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赖特作品中的形式语言设计手法
2017-07-18奚瑞汤常鸣傅昊
奚瑞 汤常鸣 傅昊
摘要:赖特建筑思想的核心就是有机建筑设计理论。有机建筑理论的贡献是草原式住宅的合乎情理的逻辑发展同时还吸收了“形式服从功能”的合理内核。有机建筑从理论层面上来讲是处于建筑理论边缘的民间智慧,虽然有机建筑理论当时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建筑理论,但是赖特建筑的有机理论价值观以及他所运用的形式语言值得我们分析思考。本文将从形式语言的框架与应用这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对赖特作品的分析,论述其作品中形式语言设计手法的特征和设计应用实例,从而阐释这种语言对现代建筑以及室内设计在设计手法上的启示。
关键词:形式语言 赖特 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1-0182-03
自形式语言在我国发展以来,人们对其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人们常常将设计师的设计作品经过形式语言理论的分析抽象成设计符号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例如将古希腊柱式概括成为装饰符号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形成了欧式古典室内设计风格。而本文以赖特的建筑作品和思想為载体,试图探究新时期的建筑形式语言的发展与衍变,从而分析得出赖特的建筑的形式语言特征与设计手法,反映出形式语言在如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形式语言理论概述
(一)形式语言的基本概念
所谓形式语言的概念,众多的学者都对其作出了不尽相同的释义。卢景同认为:“形式语言是为了特定应用而认为设计的语言,是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句子或符号串的有限或无限的集合。”①“设计艺术的形式语言是设计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而尼跃红则把形式语言的构建理解为“依靠图像思维(具有不同类型、含义的图像)进行逻辑推演的过程,也是运用这些语言来传达设计理念的过程。”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形式语言的基本概念是以符号或者图形的手法对设计进行系统多维的概况与总结,应将这种符号或者图形提取出来,运用到其他作品或者领域,利用这种符号或者图形的形态,配合材料、色彩、光影等元素表达整体的感受和情感,使设计对象继承了之前的设计特性,更加直观和形象的表现其内涵。
(二)建筑设计中的形式语言设计手法特征
分析赖特建筑设计的形式语言,主要是从形式语言的构架特征和手法特征两方面来剖析并进行总结和概括。
1.形式语言的设计手法架构特征
形式语言的架构特征,是指能将一座建筑中所有形式组合起来的建造逻辑。依据形式语言的理论,在建筑设计中,形式语言的架构特征是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建筑目的而产生的,而具体的形式是解决了建筑功能和目的之后的结果。
2.形式语言的设计手法应用特征
形式语言的设计手法应用特征,是指形式语言中的语义学内容,在建筑设计中主要包括建筑材质色彩、建筑装饰等艺术词汇的运用,也包括写实、夸张、隐喻和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形式语言的设计手法应用特征不仅仅是对其设计作品的深层探讨,而且是对未来其形式语言在其他建筑上应用性的研究。
二、赖特形式语言的设计手法特征
(一)赖特的建筑符号与建筑词汇概述
赖特的建筑符号受现代建筑大师沙利文的影响最多,赖特早期在沙利文的工作室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提出了有机建筑的相关理论,有意识的利用自然的符号和规律设计建筑,他的建筑作品很好的诠释了他的有机建筑设计理念,主导了美国有机建筑的风格。赖特的建筑符号与建筑词汇也为后世的有机建筑设计者提供了参考性的设计手法与形式语言。
(二)赖特的建筑符号
自然符号是赖特的主要符号语言。而赖特认为的自然性符号不是停留在自然的外表,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内涵。在他师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理念中,赖特强调建筑外观的整体性,因为建筑的整体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机建筑理论的关键所在。因此赖特创作出如流水别墅这般与自然高度匹配的有机建筑。赖特不仅将自然的理念贯彻于建筑当中,还将自然的美学法则应用于建筑当中。与建筑理念相同的是,赖特对自然美学规律的应用并不是在于对自然的模仿,而是通过就地取材、色彩、风格等人为建筑因素有意的将自然的美感体现在他的建筑之中。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潮之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日益冰冷单调,逐渐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成为建筑的主流风格,世界各地竞相建造国际主义的建筑,而赖特的建筑以及他的建筑符号无疑是一股清风,带给人亲切多样性的感受。回顾赖特的建筑作品,不难发现他的建筑符号的发展衍变。从1902年的设计作品芝加哥威利茨住宅,这是赖特的建筑符号运用的开端,奠定了赖特的建筑哲学。再到流水别墅丰富了赖特的建筑符号,而之后的赖特摆脱了住宅的建筑功能,设计了商业建筑以及博物馆,将建筑符号与自然和谐统一。
(三)赖特的建筑词汇
