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技校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2016-10-21陈宇
陈宇
[摘 要] 近年来,技工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身体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发展。通过技校生体育课学习现状分析,转变学生学习体育目的,提升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
目标。
[关 键 词] 现状;学习目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1-0130-01
技校生好动、纪律观念弱、课堂容易走神等是课堂组织的很大的一个难题。在互联网还未普及的时候,我们还能说技校生别的不好,但是身体素质绝对棒。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技校生的体质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也正因如此,一向为学生喜爱的体育课,也开始出现学生不愿意学习教师安排的内容,上课要求教师安排自由活动,对体育锻炼显示出抗拒心理。对此,主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级部门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学校不仅是少了外出活动,部门体育教师也开始以此为借口,上课采取应付的方式。上课吹吹哨子,点点名,中间学生自娱自乐,下课再吹吹哨子,点点名。这成为很大一部分体育教师的常态。美其名曰:我这是为学校负责。要是学生上课运动的时候受伤,学校承担不起
责任。
学生看到教师不愿意教,反正自己也手机在手,也乐得清闲自在。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学,课堂上越来越不愿意动,教师也越来越不愿意教,越来越闲。殊不知,这样的结果,不仅会加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厌烦,而且也加深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抗拒。
二、转变教学现状,强化教与学的目的
要真正改变教学现状,就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态度。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所应该遵从的最基本的原则,这不是某一门课程才需要做的,而是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做的。体育课教师,在技工院校中,在教书育人方面起的作用非常明显。如,技校生纪律观念差,课堂容易走神,作为体育课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如,必要的运动前准备,必要的课堂内容,必要的课堂小结。就拿50米短跑来说,一定要对起跑技巧、跑步是手臂摆动等注意事项进行重点讲解,在学生掌握了诀窍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分队进行50米接力赛跑。
这样整堂课下来,学生不仅不觉得枯燥,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学到技能,参与竞争。
对于学生学来说,一名体育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体育也是一门包含文化的学科。如,我们可以结合体育明星——乔丹,科比来讲,为什么他们才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篮球明星。不仅因为他们的天赋,还有勤学苦练和专门的篮球技能训练。这样,比起我们生硬的说教,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学生一旦端正学习目的,那么在课堂上的表现也绝对有质的提升。
三、内化于心,兴趣为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所以,身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还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发现学生喜欢的项目,并有所针对性地教学,这样教学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如,在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问卷调查,让学生填写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在收集好学生的兴趣之后,我们就可以结合他们的兴趣去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如我在了解自己所教的一个女生班级,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对羽毛球很感兴趣后,除了正常的教学内容外,我会将羽毛球的握拍、步法以及接发球等一个较系统的知识分解在整个学期的授课计划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完成了由喜欢,到熟悉,再到真正喜爱羽毛球这项运动的转变。如今,这个班级的学生,在课外时间,羽毛球场经常都能见到她们的身影。
技校生整體素质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反过来想,技校学生以后就不会有大的出息了吗?技校生生来就是素质偏低吗?如果不是家庭的贫困,不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说不是应试教育的“毒害”。也许他们现在正是一群充满朝气的阳光青年呢。体育课,更多的是引导教学。示范—模仿—内化,通过体育课,我们最起码应该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添一份力。如果再进一步,我们可以好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热爱。学生一旦真正喜爱上一项体育项目,他们受用一生。所以,作为体育老师,我们确实要改变“不作为,怕出错”的思维,承担起自己教书育人的应有职责,为技工教育事业做出自己一份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海明.体育与健康[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2]苏毅.技工院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7.
[3]张纪伟.河南省中学生体育兴趣现状调查的分析与对策[D].河南大学,2010.
[4]孙馨.上海市初中生体育兴趣与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5]崔春山,薛峰.高校体育课兴趣对运动持续意识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