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手术、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对比

2016-10-21赵殿儒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

赵殿儒

[摘要]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外科手术、经导管封堵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患者采取经导管封堵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周、术后3个月的二尖瓣血流频谱(E/A)和二尖瓣环频谱(E/A)。结果:手术前、术后一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E/A、E/A、E/E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E/A、E/A、E/E的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较外科治疗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较小,临床工作中应该扩大对经导管封堵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外科手术;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左室舒张功能

外科修补术在房间隔缺损手术中被运用了很长时间,由于封堵技术的进步和器材的改进,临床工作中大量患者都希望采取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和外科修补均能对房间隔缺损进行关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还通过影响心房泵血功能改善室舒张功能。本次临床研究通过将外科手术、经导管封堵两种手术方法运用于房间隔缺损患者的治疗中,目的是观察对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5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29,年龄为17到59岁,平均年龄为29.1±12.4岁,房缺大小(15.3±5.6)mm;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3:27,年龄为18到58岁,平均年龄为29.2±12.9岁,房缺大小(15.1±5.3)mm;经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美国GEVivid7DIMENSION,探头分别为3V及M3S全容积探头,同时观察心电图,TomTec RV-Function CAP二维图像工作站,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指标。二尖瓣血流频谱(E/A)测量采用脉冲波多普勒显像技术,二尖瓣环频谱(E/A)测量采用组织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TDI),此外还需要计算E/E'值。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前、术后一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E/A、E/A、E/E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E/A、E/A、E/E的差异均比较明显f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的1/3到2/5都为房间隔缺损(ASD),儿童中约1/10为房间隔缺损(ASD),房间隔缺损(ASD)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两种,之前的研究工作对房间隔缺损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早期变化进行了评估,发现术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所改善,然而手术对二尖瓣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影响的报道却不同,有的研究报道称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加快,有的提示无变化,有的提示减慢。

本次临床研究将外科手术和经导管封堵两种手术方法同时运用于房间隔缺损的治疗中,结合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手术前、术后一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E/A、E/A、E/E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E/A、E/A、E/E的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1,对照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的改变更大,可知,对照组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较大。其可能是因为外科补片没有收缩功能,存在对房间隔组织舒缩的协调性和顺应性是不利的,即使通过直接缝合,缝线的存在也会损伤房间隔肌肉组织,从而对左心室的收缩功能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经导管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较外科治疗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较小,临床工作中应该扩大对经导管封堵的应用范围。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的临床效果分析
创伤性进行性血胸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巨结肠经肛门根治术后排便功能研究
巨结肠经肛门根治术后排便功能研究
腹部超声检查在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前的应用价值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分析
84例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