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是提高数学质量的关键
2016-10-21朱会江
朱会江
摘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新,要不断改变教学观念和策略,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对知识进行分析。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过程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41-01
在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得到如下经验,旨在抛砖引玉,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1.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缺乏兴趣,那必然不会存在求知的欲望。更谈不上用心学习。
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作为数学教师,你必须想办法做到让学生愿意听你讲课。如果课堂上总是习惯按照课本生搬硬套,那学生就很难做到"乐学"。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新课时,倘若教师只是一味的按照课本的模式去讲,那很多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乏味,为了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我是这样教授的:同学们,如果老师给你们三根绳子,你们能围出一个三角形吗?很多学生不经思索地回答:能。面对这些自信的学生,我将这三根绳子放在讲桌上,然后叫一名学生上台示范,当这名学生束手无策,同学们议论纷纷,满脸狐疑之时,我问道: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齐刷刷的一句:想!带着全体学生的疑惑与好奇很成功地走进了这一节新课的课堂。可想而知,当学生带着这样的求知欲望去学习时,又怎能印象不深刻,又怎能不理解呢?
2.注重各种基础知识的链接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一节课都要以旧知识作为铺垫,在全面掌握课程的基础上应认真研读教材,注意教材的前后联系和知识点的迁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以下几点出发。
2.1 备课要认真备教材,弄清楚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每个知识点的考察要求。
2.2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讲清楚每个概念的来龙去脉,确保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只有让学生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联系起来。
2.3 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复习时,要善于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概念时,不妨先复习一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又如在讲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情况这一新课时,可先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巩固了旧知识,达到很好的教学与复习的整体效果。
3.注意教学课后习题的精心设计
要想每一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习题的设计是一个关键。当某些问题的设计新颖或与众不同时,往往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每个新知识教学之前,我都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以旧引新,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这样的教学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乐在其中。
一个旅行者要从A地到达B地,但他必须先到河边取水。问:他在哪个位置取水,才能使路程最短?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觉得很新颖,也很乐意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当中去。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后,我又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4.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都要求自己以"授人以渔"的方式进行教学,我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习题讲解时,我总是以一种很特别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通过这样带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提问之后,让学生讨论,合作交流,他们不仅会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更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今后类似的探究性的问题也会有一个思考的方向和方法,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一名神枪手,当我给他一把没有子弹的手枪,他要想做到百发百中,那是妄想;一个解方程高手,如果他拿到一个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题目时无法列出方程,那么他也会无可奈何。"这是我在教学时经常对学生说的话。言外之意,就是告诉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解题能力之后,方能做到解题随心所欲,得心应手。
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学会从正面或反面去思考问题。什么是正面思考?什么又是反面思考呢?
5.1 从正面思考,就是让学生将每个条件细化、分解。分解时要这样想:这个已知告诉我什么信息或会产生什么结论,或者说这个已知涉及到的是哪个方面的知识,当把每个已知分解完全之后,你需要解决的问题答案就是哪些条件分解之后的结论的整理。
5.2 从反面思考,就是要求学生先看清题目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进而考虑要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也就是要学生明白题目要我们做什么?然后,我们才去考虑怎么做?而怎么做就是要我们去寻找问题解决的条件。当明白了需要的条件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努力朝着目标前进。也就是要学生回到已知当中去挖掘需要的条件,最后把问题突破。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训练这样的思维,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于今后的解题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们自然也会收到很有效的教学效果。
6.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刚经历完小学数学的基础感知认识,他们习惯于依赖老师。老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学,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创新意识薄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任何一个学科的发现都离不开创新、主动探索及独立思考。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点的教授是基础,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尽量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共同分析探讨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从而消减学习的依赖性。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有益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坚信:在我们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不断地追求与探索中,一定会实践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劉春梅:《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理想之路》
[2] 赵光千:《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