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红花船闸工程陆生植被科学考察与影响评价
2016-10-21陈永聚丁小龙林喜珀
陈永聚 丁小龙 林喜珀
摘 要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船闸工程生态环境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广西柳州红花船闸工程为例,对陆生植被科学考察与影响评价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船闸工程;陆生植被;科学考察;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6;X17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2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要求及项目所涉及区域的生态特征,对广西柳州红花船闸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河流东北侧200 m范围内,范围总面积为195.13 hm2。重点调查影响区域所在植物群落组成、植物资源,对影响范围内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类型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
1 影响区域的植被类型
根据初步观察和现场调查,按《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在影响区域的植被类型可分为4种类型:暖性针叶林、灌草丛、竹林、经济林和大田作物。
1.1 灌草丛
灌草丛是指以灌木草本为优势所组成的植被类型。群落高度一般均在5 m以下,或是因生境过于干旱或寒冷,森林难以生长而形成,或是在人为反复干扰影响下形成。影响区域现状的灌草丛多为人为干扰破坏所致。此群落主要分布在弃渣场范围内,主要存在农田附近的山坡山地边缘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群落自然生长而成,群落外貌呈绿色,平均高度约2.0 m,乔木层缺失;灌木层种类较多。
1.2 竹林
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一种独特的森林类型,竹子生长快,成材早,用途广,一次造林可以长期砍伐利用,因此各地都廣泛种植,大部分的竹林都是人工种植林,也有一些少部分的自然林类型[1]。
1.3 经济林
影响区大部分面积的经济林都是桉树林,桉树的生长极为迅速,1 a可长4 m左右,小径材一般只需培育3~5 a。目前,造林的多为柠檬桉的无性系苗,林相整齐,郁闭度在0.5~0.8,一年生林分平均树高可达4 m左右,胸径达4 cm,三年生林分则可高达12 m以上,胸径平均约10 cm。
1.4 大田作物
大田作物是指人类以改造、经营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目的而种植的各种植物群落。人们根据本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人工植被类型,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根据所栽植物的属性不同,可初步分为木本栽培植被和草本栽培植被两大类。
2 对植物植被的影响
2.1 对植物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据实地调查统计,影响区范围共记录到维管植物60科144属172种,构成的植被类型主要有暖性针叶林、经济林、灌草丛和竹林。其乔木优势种主要为马尾松、柠檬桉和撑篙竹等,灌木优势种为桃金娘、三叉苦等,草本则为蕨类植物芒萁、禾本科植物芒和五节芒及菊科的千里光、苦苣菜等组成,在区域内还有较多的鬼针草、藿香蓟等入侵种植物。区域内植物种类多为人工栽植种或常见的广布种,多数植物具有耐受性强、适应范围广和生长迅速等特点。因此,工程施工占地仅使永久占地区域内植物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生变化,不会因这一局部植物植被的损失而影响整个区域植被的区系组成,更不会造成植物种类消失[2]。
2.2 对区域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枢纽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直接损失生物量。永久占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经济林,有少部分的暖性针叶林、竹林和农田植被;临时用地区主要是经济林和灌草丛,有少部分的暖性针叶林、竹林和农田植被。工程占地涉及生态用地面积为195.13 hm2,损失的总生物量为4 317.61 t,各植被类型损失的生物量以经济林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损失生物量的85.18%;其次为竹林,占总损失生物量的6.55%;针叶林和灌草丛等其他植被生物量损失都不是很大。随工程施工的结束,船闸永久征地区的植被由人工基底性质的建设用地所取代,造成植被生产力不可逆的降低;而临时征地区的植被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同时也需要采取一定的人工抚育措施。
3 对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
对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是由工程永久占地、施工临时占地引起的,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总面积为195.13 hm2,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为森林、灌草及农田等。工程建成以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变化,导致区域自然生态体系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的发生改变,对本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具有一定影响。
3.1 评价范围区域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
工程建设完成后,影响区的植被类型面积发生变化,影响区的生物量及生产力也相应发生变化,具体变化情况见表2。从表2看出:由于工程建设后土地使用类型发生变化,特别是建筑用地增加,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使区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平均每年减少2 514.08 t,平均生物量减少4 317.61 t。虽然工程建设对评价区内的自然生产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量在生态环境承受范围之内。
3.2 评价范围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状况
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不稳定是对立统一的。由于各种生态因素的变化,生态系统处于一种波动平衡状况。当这种波动平衡被打乱时,生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种特征,即阻抗和恢复,这是从系统对干扰反应的意义上定义的。阻抗是系统在环境变化或潜在干扰时反抗或阻止变化的能力,它是偏离值的倒数,大的偏离意味着阻抗低,而恢复是系统被改变后返回原来状态的能力。因此,对生态系统稳定状况的度量以恢复稳定性和阻抗稳定性两个角度来度量。
4 对景观生态体系质量的影响
工程完成后,原有景观构成发生明显改变,裸岩石砾地、农地和林地消失。区域内的二线船闸工程主体将主要占用经济林,部分农用地变为建筑用地和绿地;红花村地区原有的部分自然村、园地和农田用地变为船闸主体建筑,水域面积将得到扩大。同时,主体工程北部分布施工场地3个,管理处和新建居民区各一个,东部的公路沿线分布有3个临时弃渣场。
工程建设将使区域景观的生态结构发生改变,但评价区内大部分植被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保证了生态系统功能的延续和对外界干扰的抵御。从景观要素的基本构成上看,未出现本质的变化,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区域的自然景观体系中基质组分的异质化程度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林大伟.3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支持下的植被调查与生态完整性评价[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2]刘金珍.跨流域调水工程对陆生生态的影响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