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播学与教育学期刊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比较分析
——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数据

2016-10-24刘洋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传播学教育学媒介

刘洋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新闻传播学与教育学期刊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比较分析
——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数据

刘洋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新闻传播学期刊和教育学期刊是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阵地。运用SPSS软件,以1997-2015年间公开发表在此两类CSSCI期刊上的399篇主题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发现两类期刊的共同点:刊发论文数量在减少,但研究热度未减;理论研究多于实践研究;缺乏集中的研究阵地。在研究主题和群体对象中具有差异性。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要以跨学科方式推动。

媒介素养教育;CSSCI;内容分析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自1997年国内正式发表第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1]以来,这一“舶来品”研究在国内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闻传播学期刊和教育学期刊作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主要阵地,已经刊发了大量的论文。一些学者以这些论文为依据,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状况进行过总结。从方式上看,这些总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主观分析为主;另一种则是以量化分析为主。前一种如汤书昆、孙文彬(2009)将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分为引入与启蒙(1997-1999年)、借鉴与准备(2000-2003年)、起步与积累(2004-2005年)、思考与批判(2006至今),并将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划分为八个重点范畴[2]。但是,受制于时间范围,该文主要反映的是2009年以前的情况。赵广香、郭广春(2009)对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状况进行了总结性综述,重点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对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内涵的理解、对媒介素养教育目标的界定、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设计、媒介素养教育方式的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等,但这一分析仅局限于基础理论研究,未能对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其他主题进行综述[3]。

对某一段时期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状况进行定量描述与分析的论文则主要有以下几篇。白龙飞(2006)用内容分析方法剖析了中国媒介素养教育1997-2006年之间的研究成果,但同样由于时间限制,该文仅反映了前十年的研究状况[4]。袁磊等(2011)采用文献计量学以及内容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到2010年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社会科学索引(CSSCI)两大引文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了深入分析[5]。但一方面这些分析仅局限于十年时间,另一方面该文没有对新闻传播学、教育学领域在此研究上的差异进行探讨,也缺少研究方法的类目分析。

文献回顾表明,现有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概况描述和总结要么主要为综述式的描述和定性分析,要么所涉及的时间跨度相对有限,同时缺少对该研究领域跨学科性的理解,缺少对研究方法的总结。总之,对于从总体上概括和描述近20年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发展状况来说,现有研究尚存在不足。为此,本研究希望以定量的方式,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7-2015年间收录的CSSCI媒介素养教育主题论文进行内容分析,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新闻传播学和教育学期刊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上的差异,总结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二、研究设计与思路

(一)研究对象

由于第一篇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论文发表于1997年,因此本文将CNKI中国学术资源总库的检索起点设定为1997年,终点设定为2015年。以“篇名”为检索项,以“媒介素养”或者“媒介教育”或者“媒体素养”或者“媒介素养教育”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限定“CSSCI期刊”,可得到515篇文献。对下载得到的论文进行人工判读,从中摒除新闻、征稿通知、文摘、报摘以及重复等11篇后,余下504篇文献。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公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年)来源期刊目录及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将其中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学”期刊论文选出,共得到399篇有效样本。然后使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

(二)类目与分析单元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结合以往相关研究成果[5-6],确定了研究的主要类目如下。

1.刊载期刊:(1)新闻传播学类;(2)教育学类。

2.发表时间:(1)引入与启蒙(1997-1999年);(2)借鉴与准备(2000-2003年);(3)起步与积累(2004-2005年);(4)思考与批判(2006至今)。

3.研究主题:(1)内涵与外延;(2)现状研究;(3)方法与途径;(4)概论;(5)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4.媒介形态:(1)网络;(2)新媒体;(3)影视;(4)书籍报刊;(5)广播;(6)其他。

5.群体对象。不同群体的媒介素养研究是多年来形成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者着重对未成年人(中小学生)、大学生、农民工、公务员(干部)、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教师等群体对象的媒介素养或媒介素养教育进行分析。群体划分虽然不具有排他性,但基于尊重历史的考虑,本研究仍然将此类目区分为:(1)未成年人(中小学生);(2)大学生;(3)农民工;(4)公务员(干部);(5)新闻媒体从业人员;(6)教师;(7)其他。

6.研究方法:(1)定性;(2)定量。

7.作者类型:(1)新闻传播学者;(2)教育学者;(3)无法辨识;(4)其他。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刊载期刊

