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方式决定形式语言

2016-10-21刘泉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形式语言

【摘要】本文以山水画写生为例,提出山水画写生的必要性,并以山水画写生的观察方式为切入口,阐述观察方式决定着画面图式和笔墨建构语言。试图说明写生中观察方式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培养正确的观察模式是山水画写生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山水画写生;形式语言;观察方式

一、山水画写生的必要性

山水画创作的成型离不开画家深自然,与大自然近距离的接触和探微,山水画家到大自然中的对景写生是伴随着其创作完成,甚至是一生创作的前提和基础,“艺术源自于生活”,历代画家都奉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好的山水画创作的完成可以说归功于画家无数次的对景写生作,将大自然的气息带回到其创作画面中去,才能纵使其画出贴切生活、合乎自然的艺术作品。如果画家舍去写生这一步,直接从临摹到创作,那么他的创作一定是空洞不堪、打动不了任何人的,因此,山水画写生是必要的。

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山水画家不重视写生这一过程的。“师造化”是历代有创造性山水画家的必由之路。五代时期的董源、巨然画江南一带的亭台楼阁、烟柳繁华、清奇俊秀的山水,荆浩、关仝画中原、太行一带长松、古树、巨石、飞泉的雄奇险峻,范宽在悟出“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后,移居终南山、太华山中,注重对真实景物的再现,用朴实刚劲的用笔真实的再现北方山水的雄浑和壮美。郭熙画终南山、太华山一带险峻的山川、壁立千仞的峭拔景色,米家父子画雨景烟蒙的山林,李成画平原寒林等,他们都是长期深入,研究大自然的奥秘后终得成功的。元四家无一不在山林中隐逸,明代画家王履画华山,并作《华山序》,“余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一语道出山水画的艺术真谛。清代石涛更是“搜尽奇峰打草稿”,游历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构建出前无古人的独特山水图式,推动了当时画坛的革新之路,并影响了后世山水画的创作之路。

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一生更是用50年的时间研究国学,又用了20年的时间畅游神州,与齐白石并称为“北齐南黄”,成为近现代绘画史上一代宗师。傅抱石先生在1960年时,历经三个多月艰辛创作出气势恢宏的《陕北风光》。李可染先生更是注重写生一路,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认为 “自然是艺术的最高标准”,事实他的画面也是身体力行了这一主张。

然而山水画写生有哪些步骤和方法使山水画家能够快速的掌握写生这一过程?怎样的写生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更切合于山水画创作呢?这当然离不开山水画写生的观察方式,观察方法对了,才能画出好的写生稿,写生回来画创作时,写生稿才能派上用处,进行创作时才能画有所依,可以说怎样的观察方式决定着怎样的笔墨形式和画面建构语言。

二、观察方式决定形式语言

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来觉悟到应当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又因他的家乡就是今陕西铜川耀州区的照金一带(也就是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过度地带),当地具有独特的丹霞地貌,长期生活于此的范宽,观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微妙变化,对景造意,重视写生,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画出了具有其代表的传世之作《溪山行旅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中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正是照金独特山貌的真实反映,他用浓厚的墨色描绘出关陕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

清代画家石涛运用了山水画中移步换景的观察方式,通过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固定的视角,把看到的和收集到的景物综合起来,运用三远法在画面中精心勾画,创作出气势恢宏的长卷《搜尽奇峰打草稿》。

近现代山水大师李可染在写生中意外发现:受光的特定条件下,与之前在作品中近实远虚、近重远淡的规律完全不同,大自然会呈现虚实向背、深浅向背、黑白向背的规律,把西方绘画中的“光”引进了中国画中,特别是“逆光”的运用,并把中国画的黑和白表现到了极点,探索出“光”与“墨”,“墨”与“影”成功结合的新格局。

跟李可染同一时期的画家张仃,在李可染用浓黑的水墨表现南方山水的同时,却在弱化其画面中水墨的表现,而是在用笔中取胜。他对自然景物结构的关注超过了对空间布白的兴趣,对用焦墨枯笔的探求也胜过了对丰富水墨的晕染,他描绘苍雄山峦时用节奏明快的用笔,强有力的在纸上皴擦点染,突出物象形态的变化和有韵律的排列组合,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焦墨山水构架。

三、培养行之有效的观察方式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坐下来观察描写对象时,容易满眼是景,无从下手,常缺乏画面的组织和筛选,犯把看到的景物直接照搬照抄到自己画面上的毛病,从而,画面因缺少主次、前后关系,主题不突出,别人看不出你究竟想表现什么,到写生回来创作时用不上,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使得出去写生成为负担,做无用功。那么,怎样的观察方式行之有效?山水画家李可染先生,曾在自己的一方印上刻着“不与相机争功”的字样,时刻提醒自己写生绝不是对现实景物的照搬照抄,要有取舍,为画面服务,要转化成符合自己画面语言的笔墨形式才入得画,不符合画面的形式语言,即使现实中确实存在,也不能都入得画面中。近代人物画家卢沉说:“真正好的写生并不是一模一样的把对象画出来,它是一张可以欣赏的画,有构思、有想法、有个人的艺术趣味和艺术追求。”同样重视写生的近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说:“对景作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舍、‘取可由人,懂得此理,方可染翰挥墨。”“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貌,领略并表现多姿多彩的自然山水,最终要达到‘气质俱盛的山水画境界”。

三位艺术家表达的都是画面取舍的問题。写生不是在拍照片,真实的记录当地的情况,而是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就要在胸中有意识的作出主观的艺术处理和加工,根据画面的需要把更符合画面关系的笔墨语言留下,把不符合或不能明确画面关系的笔墨语言省去不画,抽取影响画面风貌的形式语言,在构建画面时,注意画面虚实关系的处理、黑白强弱的对比,笔墨疏密、浓淡、轻重、缓急、聚散、强弱、前后、主次、穿插、空间等关系,通过观察和写生这种手眼配合的过程,经过手和眼的两次筛选和艺术处理,相信所画的写生一定不再会是单纯的“记录式图片”或者简单的“风景画”,画面会更值得推敲,耐人寻味。

总之,山水画的写生过程是山水画创作的必经之路,而真正行之有效的写生训练,实际是一种观察方式的训练,而观察方式决定着画面中的形式语言,行之有效的观察方式可以使你的画面创作更为出彩、成功的艺术作品,而良好的观察方式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写生和大量的训练才能培养而成,在写生中有意识的强化观察方式的培养和习惯养成是事半功倍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 姜怡翔. 山水画教程[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2] 李可染. 李可染论艺术[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3] 朱乃正. 卢沉周思聪文集[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

刘泉(1983—),女,吉林德惠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国画。

猜你喜欢

形式语言
浅析赖特作品中的形式语言设计手法
视觉传达设计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研究
风景写生感悟
浅析野兽派的艺术影响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蒙克的油画形式语言分析
论中国当代意象风景油画的形式语言
浅析信息可视化在用户体验研究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