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段木栽培黑木耳菌株筛选试验

2016-10-24李世华李为民张九玲田继成

蔬菜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科黑木耳菌丝

李 军,李世华,李为民,张九玲,刘 杰,肖 艳,常 堃,蔡 婧,田继成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黑木耳是我国重要的栽培食用菌,近年来产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截至2012年,总产量达475.40万t,仅次于平菇和香菇,成为我国总产量第三的栽培食用菌[1]。目前我国黑木耳生产栽培方式以传统段木和代料栽培并存,段木栽培的黑木耳具有口感好、市场认可度高等优点,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近年来我国黑木耳产业正在朝着代料栽培方向发展,同时受到林木资源限制,仍然进行传统段木栽培的地区已屈指可数,相关研究也都是围绕代料栽培进行,导致适合段木栽培的黑木耳品种越来越少。十堰市是传统黑木耳产地,辖区内房县所产黑木耳俗称“燕耳”,品质高、效益好,其栽培模式以段木栽培为主。由于近年来段木黑木耳品种有退化趋势,为筛选出适合十堰地区栽培的段木黑木耳品种,选取6个黑木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栽培用户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6个黑木耳菌株具体来源及编号见表1。

表1 供试菌株及来源

1.2 试验设计

每个菌株即1个处理,每个菌株接种90根耳杆。记录每个菌种分批收获的产量(干品),最后统计干品总产量、平均单杆木耳产量。

1.3 菌种制作

1.3.1 母种配方

马铃薯200 g(去皮)、葡萄糖20 g、琼脂20 g,加水至1 L,pH自然。

1.3.2 原种配方

选取新鲜无霉变的麦粒浸泡一晚上,煮至无白心,摊开使之表面水分干燥,加入1%石膏,分装入原种瓶,121 ℃高压灭菌2 h。

1.3.3 栽培种配方

杂木屑79%、麸皮20%、石膏粉1%,含水量60%左右,分装入33 cm×17 cm菌袋,121 ℃高压灭菌2 h。

1.4 栽培管理

为保证试验一致性,试验所用木材均为壳斗科栓皮栎,木材于冬至后采伐,截成1.2 m长的木段,两头涂抹石灰水,搭成“#”形晾晒。

接种于3月中旬进行,接种孔使用电钻打孔,孔直径为1.6 cm,孔深5 cm,孔竖距8 cm,行距2.5 cm。采用边打孔、边放种、边加盖方式进行接种,接种完毕的耳杆呈“#”形堆放,并加盖农膜保温,进行养菌管理。

耳杆发菌期间每天揭膜通风30 min,每周进行1次上下倒堆工作,使耳杆上下发菌均匀。气温回升到20 ℃以后,用农膜覆盖表层,四周挂空,加盖遮阳网,防止耳杆脱皮。每隔10 d左右翻堆1次,并且喷、浇水1次,促使耳杆发菌均匀。观察记录不同菌株发菌、菌株抗杂情况、耳牙生长情况、菌丝深入木质部情况。

当50%以上的孔穴都有耳芽形成,且菌丝孔穴横竖都已相连,菌丝生长基本一致时,可以边发菌边出耳。上架后,使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早晚喷水进行催耳。在管理过程中做到“三结合,四确保”,即养菌与催耳,干与湿,光温湿气结合;确保不脱树皮、不流耳、无病虫害、有水分供给。在炎热的季节采取遮阳措施,保护树皮。喷水要求足、细,而不过多。注意观察各品种黑木耳子实体性状并进行产量统计工作[2]。

当黑木耳子实体颜色由深转浅,且耳片舒展变软,耳根收缩,子实体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时,应立即采收。采收一般在雨后初晴或晴天早晨露水未干,耳片柔软时进行。每批耳木采收后停止喷水5 d,经过养菌后再进入催耳管理。每次采收后将耳木转向,促使耳木发菌、出耳均匀。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菌株发菌情况及抗杂能力比较

由表2可见,6个菌株抗杂能力都较强,其中A16和A139各有2个耳杆感染杂菌,A8有1个耳杆感染杂菌,其余3个菌株都没有杂菌感染情况。6个菌株的耳牙发生情况有一定差异,A139和新科5号耳牙发生率最好,都超过60%以上,其余菌株都在50%~60%;K6、A139和新科5号这3个菌株菌丝深入木质部情况良好,都达到4/5,其余菌株为2/5~3/5。

2.2 不同菌株子实体特征及产量比较

一般而言,颜色黑、根小、单片、耳厚、碗状、筋少、圆边的木耳品种在市场上容易受到消费者喜爱,售价较高[3-4],供试6个菌株中K6和新科5号符合这个标准(表3);6个菌株都抗流耳,其中最强的是新科5号;6个菌株黑木耳产量有一定差异,其中新科5号产量最高,平均每杆干品产量达到154.0 g,A8119产量较低,只有123.9 g,其余4个菌株产量都在140 g上下。

3 结论

我国目前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几乎完全来自野生样本的分离驯化,因此不同的菌株都有其地域局限性[5]。本研究的出发点是筛选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段木栽培黑木耳品种,因此所有菌株的栽培管理均按照当地栽培习惯进行。部分菌株表现较差的原因并非完全是品种产量性能差,可能是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不深,致使在统一的栽培模式下部分本来产量性能较好的菌株未能发挥出其高产的特性。

表2 不同黑木耳菌株发菌情况及抗杂能力比较

表3 不同黑木耳菌株子实体特征及产量情况

从菌株抗杂情况、耳牙生长情况、菌丝深入木质部情况、子实体特征及产量等方面综合评价可知,新科5号在当地栽培模式及自然条件下表现较好,适宜作为段木栽培黑木耳推荐品种在当地生产中推广。

猜你喜欢

新科黑木耳菌丝
A self-driven photodetector based on a SnS2/WS2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with an Al2O3 capping layer
Introducing voids around the interlayer of AlN by high temperature annealing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德江黑木耳
新科空调逆势增长200% 2019年销售目标200万套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奥斯卡新科影后朱丽安·摩尔:爱,是朵不曾辜负的“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