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主要刊载期刊中(如表1所示),新闻传播学期刊发文251篇,教育学期刊发文148篇,分别占总数的62.9%和37.1%。在发表文章最多的十种期刊中,不但新闻传播学类有6种之多,而且牢牢占据发文数量前三位。其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和《现代传播》上刊发的论文数分别为 52、51、48篇,占总数的13.03%、12.78%、12.03%。

在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中(如表2所示),新闻传播学期刊占据了前9位,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从新闻传播学兴起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也开始向教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延伸,其中尤以在教育学领域的成果最为丰富,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特征日益明显。由于与教育技术学科中信息素养研究的天然亲近性,教育技术学影响力最大的CSSCI期刊——《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都对媒介素养教育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其发文数也位居教育学期刊前三位。

表1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相关论文主要刊载期刊

表2 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与期刊分布

(二)发表时间

新闻传播学CSSCI期刊从1997年开始刊发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论文,但在2004年以前仅有6篇。从2004年开始,论文发表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并且逐年上升,于2010年达到顶峰。随后,论文发表数量总体略有下降。

教育学CSSCI期刊从2005年开始刊发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论文,到达顶峰期比新闻传播学期刊迟了2年。近几年,论文发表数量整体下降。尤其是2015年,数量较前一年减少了50%(如表3、图1所示)。

表3 不同期刊各阶段论文发表数量分布

图1 各年度发表数量

(三)研究主题

本文将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主题具体划分为内涵与外延、现状研究、方法与途径、概论、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从这五个方面对筛选出的399篇文章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可以看出,新闻传播学、教育学期刊发表论文的主题都较多地集中于“现状研究”,分别为164、68篇,占本类别论文总数的65.34%、45.95%。教育学期刊“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等方面的论文数量要多于新闻传播学期刊,表现出较强的教育实践特色。

表4 不同刊物研究主题的分布情况

(四)媒介形态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关新型媒介形态的素养教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论文所涉及的媒介形态进行比较后发现,新媒体、网络素养研究论文所占比重分别为40%、39%,而影视、书籍、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的研究论文合计仅占21%。相比而言,教育学期刊对网络媒体更为关注,而新闻传播学期刊则更关注新媒体(如表5所示)。这里的新媒体包括手机、自媒体、微博、微媒体、博客、泛媒体及社会化媒体等,基本涵盖了当前最新的媒体。

表5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媒介形态比较

(五)群体对象

在所有刊发的论文中,以未成年人、大学生为群体对象的数量最多,合计152篇,占论文总数的64.14%。新闻传播学期刊论文以大学生为主要目标研究对象,而教育学期刊论文则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此外,新闻传播学期刊在研究群体对象方面更为丰富,公务员(干部)、农民工、老年人、新闻从业人员等都成为其关注的对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表6所示)。相比而言,教育学期刊的对象则集中于未成年人(中小学生)、大学生和教师。

表6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群体对象

(六)研究方法

两类期刊刊发的论文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基本类似,均为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其中新闻传播学类期刊中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的论文比例分别为82.47%、17.53%,教育学类期刊刊中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的论文比例分别为83.78%、16.22%(如表7所示)。

表7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方法

(七)作者类型

在各类作者当中,新闻传播学者的发文数量比例高达63.41%,远大于其他类学者之和。在所有发表的253篇论文中,教育学类期刊刊载41篇,占16.21%(如表8所示)。由此可见,新闻传播学者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

表8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作者类型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表文章数量前10位的研究人员当中(如表9所示),教育学者占有6席。可以推断,相对于新闻传播学而言,媒介素养教育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在教育学领域更为集中。

表9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发表文章最多的研究人员及其所属单位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两类期刊在刊发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论文方面的共同点是:

(1)刊发论文数量在减少,但研究热度未减。在经历了2010、2012年的顶峰之后,新闻传播学、教育学期刊刊发的论文数量都开始减少,特别是排名前两位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其发文数量均连续两年下降。其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2015年发表论文数量分别为13、7、4篇;《新闻界》2013-2015年发表论文数量则为4、2、1篇。但是,再次从中国学术资源总库中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检索(不限定CSSCI期刊),可以得到样本2661篇,且2010至2015年间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呈波浪式增长。可以看出,虽然高水平成果减少了,但整体而言,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热度并未减弱。

