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姐妹”称谓考
2016-10-24王丽滨
王丽滨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晋中“姐妹”称谓考
王丽滨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晋中方言“姐妹”称谓从出现时代、形体变迁、词义变化和分布特点,可以看出“姐妹”称谓由于晋中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民族融合,形成了既有从古汉语中继承来的,又有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具有地域特色特点,深入研究了“姐妹”词汇的历史变化。
晋语;方言;称谓;姐妹
方言是反映地域文化的载体,晋中亲属称谓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晋中11个县市亲属称谓在语音和语义上各有不同,“姐妹”的称谓从历时演变和方言点分布展开分析,揭示其演变历程和相互关系。
一、“姐妹”亲属称谓词的出现时代
从上古汉语中可查的记录“姐妹”的亲属称谓有“姐”、“妹”、“姊”等。段玉裁认为“姐”:“方言也,其字当蜀人所制。”郭沫若《释祖妣》指出“姐”并非借词,它和“祖”一样,都是从“且”发展而来的,词义相通,是同源词。”[1]“且”,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肉块“”(夕)上加指事符号“_”,表示切肉,将肉块切成均等的若干块。有的甲骨文“”在肉块“”的正中加“”(等号),强调“平分”。在原始的共产社会,平分肉食,是祭祖敬神时的重要仪式。也有专家称“且”像男性生殖器,是“祖”造字本义。也有专家认为金文“”是一个容器:每格分别供奉商朝人历代不同祖先,“姐”是“祖”的本字,表示先祖。“姐”的起源应该很早,但“姐”最早出现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从女且声”。
甲骨文目前查到只记载有“妹”字,没有“姊”。“姊”最早出现于金文,这说明最晚在周已经出现了“姊”。《尔雅·释亲》:“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姊”和“妹”是华夏语固有的亲属称谓词[2]。“姊妹”连用时间大概也在周,《左传·襄公十二年》“及姑姊妹”。《礼记·檀弓下》“由鲁嫁,故为之服姊妹之服”。“姐”进入中原应该是十六国南朝时期,“姐姐”、“妹妹”开始连用,《北齐书·文宣皇后李氏传》载:“太原工绍德至阁,不得见,曰:‘儿岂不知耶?姐姐腹大,故不见儿'。”“姐”盛而“姊”衰,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小儿名伯禽,与姐亦同肩”。唐代出现“姐妹”连用,《拍案惊奇》卷三周经历道:“不要如此说。你姐妹都在左右,也是难得的。”宋代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萧韶说:“姐姐嫁了个响马贼。我虽在被窝里,也只是伴虎眠,有何心绪?妹妹只当得丫头。”“宪圣再拜对曰:‘大姐姐'远处北方,臣妾缺于定省。”宋代后期,“姐姐”“妹妹”已具备现代“姐姐”、“妹妹”的意义了。
二、“姐妹”亲属称谓词的形体变迁
三、“姐妹”亲属称谓词的词义变化
“姐”本义是名词,是古代对外祖母的尊称。“姐”在《说文解字》解释“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3]。《广雅·释亲》:“姐,母也。”《广韵·马韵》:“姐,羌人呼母。”在宋朝时,“姐”却指“女兄”。《说文》“兄,长也解字。”宋吴曾《能改斋漫·事始二》可以作证:“近世多以女兄为姐,盖尊之也。”说明“姐”的词义扩大引申为“同父母、年龄比自己大的女子”。元朝关汉卿《鲁斋郎》楔子:“我浑家就是你亲姐姐一般。”又进一步扩大引申为“成年的年轻女子”。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小生无宋玉般容,潘安般貌,子建般才;姐姐,你只是可怜见为人在客。”
“姊”本义名词,是古代姑舅对嫂子的称呼。《尔雅》中有“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诗·邶风·泉水》有“遂及伯姊”。《说文解字》:“姊,女兄也。”借代引申为“姐姐”,《乐府诗集·木兰诗》中有“阿姊闻妹来”。“妹”造字本义是名词,指发育成熟但还未出嫁的女子。《易·归妹》中“妹者,少女之称也”。词义引申为“年轻的女性”。再进一步缩小引申为“相同血缘而年纪较小的女性”。《说文解字》:“姊,女弟也。”《诗·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姊妹”原指“姐姐和妹妹”,例如《全宋词》张先《贺圣朝》:“谢家姊妹,诗名空杳。”“姊妹”还由“姐姐和妹妹”引申出了“同辈女子”的意义[4]。朱敦儒《蓦山溪》“谁家姊妹去寻芳。粉面云鬟参杂、汉宫妆”,进一步引申为“兄弟姐妹”。古代中国以男性为中心宗法观念,亲属称谓上也带有男尊女卑的特点,当一个家庭中女子远远多于男子,那么往往男子被包括在女子的称谓里。例如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今皇帝是俺嫡堂侄,先皇帝是俺同胞的那姊妹”。《红楼梦》二十回“因他自幼姊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伯叔的有迎春、惜春,亲戚中又有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等诸人”[5]。“姐妹”方言中义项[6]:(1)姐姐和妹妹,不包括本人。(2)弟兄姐妹。“姐姐”指同一父母的女孩中比自己年纪小的。“妹妹”指同一父母的女孩中比自己年纪小的。
四、“姐妹”亲属称谓词的分布特点[7](表1)
姐姐分为两类。
表1 称谓词的分布
第一类:称谓词是“姐姐”,方言点为:太谷,榆社[8],榆次,灵石,寿阳,昔阳,左权,和顺。
第二类:称谓词是“大大”,方言点为:平遥[9],介休,祁县。
