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班上“问题儿童”的策略与方法
2016-10-21冯素华
冯素华
摘 要:随着家庭成员配置的悬殊比例,家里的宝宝成为万千宠爱,渐渐出现了很多“小皇帝”、“小公主”等等,某些家庭对孩子的不当教育方法使孩子成为了班里的“问题儿童”,如何能转化班上的“问题儿童”呢?我们从实践发现,找出问题根源;增强幼儿荣誉感;“老师”变“朋友”;组织爱心拯救小组;家园共育等多种策略有效转化班上的“问题儿童”。
关键词:找出根源 投其所好 爱心小组 家园共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把对物欲追求的热炽度渐渐转化为精神的追求,因此,教育好孩子也成为了一个家庭最为重要的目的。然而,由于某些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衍生出一些“问题儿童”,他们有的对人对物缺乏爱心、不善于与人交往、易产生暴力倾向;有的小朋友则出现忧郁心理,表现为孤独、害羞、胆小、不活跃、动作迟钝等。面对这些现象,我们该如何对“问题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辅导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冷静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对于班上出现“问题儿童”,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因为该幼儿“屡教不改”而产生放弃教育的念头,反而应该不断反思,冷静分析,找出问题根源。例如班上的小亮,他经常喜欢攻击他人,总在不经不觉间有意或无意的去侵犯身边的同伴,有时在做早操、玩游戏、下课后、进餐等时间会用手打打人,推推人,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把自己茶杯里的水泼到别人的身上。批评他的时候他还会笑,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对的,弄得你哭笑不得。针对这一情况,我通过每天多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向家长了解他在家的情况等方式,了解到他其实属于外冷内热型孩子,主要因为父母经常在外工作,很少时间陪伴身边,只有老人家看管,他缺少父母的爱,缺乏安全感,害怕孤独,所以经常通过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事情引起大人或同伴的注意来得到以自我为中心的满足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知道了问题所在,我就能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辅导和教育。通过请他当值日生、小组长等方式增加他的存在感和归属感,使他渐渐转变。[1]
二、投其所好,增强幼儿的个人荣誉感
要想转化班上的“问题儿童”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持久的教育。在实践中发现,投其所好,增强幼儿的个人荣誉感这一做法有点效果。
三、老师变成朋友,让幼儿敞开心门
“老师”是一个孩子听起来点距离的名词。如何能消除这一距离感呢?我们要把这一名词改为“朋友”,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也让孩子了解你,这样彼此在无障碍、无拘束的情况下,才能对幼儿更进一步的、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一些“问题儿童”,他们的心門一般很难对外打开,比较封闭,我们老师只有充当他们“真挚的朋友”,才能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例如玲玲小朋友,她属于极度自我封闭的孩子,不仅怕面对生人,甚至对家人也很自闭,非常内向。这可能因为自小她父母就把她放在家里,很少带她外出接触别人的缘故吧,形成了她习惯孤独,不善于与人交往的性格。对此,我坚持每天和她至少进行两次私人谈话;游戏活动时特意站她身边拉她的小手;课堂上多给机会她发言,尽管很多次她都因为无法回答而重新坐下,我还是会给她投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笑容,给她信心,有时哪怕她的回答只是微微的一个点头,我都会对此进行大力的表扬,逐渐增强她的自信心,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她渐渐开朗了。当有一天她向我说出一句“老师,我要盛饭”的时候,哇!我简直如获至宝一样跳了起来,搂着她兴奋地说:“原来玲玲的声音这么好听啊!太好了,以后你多和我聊天好吗?”要知道,这是我两年来听到她说的第一句话呀。我马上在班上表扬了她,当我转过头看她的时候,看到她腼腆的笑了。玲玲就是在老师的淳淳善诱下逐渐打开心扉,接纳了老师,最终勇敢地表现了自己,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四、成立爱心小组,启动爱心拯救行动
“问题儿童”光是靠老师的爱心辅导是不够的,同伴的关爱、真挚的友谊也是转化“问题儿童”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在班上组织一支爱心拯救队伍,老师在班上有针对性地选出一些喜欢帮助别人、有大哥哥、大姐姐风范的孩子,让他们多和“问题儿童”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不要排斥他们,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和团队精神。当“问题儿童”感受到了老师和大家的关心和爱护,他们的问题就会变成小问题了。
五、与家长密切交流,促进家园共育
小朋友之所以成为“问题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也是一个原因之一。父母的教育方法、家庭成员的关系和养育方式三种家庭情况对儿童的行为有明显影响,有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带,接受隔代抚养,爷爷奶奶以不敢管教为由百依百顺、经常放任孙子,导致这些孩子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暴力倾向;而有的家庭采用打骂体罚、放任不管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问题儿童”。为此,我们首先要和家长取得共识,通过家访了解家庭情况,向家长表明育儿方向,通过案例引导家长反思,寻求家长的配合等等,就说我班的亮亮吧,一个极为典型的“问题儿童”,在班上经常打人、咬人,在他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我们请他的爸爸、奶奶来到了幼儿园促膝长谈,耐心向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所在;家庭教育有哪些做法不当;我们教师方面会做一些什么样的措施;要求家长做怎样的配合等等,家长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渐渐明白教育幼儿的正确方法,孩子的奶奶还表示不会再对孙子放任不管了,经过家长和老师多方的努力下,亮亮这个“问题儿童”的“问题”有所改善,正逐步好转中。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个观点不一定全对,但其实有的“问题儿童”并不是大问题,只要我们能对孩子多一份执着,多投入一份爱心,多花一点心思和时间,和家长一起努力,相信再难教的孩子也一定能教好。[2]
参考文献
[1] 邹璐. 浅论“问题儿童”的转化策略,[J]《教师 , Teacher,》,教学探蹊 (2011年03期),118-119
[2] 赵苍建. 转化“问题儿童”的策略, [J]《陕西教育(教学版)》,教学经纬_精粹选段 (2009年04期),52-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