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加快打造青岛多中心战略支点
2016-10-22包宏
◎包宏
李沧加快打造青岛多中心战略支点
◎包宏
随着城市功能的拓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作为工业聚集地和城乡接合部的青岛市李沧区,面临着空间结构与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矛盾日益突出的困境,亟须立足自身优势,加快“腾笼换鸟”的产业换挡升级,以成为青岛多中心战略支点为目标,加快发展步伐。
转型发展;优势递进;产业战略布局
李沧区位于青岛市区北部,是三大核心城区之一,也曾是大型工业企业聚集地与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李沧区是1994年重新调整行政区划时,由原沧口区与崂山县李村镇合并而成的新区,其空间结构大致由东、中、西三大板块组成,成立之初的业态形式可概括为亦工亦商亦农。
跨入21世纪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和区域功能的调整,李沧作为传统工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二产优势难以为继,大都面临关停搬迁的困境;中部传统的商贸形式也呈疲态,拥堵的交通状况和陈旧的经营模式,与现代休闲购物需求不相匹配;东部为崂山西麓,在2014年世园会筹办前,山林、河流和村落散布其间,山水相依的良好生态环境一直未能凸显。由此,李沧逐渐成了青岛的后进区域,未能与时俱进地分享城市经济发展的红利,也客观拉大了岛城发展格局的南北差距。
转型发展中的措施跟进
一个工业老区的转身并不华丽,而是满负阵痛、矛盾与未知,需要担当更多责任、付出更多代价、倾注更多精力。按照青岛市委“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的整体部署,李沧区委区政府对东、中、西三大板块实施了深入调研、分片把脉和靶向施策。
1.加快促进西部交通商务区优化
按照“退二进三”与“优二进三”相结合的原则,李沧西部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一是推进以青岛钢铁、青岛碱业和青岛海洋化工为代表的众多工业企业陆续迁出;二是选商引资,按“两低三高”标准(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低,经济收益高、社会效益高、幸福指数高),重点评估和引进网络信息、设计研发等服务业项目;三是发挥制造业作为青岛经济中坚的优势,对现有企业能够转型改造的实施就地升级,向高端制造业和配套服务业发展,避免赶尽搬绝造成经济空心化和服务无主化;四是借助青岛北站、地铁衔接、跨海大桥和临近空港等立体交通优势,完善交通商务区功能,构建大商贸、大物流和大会展的产业框架;五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比较成熟的有M6虚拟现实产业园、中艺1688文化创意产业园等。
2.不断提升中部现代商贸区品质
加快中部商贸业转型,结合万达、乐客城、银座和苏宁半岛总部等商业综合体的入驻,进一步优化商圈布局,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大力扶持民生项目,加快建设商贸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打造半岛最富竞争力的活力商谷。充分发挥商贸业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打造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创新商业营销模式,举办休闲购物节等覆盖全区的商贸惠民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截至2015年底,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00亿元。
3.持续改善东部生态商住区环境
以2014世园会前五年的筹办和“后世园”遗产开发利用为契机,加快城中村改造、道路设施完善、河流景观美化和山林绿地养护等进程。截至目前,32平方公里内的25个旧村全部完成改造,新建、翻建道路120多条近200公里,新增公共绿化面积368.7万平方米,整治李村河、金水河等河道15.3公里,城区环境更加生态宜人,“让生活走进自然”理念深入人心。在此良好的生态基底上,今年又规划建设青岛国际院士港,构建以高端人才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创客创投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成功与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AWS牵手,打造面向黄渤海、辐射东北亚的国际一流互联网企业成长生态平台。宜居、宜业、宜休闲的世园生态新区,正在李沧东部快速崛起。
优势递增中的产业规划
近年来,诸多利好因素不断注入李沧区,为产业优化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难得机遇。山东省内最大的火车站青岛火车北站开通运营,在李沧西部架构起一个新的城市枢纽,作为胶济铁路南端货场,迅速带动李沧区物流产业崛起;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其东端出口为李沧输入了三城联动、齐头并进的大动脉;青岛地铁陆续贯通,火车北站、李村公园等许多重要枢纽在此汇集,李沧的区位优势愈加明显。
1.做强旅游产业,打造休闲度假核心区
旅游业是青岛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市旅游收入多年维持在16%以上的增长水平。201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7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5%。近日,青岛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旅游人次和旅游收益的稳步增长,为李沧休闲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观的潜在市场。当前,青岛旅游业正在由沿海一线向多点支撑、全域延伸转变,加上世园会这枚“加速器”的驱动,李沧山水之旅日渐成型。
