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10-21王保明刘咏汤建伟刘丽化全县
王保明 刘咏 汤建伟 刘丽 化全县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理工科大学生素质培养工作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高校科技型人才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面对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不少问题,如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教育方式跟不上新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缺失等。本文讨论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实验教学优化升级助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发挥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54-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更加侧重于理工科人才的培育,高校理工科人才培养工作也日渐深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初步形成,教学方式方法更加先进和多元化,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但是,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把理工科大学生培养重点放在创新能力的提高上,更加侧重于创新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及时修正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的创新培养方案,培养造就更多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理工科人才。
二、新形势下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顺应新科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进程日渐加快,新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逐渐深入,创新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孜孜不倦追求的永恒主题,没有创新的行业正在走向消亡。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必须毫不动摇的把培养创新型人才当作首要任务。理工科大学生在未来中国科学创新、技术创新、行业创新等方面肩负着文科生所不能比的重要责任,因此,高校应侧重于调整理工科大学生培养方案,删去大而空的不实用课程,紧紧抓住新科技时代发展的时代背景,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促使我国在5G、VR、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把互联网+行动不断推向深入,使其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帮助中小企业创业者实现腾飞[1]。
2.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面对互联网+风暴的冲击,不少传统产业被迫转型升级,粗放型的增长日渐被边缘化,多数企业期望应聘者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加速,不少大学生只是人云亦云的跟随者,丝毫没有个人主见,这就直接导致了不少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大学生平均薪酬不断降低,学历的含金量显著下降。作为理工科大学生,不论是进入企业研发机构,还是自主创业,市场考验他们的标准都是能否具備创新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员工,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新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会迅速被市场所淘汰。因此,高校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以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切入点,增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水平,增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3.培育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强化分配激励,让科技人员和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通过科技创新创造价值,实现财富和事业双丰收。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一直强调走中国特色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就表明我们所追求的创新,绝不是发表论文的多少,而是到底能不能驱动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作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更不是发表几篇论文,也不是整天待在实验室里不闻窗外事。创新更多的是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涉及动手操作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强大的实验能力、创新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如果一个创新成果没有市场需求,不能带动产业发展,那就失去了价值。因此,高校必须从战略角度重视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建设,为万众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三、当前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操作创造性结合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从目前来看,各高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但是,在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部分高校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只注重对课本中理论的验证,并未引导学生在验证课本理论后进行自主设计。还有部分高校实践课程的设备资源短缺,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此外,部分大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抄袭现象,并未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育方式跟不上新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理工科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高,在日常学习中能够很好地运用逻辑思维解答课程难题,但是,在大学,理工科类大学生不能仅培养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自身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然而,传统的“教师课上讲、学生课后练”的教育方式不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部分高校在考试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查,并制定标准答案,教师为保证学生最后能够通过考试,在讲授过程中就按此模式授课,学生死板记忆和套用,难以养成独立自主思考并深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缺失。目前,我国只有部分重点综合大学和理工类重点院校的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在此类学校中,学校的领导者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引导。而在普通高校,一方面部分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创新,认为自身仅需完成授课任务。另一方面虽然一部分大学生想在自身专业领域进行创新,有创新的方向,但是他们缺乏相关经验,在创新思想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具备较高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辅导。然而从实际情况看,部分教师不具备专业的辅导能力,倘若学生无法解决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则放弃或暂时中止科技创新计划,影响学生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新形势下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1.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实践课程体系,是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在新形势下,理工科类课程必须提高技能性和实践性课程在总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允许学生依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实践课程的类型,让学生对实践课程愿意做、认真做,最终计算学分,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实践课程体系,需要加强学校师生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对自身的要求,进而使大学生了解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高校应不断加强与相关产业的结合,依托相关产业建立大学生实践和创新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平台,指导大学生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帮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一方面,学校应建立支持和鼓励理工科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体制机制[3]。另一方面,学校应制订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机构,号召理工科类大学生和志同道合的学生参与其中,为大学生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2.以实验教学优化升级助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实验教学的优化升级,必须打破传统的“课上讲、课后练”的单一模式。在新形势下,实验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拓宽实验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实验教学的优化升级,必须实现实验室开放工作改革。实验室是理工科类大学生考查自身理论掌握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然而,多数高校实验室只在课堂上开放,有限的操作时间和操作设备使学生无法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各高校必须更加科学合理地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让学生可以增多在实验室自己动手的机会,多练习、多实践,逐步熟练专业实验仪器,彻底掌握各种实验方法。
实现实验教学的优化升级,必须转变实验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在新时期,必须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首要目标。应不断创新理工科类实验课的课堂设计,如采取情境课堂教学的方式,设定某一情境,请学生自主探索某一理论的发现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通过交流、引导等方式支持和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其科技创新的主动性。
3.发挥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高水平、經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是理工科类大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时的重要指导。大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全面而细致地考虑所选实践项目的可行性,并在实施过程的各个细节中给予专业指导。为给予大学生更专业的指导,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身,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各高校应充分调动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给予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的教师以经济支持,并将其作为评优秀、先进甚至是评职称的附件依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探索导师制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可行性,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引进理工科类本科生加入科研项目组,旨在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未来会接触到的社会领域和实践内容,提高学生对自身实际水平的认识,并且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构建“学生自荐、教师选拔”的制度,由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参与意愿,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考查学生综合素质,选出合适的学生参与自身科研项目,并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5]。另一方面,各专业应选聘一些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专业能力较强、富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由这些导师安排学生培养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其参与不同阶段的项目研究,并组织考核,充分发挥教师在理工科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五、结论
创新能力培养事关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改革大局,事关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事关理工科大学生成长成才,对于调整优化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充分发挥理工科大学生就业优势,实现理工科大学生生活幸福和事业有成,具有深远意义。我们一定要以实干精神抓好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优化、教师主导作用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入手,探索出一条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江伟,金中朝,江健生.“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1):134-137.
[2]朱红,安栋.教学行为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理科与其他学科的比较[J].教育学术月刊,2016,(1):81-89.
[3]郭卉,刘琳,彭湃,杨文娇.参与科研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06-111.
[4]吕建国,徐金华,赵敏,王存勇,尚凤娇.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33(3):80-81.
[5]吕勇,牛春晖,刘力双.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3,(2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