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6-10-25张诗乔
作者简介:张诗乔(1987-),女,汉,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学。
摘 要:美术史是艺术类学生的理论必修课程。但目前,学生对美术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尚为不足;同时,课程安排中对美术史的现状亦存有欠缺。加之美术史本身所涉范围较广。因此,改善美术史的教学状况不但要从横向拓展其宽度,还要从纵向探讨其深度。
关键词:美术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65-01
16世纪中期乔治·瓦萨里完成了《从奇马布埃到我们时代的杰出建筑师、画家和雕塑家传》,西方的第一部美术史诞生了,瓦萨里因此被誉为“美术史之父”。受瓦萨里影响的约翰·约安希姆·温克尔曼随后亦完成了《古代美术史》,他认为,“美术史的目标是要将艺术的起源、进步、转变和衰落,以及各个民族、时期和艺术家的不同风格展示出来,并要尽可能地通过现存的古代文物来证明整个美术史。”①然而,中国的第一部美术史(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早于瓦萨里几百年,但其所涉及的主要是绘画作品,包括画家生平、师资承传、笔法演变、风格样式等,对于其他艺术种类所涉无几。
20世纪初,随着西方高等教育制度传入我国,中西图画函授学堂(1911)、上海图画美术院(1912)、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18)、杭州国立艺术院(1928)等美术教育实体相继成立,由于其创立者多为负笈海外的美术家,故致当时“国内美术学校均呼欧风”,西方美术教育体系占据主导,并对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产生影响。②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成立,成为我国美术史学科发展的重要转折。如此至今,美术史成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理论课程。
一、美术史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境遇
美术专业的学生对美术史在内的理论课程认识尚不十分清楚。学生普遍认为,美术史本是微不足道的理论课程,实在不需要花费精力去认真研习,但必须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不在于吸收多少知识,事实上,对他们来讲,最大的约束即是学分的限制。因为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有学分要求,必修课程如有挂科,要求学分未有修够,其后不予毕业。所以,吸引学生的并非美术史本身,而是学分制要求“所逼”。同时,美术院校对史论课程的安排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最为突出的即是课程学分的不足,从西方美术史的内容来看,其涉及的内容并非绘画一类,还包括古代设计这一大类。且不说绘画本身所含内容就十分丰富,设计一类又包含诸多领域,亦如建筑设计、工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如是,仅是理清每个时代的绘画与设计两大横向内容,就需大量课时。若再加些深入的讲解,如加入思想史的内容、部分历史学的内容,以及一些考古学的内容,那么,仅以个案研究为讲解内容都需要十分充足的课时量。而前述这些思想史、历史学、考古学,甚至社会学等知识又是美术史必然相关的学科,不得不作讲解。
二、美术史与别类学科之间的联系
美术史学并非孤立存在的学科,其与别类学科亦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1、美术史与考古学之间的联系。首先谈及的是美术史与考古学之间的联系。李凇老师曾经有一篇文章(代序:研究艺术的考古学家或研究图像的历史学家——略论考古学的影响与中国美术史学的学科性)专门论述此题,他说,“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与中国考古学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联系日益增强的趋势……考古新材料及其支撑它们的考古学给美术史在对象、方法和观念上都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并由此给后者带来了转变与新的发展机会……并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联结美术史学与历史学的桥梁。”③美术史学不再局限于绘画艺术的研究,随着考古学的不斷发展,考古文物的不断发掘,雕塑、青铜器、画像砖、画像石、石窟造像等皆纳入了美术史的研究范畴。因此,中国美术史“不再仅仅着重于文人们在纸上的笔墨游戏,而是全方位地关注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的整个社会的美术活动乃至文化活动。”④因此,考古学的兴衰或者可以决定美术史学的发展,考古材料的真伪辨别则可以决定美术史价值之高低。
2、美术史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再看美术史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一般综合类大学下属的美术院系,大多艺术专业的学生对历史所知甚少。然而,不了解历史的原貌,尚不能明确这些艺术特征形成的真相。以魏晋南北朝为例,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战乱不断的时代,但其时的艺术却展现出十分活跃的面貌。恰如鲁迅先生所讲,“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⑤这个时代所体现的文学艺术的最大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因此,其书法艺术中所体现的是与时代相应的飘俊飞扬、逸伦超群、神清气朗的魏晋风度。于是,艺术与经济、政治并非时常平衡。“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却产生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有相当多的情况是,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如是,时代的变迁是艺术风貌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但两者又非必然的顺应关系。
3、美术史与思想史之间的联系。前文已述,绘画在美术史内容中所占比例甚大。而图像则是绘画的结果所示。但普遍关注美术史的学生并不关注思想史的内容,或者说,并不太关注对图像内涵的探究。以古代地域图像为例,《舆地图》、《禹迹图》、《广域图》之类,当它把汉族所在的那一块空间放在中央并占据了“天下”的大半而将异域画得很小并放在四周,我们知道它仍然在表达着古代中国关于天朝与四夷的想法……如此之类的《职贡图》,常常将异域人画成“状貌各不相同,然皆野怪寝陋,无华人气韵”之像。事实上,这仍然表达的是天朝上国之自信!因此,透过美术图像,我们所看到的是古代艺术的根源……
总结
通过以上论述,美术史课程的教学所含知识面甚为广泛,其与别类学科,如考古学、历史学、思想史等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此及彼,历史演绎或者可以决定美术史的衰落,考古材料的发掘能够影响美术史内容的扩展,而透过美术史,透过美术图像,我们又能够窥见古人思想深处的隐秘。因此,对于美术史课程的教学,不能局限于“美术”的领域,应拓其广而研其深。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注释
①邹清泉著《学院语境与美术史教学》,详见《美术学报》2012年第2期,第65页-73页。
②邹清泉著《学院语境与美术史教学》,详见《美术学报》2012年第2期,第65页-73页。
③李凇著《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页。
④李凇著《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页。
⑤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9年5月,第153页。
⑥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9年5月,第168页。
⑦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