妹妹分为两类。
第一类:称谓词是“姊妹”,方言点为:祁县,太谷,榆社,榆次,寿阳,昔阳,和顺。
第二类:称谓词是“妹妹”,方言点为:平遥,介休,灵石。
“大大”属于特殊的方言称谓词,山西一般称呼父亲为“达”或“达达”,“达”的本字是“爹”。“徙邪切,羌人呼父也”,也有一些方言点称呼伯母为“大”或“大达”。称呼“姐姐”为“大大”只有平遥、介休和祁县。清·梁章拒在《称谓录》载有“大”《字汇补》有“女大,字。注:姊妹也。”文琴指出“达”是蒙古语外来词,大概在元代进入山西方言[10]。
五、总结
方言的亲属称谓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它的地理位置很有关系。山西方言分为七片,其中并州片分为晋阳小片和平辽小片,介休市、平遥县属于晋阳小片,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与外界交流密切。山西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介休、平遥、祁县在先秦两汉时期的亲属称谓词比较简单,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五胡乱华[11],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融入其中,因而必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所以平遥、介休,祁县等地称呼“姐姐”为“大大”。灵石县虽然属于晋阳小片,但也是四周群山环绕,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0%以上,晋中其余10县市称呼“姐夫”、“妹夫”时,只有灵石保留了“姐婿”“妹婿”的称呼。《尔雅·释亲》:“女子之夫为堵。”《说文·士部》“婿,夫也。从士,胥声。”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壻或从女。以女配有才知者,为会意。婿为男子之美称。因以为女夫之称”。汉代出现“婿”,比如韩婴《韩诗外传》:“太公望少为人婿,老而见去,屠牛朝歌。”而昔阳、和顺、左权属于平辽小片,晋中市东南部,多山地丘陵,与外界相对隔绝,保留了很多古音,祁县、太谷、榆社、榆次、寿阳、昔阳、和顺等地称呼“妹妹”为“姊妹”。
[1]张新艳.“姐”“祖”同源考[J].孝感学院学报,2009(1):63.
[2]马丽.“姊”之流变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5):42.
[3]庄初升.释“姐”[J].汉字文化,1994(1):65.
[4]王胜美.从“姊妹”说起[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31.
[5]徐媛媛.汉语亲属称谓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文学学院,2007: 67-85.
[6]张双棣.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4:740.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48.
[8]温端政.山西方言志丛书[M].(平遥太谷祁县寿阳)太原:语文研究出版社;(和顺)北京:语文出版社;(介休左权)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9]侯精一.平遥方言民俗语汇[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135.
[10]乔全生.山西方言重点研究丛书(榆社)[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28.
[11]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文学学院,2003: 23.
A Study of Addressing Sisters in Jinzhong
WANG Li-bin
(Ji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nzhong,Shanxi 030600)
The addressing of Jinzhong dialect“sisters”is characterized by its change of meaning and distribution.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sisters”appellation is due to Jinzhong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history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the formation of both the ancient Chinese have inherited,and influenced by the languages of ethnic minoritie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indepth study on the“historical change sisters”vocabulary.
Jin dialect;dialect;appellation;sister
H172.2
A
1671-9743(2016)08-0093-02
2016-08-10
2015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晋中地区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20152217)。
王丽滨,1972年生,山西晋中人,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