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儿科,卫计委这回整对了吗?
2016-10-21刘中正
刘中正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闭幕,中国将于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进入二孩儿时代后,儿科医生的紧缺问题再成为焦点。近日有消息称,国家卫计委提出将协调教育部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督促共建院校率先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儿科学人才培养,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同时也将此列为2016年的工作要点之一。这就意味着,从1999年起停止招生的儿科学专业将有望时隔17年后恢复本科招生。
“降分录取”“内科凑”引发一片哗然
相比较卫计委这次的举动,在之前面对“儿科医生”问题的时候,做出的决定确实让人耐人寻味。2015年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变相降低分数线,定向录取儿科医师,“儿科医师属于医生中的劣等生”的论调一时间让主管单位为此举背负了沉重的舆论压力。
无独有偶,2016年1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做好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儿科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不得出现停诊和拒诊情况”,“儿科医务人员不足时,可以对高年资内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充实儿科医疗力量”。文件一出,行业哗然。不仅隐匿在民间的段子高手纷纷出招,同时,行业专业人士也纷纷泪奔。例如,@文天林医生:儿科医生和内科医生是完全不同的执业范围,怎么能短期培训后进行儿科执业?短期培训就能发儿科执业证书?没有证书属于非法和超范围行医,出事谁负责?堂堂国家级卫生管理部门,做决定是不是太过随意了?儿科医生不足,根本原因是纠纷多风险大待遇低,靠降低行业门槛和临时抓壮丁能解决根本问题?@烧伤超人阿宝:儿科医生短缺的原因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摆在那里,奈何有些人就是死活不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人手严重短缺情况下强迫医院不许停诊,无疑是鞭打病牛竭泽而渔,将进一步恶化公立医院儿科医生工作生存环境,使本已严峻的儿科梯队建设彻底崩溃,并引发大规模儿科医师离职潮。公立医院儿科将面临雪崩式灾难……
集体醉了的网友的吐槽和已经让频出的政策整蒙圈了的医生的心声说明了,政策的初衷虽是好的,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但解决方案却如同饮鸩止渴。
多家医院儿科限诊背后的20万缺口
缺口大、待遇低、工作累、医患关系紧张,这是当下儿科医生所面临的窘境。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而美国儿科医生比例达到1.6/1000。当然,官方并未发布儿科医生全国缺口的底数,但有专家推测,我国儿科医生缺口在20万。全国层面的数据显示,全国儿科医生比例在0.23/1000。在乡镇医院中儿科医生的专业水平更是堪忧,有本科学历的只是少数。不少医疗机构中儿科医生由成人内外医生兼顾诊治儿科患者。
资源严重短缺,医院不得不采取限诊来缓解眼前的矛盾。去年在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告知,因儿科医生严重短缺,被迫限制急诊儿科服务,只收治危重患儿;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也宣布停诊,原因是唯一一名儿科医生休假。据媒体报道,上海的二三级医院儿科萎缩现象严重,很多医院5-10年没有招过一个新的儿科医生。一些医院关闭儿科,是因为实在开不下去了,儿科医生都辞职了。
除此之外,由于儿科患者多为婴幼儿,年龄较小,不能像成年人一样表达自己的病情,就需要儿科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工作量相对于其他科室医生就更多,更累,并且儿科用药少,检查也少,创收不高,待遇也就相对差很多。与此同时,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让家里的孩子变得越发金贵,儿科医生的压力和风险也很大,医患关系极为敏感。有报告显示,中国儿科医疗暴力事件发生的几率每年都以接近20%的速度在增长,儿科医师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危险。
培养人才,卫计委这回整对了吗?
通过唤醒沉睡十几年的儿科本科,真的能改变“儿科医生荒”的尴尬状态么?虽说这条道路要走很长一段,但是从卫计委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已经开始从源头治理了:“人才”是发展的根本。不仅要对儿科医生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培养,政府也要大力支持和推动发展,推动儿科医学人才的就业选择。“拯救儿科”不仅要培养人才,也要做到留住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待遇则是为每一位儿科医生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诚然,儿科医生紧缺的难题背后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儿科医生工作的特殊性。不少一线儿科医生用“费力不讨好”来形容自己的工作,加之医患矛盾的不断升级,儿科对于新生代毕业生的职业吸引力在不断下降。因而,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不能只寄希望于恢复本科招生,而应该是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优化儿科医生的工作环境,完善儿科医生的各方面保障。
其实在此之前,一些医学院已经开始尝试恢复从本科培养儿科医生。但随着二胎的来临,整个市场对于儿科医生的需求将会更大,如果还不能从根本上调動儿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让儿科专业及医生持续生活在“爹不疼娘不爱”的环境中,若干年后,或许儿科医生这个职业就真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