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产品+市场+物流”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2016-10-24潘百翔
潘百翔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产品+市场+物流”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潘百翔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高职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企业转型需要,形成新的人才优势。以浙江外贸转型发展的路径为依据,提出如何进行围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国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及实施过程。旨在为同类院校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全新的借鉴。
浙江外贸;高职国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强与世界经济融合发挥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浙江外贸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粗放式经营,积累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贸易结构并未发生质变,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出口产品仍主要靠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制成品也多是质量低、技术工艺落后、附加值低、经营利润低。近几年来,浙江外贸多年积累叠加的弊病集中爆发,企业发展减慢,生存危机日益严峻。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大适时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这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部署,更为浙江外贸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国际市场开发新模式为导向,在创新中不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而培育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能力相匹配的外贸业务人才,是战略实施的关键。因此,作为外贸产业发展重要人才支撑的高职国贸类专业,也必须着眼于创新驱动这个新视角,及时转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2 高职国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与落脚点
2.1改革的意义
(1)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创新驱动视角下浙江外贸转型发展重要支撑。2015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深化改革、创新驱动,通过深化外贸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和贸易业态,集成新的竞争优势,增强外贸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外贸行业发展下一步核心任务。在政策红利的刺激下,外贸企业的创新氛围,也在不断被释放。据统计,2015年,浙江省外贸企业无论是产品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而实现企业创新驱动的关键,是外贸创新型人才的支持。
(2)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的核心载体。为契合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高职教育进入3.0版时代,人才培养向高端技术技能型延伸成为主流。对高职国贸专业而言,如何体现人才培养中的“高端”属性,具备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这三个特征要素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将成为国贸专业新一轮人才定位的核心载体,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具备对某种技术的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使他们经历持续改进或创新现有的工艺、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完整的技术活动过程。
(3)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职国贸专业破解校企合作瓶颈的全新尝试。工学结合是产教合作的主要途径,工学结合的难点在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能否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就国贸专业而言,工学结合一直是专业发展的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外贸企业的商业机密,外贸操作过程的严密性使企业经不起学生工学结合的“折腾”,无法实现双赢。而创新型人才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外贸企业需求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创新需求,技术难题作为学生课程设计的“动力源”和“创新源”,可以为国贸专业校企合作探索全新的道路。
2.2改革的落脚点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基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也应该落实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两个点上,具体如下。
(1)创新意识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创新发展战略深刻启示着高职院校和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高职教育要生存发展必须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重要的使命和发展方向。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纳入一个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有专业都应进行渗透,具体包括营造创新环境、开设创新课程、开展探中学的教学模式、创新学生评价制度等方面。
(2)基于“产品+市场+物流”的创新能力培养。根据浙江省商务厅关于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的观点,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抓“国际营销网络”和“出口产品研发”两头,积极打造外贸开拓国际市场平台。对应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以三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产品创新能力,支撑外贸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和创新元素的提升;二是国际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特别是“互联网+外贸”的发展模式下,如何运用互联网,进行业务开拓;三是国际物流的操作能力,也就是如何运用网络平台,选择合理货运机构和方式,实现货运的最优化。这三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近几年来高职国贸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切入点。
3 国贸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困境分析
在国贸专业建设中,很多建设负责人也认识到适应形势的发展,融入创新元素的重要性,但从实际的建设情况看,人才培养还是更多停留在货物贸易的操作能力训练上,几乎没有学校在该专业尝试创新能力培养,也造成了国贸专业毕业生这几年的就业率虽高,但就业质量低,成长性低的“一高两低”现象。
3.1创新意识培养的困境
国际贸易的业务过程,包括就业岗位相对而言是非常清晰的,几乎国内所有的国贸专业的就业岗位都是围绕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都围绕岗位进行。高职院校是就业导向的教育,谈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顶层设计,也没有很好的可借鉴的模式。
3.2创新能力培养的困境