世园会二次开发摒弃了以房地产为主体的开发模式,规划建设会展区、山水园林区、特色体验区、山地运动区和露营区等休闲旅游特色功能区,形成以生态度假旅游区为基本构架,整合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度假、乡村体验和郊野游乐等多种业态的大型生态休闲度假区模式;依托花卉等自然生态,打造北方花卉影视基地、文化创艺采风基地、北方花卉摄影基地、北方婚纱摄影基地,实现了“南有奥帆、北有世园,夏有大海、冬享百花”的城市旅游格局,并以此带动了李沧周边区域的酒店、餐饮、商业、娱乐、花卉和果林等行业的发展壮大。
2.发挥枢纽优势,文创会展业渐成气候
受自然地形所限,青岛市框架“金边效益”优势突出,但城市资源浪费大、内聚力受限等问题也比较明显,缺乏100万人口左右的城区作为副中心城市,导致城市综合效率不高。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空间选择已经明确向西、向北发展。李沧区距市南、红岛、城阳、崂山都在15公里范围内,空间上具有实现青岛城市多中心战略支点的作用与意义。
会展业属于高端服务业,我国的会展经济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青岛会展中心则面临区域、场地的发展瓶颈。在李沧区建设大型会展中心具有先天地理条件和交通便捷等明显优势,并能以此带动区域的会展、现代物流和广告创意等行业的发展。如今,以中艺1688、青岛国棉6和红星印刷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先导,李沧正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且市场前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特别是积极鼓励引导老企业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大力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健全完善产业链条,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山东半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3.树立创新理念,制造业快速转型升级
■ 华灯夜月 陈宝林/摄
近年来,李沧区委、区政府以“两改(旧城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激发世博园、铁路青岛北客站两个强引擎,着力建设交通商务区、现代商贸区、生态商住区三个功能区,推动城乡结合部向城市核心区转变、过境交通向交通枢纽转变、传统生产功能区向现代服务功能区转变、工业大区向生态新区转变。由于占全市50%的老企业陆续迁出,李沧已基本实现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型。在处理二产与三产的关系方面,力求产业融合、创新拓进,对有条件转型升级的制造业企业实行就地转型发展;对于不能转型升级的企业,遵循“退二优二”政策,就地引进先进制造业或装备制造业企业,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在产业转型、换挡升级的过程中,世园会的科技成果展现出巨大的后续开发价值:各场馆、展园的设计建设,都是创意与技术的结晶,这些理念、创意和技术都在全区特别是西部的科技企业改造和城区规划建设中得以有效应用。如工业用水的自循环处理、自然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社区内部的水体净化、太阳能与生物质能源的利用、节能与生态建筑材料的应用、垃圾的分类处理与废物利用等。
4.营造创业环境,夯实创新创业的基础
在“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时代要求感召下,李沧区充分发挥腹地广、产业强和人才多的优势,营造积极良好的软、硬环境,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技术孵化和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正在加快构筑新的产业体系。根据青岛市东岸“做优做美”、西岸“做大做强”、北岸“做高做新”,产业功能逐步向北部新城和西海岸经济新区集聚的三城联动战略,李沧区在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同时,重点发展蓝色经济、生态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并进一步完善研发平台、金融支持、中介服务和人才引进等配套体系和政策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内的孵化、创业和发展。
在城市化推进中,倡导“绿色引领时尚”理念,使得绿色、生态和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在产业政策上,优先发展和支持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以及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和支持环保技术和设施的推广,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生态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健全生态城市科技人才队伍,建立有效的生态适用技术研究开发机制。
(作者单位:青岛市李沧区统计局)
C812
A
10.13561/j.cnki.zggqgl.2016.10.023 ■ 编辑: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