(2)理论、定性研究过多,实践、定量研究偏少。两类期刊在刊发的论文中大多集中于“现状研究”、“内涵与外延”、“概论”等理论范畴,在实践范畴的论文数较少;采用的定性研究方法较多,定量研究方法较少。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经验来看,作为自下而上的一个研究领域,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的良性互动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7]。缺乏实践检验的理论研究面临着闭门造车的危险,也容易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为此,亟需一些有影响力的传播学、教育学、美学、艺术学期刊充分发挥其学术期刊的公益性,通过合理的栏目设置加以引导,为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增加动能。

(3)缺乏集中的研究阵地。虽然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至少有四个CSSCI期刊发文数量在30篇以上,但为学术界所熟悉、有影响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专栏并未真正形成,也未拥有专门的媒介素养学术期刊[8]。令人遗憾的是,发文数量居首位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在2014、2015年已将原来的“媒介素养”专栏撤除。缺少高水平期刊和成果的支持,一个研究领域自然难以形成学术影响力。缘于我国学术期刊的特殊性,多年来巨大的学术需求常常无法转化为较强的学术影响,这不但不利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会导致优质稿件的外流,逐渐消解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地位。因此,在当前面临改革改制的形势下,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相关学术期刊应充分运用好市场化的选题开发这一“制胜武器”[9],策划好媒介素养教育的系列选题。

两类期刊的差异则主要表现在:

(1)研究主题。新闻传播学更多地关注媒介素养,如不同媒体的素养要求、不同群体的媒介素养等都是新闻传播学者聚焦的主题,这也使得新闻传播学更多关注最新的媒体,表现出研究的前沿性。相反,教育学者则积极将媒介素养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技术、信息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等实践,致力于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计,形成了“以教育技术知识”为桥梁、以“信息处理能力”为线索、以“视觉文化”为导向的研究框架[10]、“积极建构的保护主义”理念[11]和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资源[12]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成果。

(2)群体对象。相比较而言,新闻传播学期刊关注的群体对象更加多元化,除了未成年人、大学生之外,还包括公务员(干部)、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农民工、教师等;教育学期刊则相对单一,主要集中于学生、教师群体。随着群体对象的不断丰富,媒介素养教育已开始向“公民教育”理念拓展[13]。

综上所述,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学期刊具有绝对的影响力,教育学期刊的发展势头亦不容忽视。为此,要充分利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领域所拥有的社团共同体的资源和力量,协调两类期刊不同的价值取向,树立期刊整合的意识,形成联合办刊的合作基础,促进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以跨学科方式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1]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1):29-33.

[2]汤书昆,孙文彬.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述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2):16-20.

[3]赵广香,郭广春.近年来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综述[J].池州学院学报,2009(4):80-83.

[4]白龙飞.十年:追寻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轨迹[J].电化教育研究,2006(2):24-29.

[5]袁磊,刘丹,程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论文内容的分析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3):83-89.

[6]孙卫国,祝智庭.媒体素养教育:现代教育新理念——国内外媒体素养教育概览[J].电化教育研究,2006(2):18-23.

[7]毕玉.境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新闻界,2008(1):32-35.

[8]张开.媒介素养学科建立刍议[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1):143-146.

[9]赵文义,王卫勋.学术期刊市场化的逻辑与实现路径[J].科技与出版,2012(2):28-30.

[10]王帆.教育技术学视域下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16-19+23.

[11]卢锋,张舒予.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1-16.

[12]陈晓慧,吴靖,张煜锟.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资源设计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9-33+50.

[13]陈晓慧,刘铁珊,赵鹏.公民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4):35-39.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Research of Journal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Based on the Published Papers in CSSCI

LIU Ya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Jiangsu 210023)

Journal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 are main positions that Chines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research papers were published.This paper has selected 399 papers related to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CSSCI between 1997-2015,and then conducted a content analysis to find that these two journals have three common points: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is decreasing,but remains a heated topic;the theoretical study is more than the empirical study;lack of a concentrated research position.And they have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themes and objects.In a word,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in an interdisciplinary way.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CSSCI;content analysis

C1

A

1671-9743(2016)08-0106-06

2016-08-11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B-b/2015/01/046);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重点招标项目“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电视作品编导与制作'实验课程为例”(JG01715JX04)。

刘洋,1990年生,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传播学教育学媒介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