国贸专业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跨学科融合,很多专业教师却安于现状。从国贸专业产品创新、开拓手段、物流操作等创新能力的培养看,光依靠国贸专业的教师是无法完成的,如专利申请等,必须要工科、营销、电子商务等多个学科老师合作完成,很多老师不愿意去突破。因此,如何突破人才培养的发展瓶颈,通过跨专业的协作来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既是时代与企业所需也是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必须要走的一条转型之路。
4 高职国贸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实现路径
4.1改革基础
按照我校的改革思路,笔者提出,通过“四建设、四融合”,完成高职国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的基础。具体包括:一是建设一个创新系列课程包,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聚集专业资源,针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开发创新系列课程包。其中《产品创意与创新思维》、《外贸产品创新》,《外贸产品征集与调研》、《外贸SYB创业实战》、《国际物流基础》等创新项目课程融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面向全体专业学生开设。《外贸产品创意创新实战》融入专业实践课,主要面向经过双向选择产生的创新班学生。《纺织品国际市场网络开拓》、《竹木制品国际市场网络开拓》将在前期准就业工学结合成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融入外贸业务员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国际物流与快递》面向国际物流订单班的学生开设。二是建设一支跨专业创新课程团队,与专业课堂教学融合。制定相关的创新课程团队的建设规划,建设通过校内专业共融、师资共享,引进校外资源,打造跨专业的课程建设团队,将每一门创新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落实到人。三是建设一个创新实验实训基地,与专业实践教学融合。建成由外贸产品创新工作坊、网络贸易综合实验室、报关和国际物流实验室等组成创新工作实训室,引进全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等组成创新实训基地,与专业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四是建设一个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与专业服务产业融合。建立专利成果展示平台,通过网络展示、现场展示、成果推荐会等途径,积极向企业推荐专业创新成果。构建政府政策支持、专业成果推广、企业生产转化的全新政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突破。
4.2改革过程
一是在明确外贸产品创新,跨境网络开拓两种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系列课程建设,跨专业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三层次推进,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载体建设,然后通过先试点,再推广的方案,进行分层次实施。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层面是全体专业学生,主要通过《产品创意与创新思维》、《外贸产品创新》、《市场开拓与商务谈判》、《网络贸易实战》、《国际物流基础》等课程的实施,使得学生创新意识得到的全面提升,并为分层次教学打下基础。第二层面是分层次教学,主要通过前期的课程内容教学的基础上,选拔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组成三类创新班,分别是外贸产品创新班、国际市场开拓创业班、国际物流订单班等,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基本思路
4.3改革成效
笔者了解了浙江省内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近30所高职院校,近一半的学院在试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调研数据看,95%的高职院校认为改革有成效,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升就业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改革的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显著。参加试点的学生在学习了创新系列的课程后,参加创新项目、有自主创业想法的比例显著提升,同时,很多同学开始关注各种外贸产品的创新项目,并经常开展新产品、新用途、新设计的竞赛。二是学生的专利申请率、成功率、包括专利转化率显著提升。有些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学生年申请专利达到100项以上,很多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企业采纳。三是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新业务开拓的氛围日渐浓厚。利用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台、敦煌网等,学生在大学里就做起了国际贸易,很多基础好的学生在校园已经成为了小老板。
[1]李庆领.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2]刘丽艳.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结构重组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6,(6).
[3]傅海霞.高校国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对外经贸,2013,(1).
[4]薛选登.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析[J].河南教育,2012,(4).
“Product+Market+Logistics”Reform of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Practi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Pan Baixiang
(Hu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The higher voc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talents cultivated must cope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demand of the enterprises inorder to forge their talent advantag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ath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oreign trade industry in Zhejiang, weproposed the basic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ve higher voc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talentscentered on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competence.
foreign trade in Zhejiang; higher voc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G712
A
1005-152X(2016)07-0185-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7.041
2016-04-07
浙江省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国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jg2013325,课题负责人:潘百翔);浙江省国际贸易实务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潘百翔);浙江省创新驱动拓市场组织管理创新单位项目(项目负责人:潘百翔)
潘百翔,男,浙江湖州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与地方合作处副处长,浙江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带头人,浙江省教坛新秀,副教授,浙江省151第三层次人选,湖州市1112学术技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