赖特的建筑词汇是多样性的,他的多样性不在于形式上的多重改变,而是他建筑形式语言中的词汇是相互转化的词汇。这种转化不仅仅是因为在建筑内外的角度变化,而且是在于赖特的巧妙设计使他的建筑词汇赋予了多重属性。赖特的建筑形式运用了数学上的分形几何的构造手法。分形几何手法将建筑的不规则性与复杂性做了系统的分析与考虑,在日本迎宾馆的项目中,赖特通过对自然形态竖向的处理方式,是建筑与自然之间有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张力与形式感,这种竖向形态的形式感在远处与近处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在远处的竖线条的第一印象与近处的细致特征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建筑的各部分形态被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毫无秩序的拼贴,实现了建筑的整体性。如此巧妙的设计,令赖特的建筑作品即使采用的是简洁的建筑符号,建筑的词汇形式也会变得丰富多样。
三、赖特形式语言的设计手法运用
(一)视觉整体性
视觉的整体性感受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建筑印象效果。如赖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设计建造充分体现了形式语言的视觉整体性。古根海姆博物馆坐落于纽约一条街道的拐角,与周围建筑迥然不同,它的建筑外观像一只巨大的海螺。这是因为赖特多年来一直探求螺旋形结构来包容一个空间,他认为人们沿着螺旋形坡道走动时,视觉的感受才是连续的、渐变的,而不是片面的、折叠的。鲁道夫·阿恩海姆( Rudolf Arnheim) 指出:“眼睛对深度距离的知觉,不仅仅是通过图形的重叠进行。凡是具有深度层次的视觉对象,看上去往往还是变形的和具有一定的体积感的”。赖特正是运用了这种视觉感受产生了具有整体性的空间效果。从赖特的早期设计草图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直尝试在一个整体的形态内部寻找体量的变化。而古根海姆博物馆如同海螺般上升中逐渐变大的体量变化不仅是建筑形式的突破,而且有着有机生长的隐喻在其中体现。赖特追求的不是字面上的生长、延伸与变形,而是一种内外空间的融合和整体性。
(二)视觉流动性
视觉的流动性更多的体现在参观者的主动参观过程中,在一定意义上,运动中界面的视觉特性主要反应在人们的空间感受上。赖特充分运用了参观者的视觉动线来实现视觉空间的流动特征。如他设计的莫里斯商店,在莫里斯商店设计中,赖特将界墙与狭窄的街道空间隐藏在立面的砖墙之后,这样的精心处理增添了参观动线的长度,产生了空间上的流动程度。拱形的大门运用砖石的纹理和同心圆的方向感在方形的建筑中形成对比,强化了方与圆的形态特征的同時,又有了方向上的指引,形态的向心性吸引参观者走入室内的空间,体现视觉的流动性。在莫里斯商店的内部,有着一条环形的斜坡连接着参观与购物流线和空间,在参观的行为中,随着参观角度不同,视点也产生变化,营造了多角度连贯的视觉流动空间。
(三)视觉吸引性
视觉的吸引性更多的体现在空间内的采光之中,自然的采光方式与人造采光相比更加柔和,更具变化,也更加吸引人们注意。而赖特正是利用自然采光的方式营造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整体气氛。他引进自然光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顶部天窗采光,博物馆中庭的顶部是一个巨大的圆形采光天窗,作为屋顶支撑结构的12根混凝土“肋”两两交合,犹如 6 片美丽的花瓣,这种“肋瓣结构”的独特性与顶部光线作为一个整体,吸引着观众的视线不由自主地顺着环形坡道展廊行进,顶部光线不仅是整个中庭采光的光源,而且为环形画廊自内而外地提供均质的漫射光。另一种是与盘旋而上的环形画廊平行的带状采光窗,在这里,“楼层”的概念被淡化了,带状采光窗为环形画廊自外而内地提供均质的漫射光,人工照明在这里只是在自然采光不足时的一种补充。建筑内外的色彩均采用白色使色彩在空间内部并不突出,有利于展品视觉吸引力的展现。
注释:
①卢景同:《形式语言设计符号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版,第2页。
参考文献:
[1]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11-48.
[2]吴焕加,刘先觉等.现代主义建筑20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5-70.
[3]齐伟民编著.室内设计发展史[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37.
[4][法]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杨至德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47.
[5][英]西蒙·昂温.解析建筑[M].伍江,谢建军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14-96.
[6]周浩明,张晓东编著.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0-68.
[7]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P95-112.
[8]《建筑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建筑大辞典[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16-185.
[9][英]弗兰普顿.现代建筑[M].康山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8-147.
[10]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3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