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对高校新生的特点和入学教育方法的思索

2016-10-21郭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7期
关键词:高校新生学生特点入学教育

郭涛

摘要:文章通过了解互联网时代下当代学生的特点,归纳出高校新生入学时面临的各种困难,进而提出对入学新生教育的对策,然后根据入学时间顺序对入学教育实施步骤进行了阶段性划分,最后提出入学教育的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新生;学生特点;入学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204-02

隨着互联网的普及,入学新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有效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提高入学教育质量,将新生入学教育做成一个持续的、分阶段的、按步骤实施的教育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自己入学后的自我感知和引导教育实践结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校,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奠定大学学业收获的根基,而这个过程要贯穿于大学第一学年。

一、“90后”学生的特点

(一)思想积极上进,但意志薄弱

当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的各种文化思想、不同价值观念冲击着他们自身的理念和价值观。同时,他们大学之前的学习缺少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全面了解,这使得他们具体行动的能力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不稳定,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在实际行动中有时不能正确地判断相关问题。

(二)追逐世界潮流,但责任感淡薄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潮流的追随者,具有强烈的求新意识,推崇变革创新,在他们身上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但同时,很多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过于现实甚至偏向功利,一些学生仅把学习的目的定位在将来拥有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上,很多事情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重视个人利益,忽略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乐于参与实践,但判断能力差

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善于尝试的群体,他们向往“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生活,但同时他们却涉世不深,没有经验。因此在面对众多选择时,他们往往难辩好坏,不分真伪,很多事情都会去尝试。另外,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经常简单化、片面化。

(四)自尊心强,但心理调节能力不足

当代大学生都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渴望摆脱束缚,有很强的自尊心,习惯以批评的态度对待问题。但他们却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不足,当在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新生入学后面临的困难

(一)生活环境变化与人际交往困难

新生入学后会进入新的环境,这时候,一方面新生自身想融入环境而表现出强烈的交往意愿,另一方面自己高高在上的自尊心,加之之前家庭教育没有给予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使得其不能主动结交朋友,从而阻碍了彼此的交流,导致了孤独感的出现,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心理。其次,互联网的普及让学生可以通过一个移动终端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来更加容易地跟世界沟通。一方面获取信息资源更方便,甚至通过社交软件可以很容易跟周围的人甚至千里之外的人进行交谈。另一方面,学生的沟通不是通过传统的媒介来开展的,所有的语言文字表达只有统一的符号,缺少了情感、神情的沟通,不利于学生在真正社会中成长。

(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很多新生将大学想象的过于完美,进入现实的大学以后,却发现与理想的差距很大。有些学生因为高考的失误而与理想的学府失之交臂;有些学生所选择的专业与想象不符而存有失望。这些新生无法调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将打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严重影响他们在校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失去以前积极进取的心态,变得怨天尤人、碌碌无为。

(三)不适应大学教学和学习方式

大学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多,每学期都在不断变化着多门课程,同时课程大多是大班上课,课程多、进度快、讲课粗略的教学方式使很多学生都不能适应。而且,许多学生习惯了中学时的“填鸭”教育,不能主动钻研、分析书本内容,更不懂如何自主查找资料、动手实践,将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而当老师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新生往往变得无所适从,迫于学习压力而陷于苦读书的境地。

三、入学教育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坚持网络的益处扩散和行为纠偏,努力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防范与治理相结合的体系,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通过辅导员博客、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发表正能量言论,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能够及时抛出正义观点,引发学生自主参与讨论,起到方向引领作用,使他们能够认清国家前途命运,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和信念。

(二)校史、校风教育

校史、校风教育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轨迹,认识到各项优良传统以及建校以来的各项成绩、荣誉,从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专业认同感,将他们融入到学校特有的风格中。通过校史教育使新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校情、概况、教学科研实力、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学校的培养人才目标及学校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前景。通过校史、校风的教育增强学生们对学校的认同和热爱,从而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上进心。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对新生的四年大学生活以至今后的人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将来的职业适合种类,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了解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要做好的各项准备,《职业生涯规划》能让新生深切感受到就业、择业区别,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这样就使新生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更有针对性。

四、入学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严格规章制度

新生入校后,学校虽然为他们安排了专门的学习时间,讲解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但是,一方面学生对学校情况不熟悉,另一方面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条款众多,学生不能有效牢记所有的内容。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应该利用点滴的具体事例对相关条款进行指导和分析,使新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正确运用。同时,应该严格按照学校的制度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形成良好的为人做事风气,形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今后四年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确立学习的中心地位

对于大学生来说,校园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各种社团活动、课余兼职、知识讲座、资格认证等种类繁多的内容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拓展空间去充实自己和锻炼自己。但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生入学时虽然面对众多的活动内容,但学习始终是不可动摇的中心主题。应该通过学生集体自习、学习经验交流、中期考试、个别谈话等形式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形成学习氛围,固化学习习惯。

(三)注重班级凝聚力

班级建设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仍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项学习、活动仍旧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进行。实践证明:在团结、学风浓重的班级中,学生们能够拥有归属感,开朗、积极等各方面优秀的学生较多。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就应该组织他们熟悉班级同学,建立班级意识,带领他们尽快形成有各自特点的、具有凝聚力的班级体。

以上就是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对高校新生的特点和由此引出的对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些见解。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四年大学生活乃至今后人生都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从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以认真、负责、热爱学生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更积极、健康、充实地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培养出更多可靠、顶用、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包丽颖.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关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17(2):130-132.

[2]张小姣.高校新生的心理特点及入学教育对策[J].铜凌学院学报,2007.

[3]丰硕,张智昱.高校学生入学教育浅谈[J].广西大学学报,2006.

[4]马援.简议高校新生入学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2003,7(2):6-8.

[5]林焕章,英健文,林良盛.关于构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探讨[J].时代经贸,2008,6(90):49-50.

[6]李荣光,王发棠.浅谈高校新生人学教育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1):137-141.

[7]戴宏,朱兴同,谢树林.生涯规划是新生教育管理的必然趋势[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61-62.

[8]张杰.提升高校入学教育品质的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07,19(3):114-116.

[9]冯刚.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93.

猜你喜欢

高校新生学生特点入学教育
班级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适应性的作用研究
基于MOOC模式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
中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技工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浅谈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独立学院商务统计教学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