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行为模式特点及人才培养研究

2016-10-21李科衡张浩马继瑞

中文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行为模式人才培养高校

李科衡 张浩 马继瑞

摘 要: 建筑设计类学科作为一个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门类,学生在行为模式方面存在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殊性,笔者通过对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行为模式的抽样测试和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其行为模式特点,同时对建筑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围绕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提出相对客观理性的辅导模式,为高校建筑设计类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执业培养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 建筑设计类专业 行为模式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227-01

一、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行为模式特点分析

建筑设计类专业属于工学学科范畴,学科结构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这客观决定了此类专业的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地位。然而,在专业的设计类课程上又融合了感性创作,并在专业设计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看似矛盾的两种思维模式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使得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行为模式较理工科、艺术类专业有所区别,无论是在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模式都呈现出相对独立的特征。笔者通过三年多来的工作经验对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群体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总结,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行为模式。

1.集体理性思维控制下的个体行为模式

对于建筑设计类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学生的个体行为往往呈现出较强的目的性、持久性和因果性,这三种行为特性被集体行为过度捆绑后造成了缺失,产生了对于外界刺激的滞后。

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建筑设计类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固定的教室,这与高校其他专业有所区别,同学们大多数时间在专业专教度过,这种环境形成了如同中学培养阶段的集体生活模式,但由于所处年龄段和专业特殊性,学生的心理状态注重个性的展示,个体行为模式获得了滋生的土壤,并得以形成和推崇。

当学生脱离学校进入社会后,其个体行为在专业学习和日常工作中,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具有独立思考的优势,但却缺少了合作精神和变通能力,这是在学校培养阶段中所丧失的,所以,在大学的学习中需要制定相应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从而达到适度弱化集体理性下的个体行为带来的不利因素。

2.个体创作性思维主导的群体行为模式

对于建筑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专业所需要的创作思维是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激发点,随着这种感性思维在每个阶段的积累,导致了理性思维的逐渐淡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的过程中必将失去了理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也有所体现,建筑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做事情的是以指向性为主,倾向兴趣驱动型,自我意识较强,在应对时间点和任务量要求严格的事情时对“量”的评价标准反馈不明显,往往形成整个专业群缺乏时间意识情况。

调查发现,当给予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感性思维占主导的任务时,学生往往能够激发自觉性,并且能够得到超出预期的成果。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学生工作管理者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兴趣点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激活学生感性思维下的心理特征意识,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行为的自主化、自觉化,实现在专业学习和生活中利用自身專业思维优势的自我超越。因此,在感性创作思维对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产生影响的层面上,其行为模式往往呈现蓄势的状态。当日常管理和德育的辅导中充分掌握创作型专业学生的行为模式时,其能对学生成长计划将提供极其有效的作用。

二、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

高校的人才培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专业教育层面,综合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评定标准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针对目前国内建筑市场人才需求的减退,就业压力的加大,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人才需求呈现出趋向复合型和执业型的态势,应结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形成定制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建筑设计类学生的培养路径应明确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教育两方面目标。

1.专业技能培养

针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路径,学生从高校入学开始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指导后,学生对今后从事行业有初步的认识,在这个阶段尽早为学生定制本科学习阶段的指向性计划尤为重要。

对于今后选择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而言,在其本科阶段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应加强执业教育,在专业学习上融入具体实践内容,应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行为导向正确,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注重执行力方面的培养。对于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应在模式上加强其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培养。只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学术研究才能够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综合以上两种专业学习类型分化的教育,高校的建筑设计类专业技能培养需要进进一步细化和制定。

人才的产出不仅仅是全国各大高校的责任,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同样应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企业、事业单位较高校而言对市场的反馈更加敏感,能够给予高等教育实时性的指导意见和人才发展情况报告。以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动高校的学生教育改革,才能使之与社会发展发展相适应,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2.综合素质培养

综合素质在当今的建筑类用人市场中对人才评价的比重不断增强,多数企业改变过去寻找单一高精尖专业化人才的用人战略,转而向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学生敞开怀抱。

对于建筑类专业来说,一项工程项目从筹备到竣工交付使用,不仅仅需要各专业之间的设计水平作为支撑,也需要建筑各专业之间密切的合作。理性的思维思考方式在设计阶段能够产生相对严谨的建筑作品,但是在具体的跨专业沟通阶段,以及工程项目中需要应对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则需要建筑类从业人员具备极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学生工作者在高等教育阶段需寻找针对专业学生的行为模式培养路径,全面加强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将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到专业技能培养中来。

三、结语

针对高等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的行为模式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路径,是当前社会需求下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在思维结构的层面对建筑类专业学生行为模式特点的分析和人才市场需求方面的初探,为建筑类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培养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高等教育需要对各类专业学生的行为进行更多的思考和细化,唯此方能不断提升我国各建筑类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猜你喜欢

行为模式人才培养高校
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基于行为模式视角的步行商业街室外公共空间形态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