]路芳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M].江西:2012.

[12]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M].西安:2010.

[13]韦海燕.大学生复原力的干预研究[M].上海:2009.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建议现状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